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从报业市场化成长起来的都市报被"倒逼"进媒体融合大潮.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都市报经营陷入困局,面临着生存与转型的双重压力.特别是近年来,都市报广告呈现"断崖式"下滑,对其经营体系造成重创.如何走出经营困局,实现经营体系重构,是当下都市报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媒介融合时代的媒体发展趋势和都市报经营体系重构面临的问题出发,以《半岛都市报》经营体系转型为例,探讨都市报经营体系的重构,以期对我国都市报的转型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邵羽西 《出版广角》2016,(19):50-51
在互联网媒体的强势冲击之下,传统都市报面临巨大的挑战.《华西都市报》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打造华西传媒集群、实施"i战略"、寻求跨界合作的转型方式,为都市报转型指明了新方向.文章以《华西都市报》的转型为例,梳理其转型战略,为都市报未来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移动传播背景下,新闻客户端已渐渐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传统都市报的移动传播转型也要兼顾新闻客户端这一新的传播平台,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新闻生产、连接用户。都市报在移动传播背景下的转型中,更多面临着市场化的竞争,其创新发展策略更为多样、灵活。本文以省级都市报为研究对象,观察省级都市报新闻客户端的开设情况与发展状况。省级都市报新闻客户端以提供新闻资讯为基础,立足本地用户、凸显服务理念,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都市报都是靠社会新闻打天下,不太注重对重大题材尤其是重大历史事件报道的策划,报纸给人没"重量"、缺乏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感觉.作为青岛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半岛都市报要不要秉持一种不同于其他都市报的社会责任感?答案是肯定的.半岛都市报以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见证大时代--改革开放30周年回眸"为契机,尝试突破既定模式,改革创新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使"历史事件"成了报纸的亮点,大大提高了重大历史事件报道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传统媒体的话语空间面临“收窄”,都市报应在话语体系、媒体定位、平台升级等三方面加快转型,才能求变图存,再次迎来新时代的辉煌. 经过20年的发展,都市报已经成为与党报、新媒体“三足鼎立”的主流媒体.到了现在新的时代,中国社会和中国媒体都在转型.今天的中国都市报,又重新面临着“话语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韩晓宁  王军 《青年记者》2017,(19):21-23
都市报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崛起以来,成为中国报业市场化经营的主力军;近五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纸媒受众流失,都市报的经营收入和社会影响力出现较大下滑.在政策支持和自身生存发展需求推动下,全国都市报加快媒体融合转型的步伐,其中部分优秀者在渠道、内容、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持续创新,涌现出一批新产品、新项目、新模式.本文在探讨都市报转型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梳理都市报转型的可行性路径,并对其困境和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给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带来挑战与机遇.分析这种转型面临技术商、渠道商与教育出版商各自为营,难以找到合理盈利模式的困境,文章认为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只有在互联网思维指引下,改变教育出版产品形态,借助技术平台与第三方渠道优势,注重数字教育出版产品和服务的自身运营,才能打造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黎勇 《青年记者》2017,(19):24-26
自意识到危机以来,都市报就开始了转型探索.不过,整体上,目前都市报仍陷于迷惘中,并未找到一个完全清晰的、可看到光明前景的转型路径.这种困境,缘于都市报尚未厘清几个关键问题,即:都市报为何而生?都市报为何转型?都市报转向何处?作为一个曾经在都市报从业15年的前媒体人,笔者认为,都市报必须在弄清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对媒体的属性、功能和价值进行再选择,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地市级晚报都市报如何顺势而为,寻求创新突破?本文作者认为,惟有不断强化媒体品牌的核心价值,同时紧密依托和利用好新兴传媒技术、传播手段,在"创新""融合""吸纳"中壮大,才能为地市级晚报都市报赢得新的发展优势和增长空间。近年来,《湖州晚报》通过建立96345市民服务中心、"掌上湖州"城市移动智慧生活云平台等,积极探索媒体社会化服务崭新途径。通过传统办报理念的更新,信息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重构,从而更好地吸引和维系读者。96345市民服务中心创办3年来,直接服务读者累计达150万人次,不仅为报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高效的信息平台,还实现了服务民生和运营创收的双赢,在加快推进传统纸媒向现代传媒的转型升级发挥了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机关报和全国性大报,都市报在政策支持力度和市场广度方面缺乏先天优势,是报媒中互联网冲击的“重灾区”.除了互联网不可阻挡的颠覆式扩张外,本已有限的“红海”内竞争亦趋白热化.在此背景下,都市报如何突围?如何发现新的“蓝海”?  相似文献   

11.
