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在众声喧哗的"后真相"时代,事实让位于情感、观点与立场,网络舆论失焦现象频频发生。本文结合现实案例,从大众媒体、受众、自媒体平台以及政府等多方面分析后真相时代舆论失焦产生的原因。社交媒体的情绪动员、互联网时代的受众狂欢、官方认证的姗姗来迟以及平台方的低调助攻都为舆论失焦提供滋生的土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真相"时代网络空间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纪楠  韩茂蕾 《青年记者》2017,(29):16-17
“后真相”经常被视为一个政治学范畴的概念,然而,传统政治机制在数字化时代的失灵和失效,也是媒体格局巨变的产物.新媒体时代的信息生产机制、传播渠道以及受众偏好等,都已经发生颠覆性变化.①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真相有时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公众的情感和观点,一系列事件在公众的情感诉求中形成舆论共同体,然后,又在新的事实出现后突然转向.“后真相”一词已逐步渗透到新闻传播领域,其对新闻客观真实性及大众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影响开始逐渐引起业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李楠 《青年记者》2017,(29):29-30
自媒体时代,与大众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非常容易引起网民的关注并且激发网民的宣泄情绪,导致恶性舆论的发生.舆情反转新闻指的是面对一个新闻事件,由于不同时间段不同人发布的信息不同,舆论的态度会随新闻“剧情”随时逆转,速度之快让人猝不及防.这几年来“扶人被讹”“天价鱼”“诈捐门”等事件成为热门话题,并且几乎每次事件的发生都伴随着舆情的反转.由于竞争激烈,媒体不了解新闻的全部真相就进行报道,致使舆情反转新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提供了一种基于社交关系的复杂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①舆论热点事件借助社交媒体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在短时间内击穿一个个社群,形成传播的海啸效应.但是,在社交舆论场中,以自媒体为代表的精英阶层和大众网民产生思维撕裂:精英们频频发出独立于大众的另类观点,与朴素的自然正义社会价值相悖;大众网民在舆论事件中容易自我代入,离开事实基点宣泄情绪,产生大量非理性的、暴戾的泡沫言论.精英与大众产生撕裂,阶层间的理性交往大大减少,“二元对立”的社会价值现状展露无遗.  相似文献   

5.
重塑话语体系、做强做实话语权是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只有把好话语权,才能提升引导力。受单向传播的传统思维影响,不少媒体存在“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自写自看”的话语弊病,主流话语权遭遇边缘化困扰。因此,要顺应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遵循新闻与传播规律,全面深化新闻创新,大力改造和创新传统媒体话语体系,既要生动有效地传达党委和政府声音,解读好重要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又要敢于直面社会热点,主动设置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努力实现主流舆论场和新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的统一。这既是新闻实践中的难点,又是理论研究中的热点,也是我们组织刊发这组稿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王松林 《传媒》2018,(5):87-89
后真相是指在互联网新媒介发展背景下,公众对事件真相的认知和判断会忽视事件的真实状况,受到情感、情绪的影响,并倾向于表达对事件的情绪化立场和观点,这对舆论引导形成了新的挑战.为此,后真相时代的舆论引导,需要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责任,及时传播权威新闻事实;把握公众信息认知规律,注重公众情绪的理性引导;合理规划社会正向舆情信息,及时化解负面舆情.  相似文献   

7.
沈世纬 《青年记者》2016,(22):50-51
当今,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和客户端为代表的移动舆论场正迅猛崛起,全媒体时代已大踏步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场景犹如一个严肃的新闻殿堂,媒体是居高临下的信心中心,人们正襟危坐地洗耳恭听.而移动互联时代,新闻传播的场景则如一个娱乐场,受众可任意挑选自己中意的内容和场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传统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媒体由于垄断话语权而独领风骚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多元、多变、多样,已成为舆论生态的新特征.少数传统媒体在优胜劣汰中退场.“传统媒体的冬天已经来临”,有人发出悲观感叹.  相似文献   

8.
微博的兴起使公民在网络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网络中的舆论也因此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网络民间舆论场”,这个舆论场和官方媒体塑造的“官方舆论场”有诸多不同。官方媒体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地进行沟通。截止2013年10月,《人民日报》微博的粉丝量已突破千万,位列官方媒体微博之首。《人民日报》微博结合了两种舆论场的特点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为以往两种不同的舆论场之间提供了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9.
王永淳 《新闻战线》2022,(6):115-118
当前网络舆论生态呈现“后真相”特征,观点表达和情绪宣泄充斥网络,情绪大于事实,主观先于客观。面对诸多挑战,主流媒体应该更加注重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建立有效的舆情管理监测机制,运用多元化、接地气的语言语态创新叙事内容,占领舆论高地先声夺人,利用“建设性新闻”强化舆论引导,助力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之间相互融合,媒介出现民众化转向,用户型内容生产争大众媒介对二手信息的倚重使新媒介用户陷入智力衰退、知识枯竭和无知的状态.由于融合过程中存在技术藩篱,自媒体内在的信息净化机制失灵,传统媒体担当了真相的公共调查者角色,形成一种外部的净化机制,在移动客户端的评论场域引发观点和事实的碰撞.在自媒体融合时代,应打破融合的技术藩篱,强化新闻素养的培育,同时还要建构一种大传播伦理观.  相似文献   

11.
胡祎 《新闻前哨》2022,(5):33-35
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推动了社交媒体的出现与繁荣.舆论传播入口从"固态化"演变为"液态化",推动民间舆论场日趋中心化.在社交媒体时代,官方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正在被社交媒体所影响,舆论话语权正在被社交媒体分流.迫切需要官方主流媒体改变信息传播的表达方式,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全面提升主流舆论的影响力,从而重塑社会