李军 《新闻战线》2022,(13):62-65
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媒体形态,打造能在海量社交媒体、自媒体、商业平台的围攻中“站得住”的移动客户端,是主流媒体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都市类媒体要在融合转型中突出“效能优势”,不断提升事实效能、服务效能,打造具有独特吸引力的主流移动客户端。  相似文献   

12.
近年,企业自媒体发展势头强劲,从企业官网到企业微博、微信,不少企业已开发展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客户端,企业自媒体的专业性和自身条件局限性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着眼于企业自媒体的首个整合运营平台——南都全媒体“发现@WE”应时而生.这是南方都市报系在顺应移动互联网和媒体社交化转型的危机和挑战中找到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3.
半岛都市报影响力逐步提升,达到了新的高度和起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舆论影响力新突破,对半岛人来说是一个挑战.结合半岛都市报当下在新闻采编方面的情况,我认为要实现舆论影响力新突破这一目标,仍然要坚持"内容为王". 以往虽然也经常提到"内容为王",把新闻产品当成是提高报纸影响力、舆论引导力的制胜法宝.但随着网站、手机等新媒体不断分散平面媒体的关注度,必须赋予"内容为王"新的内容.总体来讲,要实现舆论影响力的新突破,就需要在新闻采集的强度、新闻内容的广度、新闻报道的深度三个方面同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实现舆论影响力的新突破?结合几年来工作中的一点经验,具体到舆论监督报道,笔者认为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不求曝光率,但求影响力! 放眼重磅新闻 半岛都市报从1999年创刊,现在发展为世界排名前五十的都市类生活报纸,其中舆论监督报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半岛都市报起家的拿手戏,正是报纸一直敢于说真话,才得到岛城百姓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时代,融媒转型突破,已是业内共识.诚如业界所言,互联网是一个工具,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时代.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指出,“融媒业态决定报业未来.身为纸媒记者,走进大时代,担当大责任,核心目标就是提高连接用户的能力、提升服务用户的水平”. 连接用户的能力、服务用户的水平,是媒体融合转型的根本.下面,笔者结合齐鲁晚报的融媒报道实践,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1999年8月,青岛报业又添新军,位于省城济南的大众日报报业集团开始涉足青岛报业,在岛城创办了<半岛都市报>.报纸在创办之初,可以说是"波澜不惊",但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半岛都市报>已经稳稳地在岛城站住脚跟,并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绩(日发行量已经突破50万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伴随网络通讯技术与智能手机的推广,受众的阅读结构和阅读习惯都有所改变,"快阅读"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在这样的传播语境下,都市报如何扬长避短,建立报纸内容的比较优势?本文认为,强化"慢新闻"或是当前都市报内容生产的重要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8.
刘洋  姜巍 《今传媒》2016,(6):94-96
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都市报转型成为报业破局之困。从全国范围来看,有的报业集团投资了新媒体孵化基地,试图通过产业模式创新探索新路,有的报业团队请来专业营销团队,尝试自营新媒体,实现转型突破。本文以《钱江晚报》《半岛晨报》《南方都市报》《大连晚报》四家纸媒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研究分析这四家微信平台的运营状况,试图分析报纸利用微信平台转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报纸转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薇 《青年记者》2016,(32):72-73
"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在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转型发展是当前传统媒体不得不面临的挑战,"互联网+"的提出,就是要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进一步融合.传统报业依托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开发电子商务平台等新媒体经营业务,实现产业链的全覆盖,是传统报业在互联网"大而全"思维引导下的创新经营.近年来,传统报业电商平台的发展如火如荼,有些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如《钱江晚报》的"钱报有礼"等.成功的传统媒体电商固然有值得借鉴之处,但这种模式是否具有普适性?地方报业在借鉴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是否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0.
罗彬香 《出版广角》2015,(15):70-71
移动图书馆经由移动终端,借助互联网优势不断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拓展与服务的深化,达成数字信息资源的交流与沟通,为大数据时代移动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经验.本文阐述移动图书馆的概念和存在价值,探析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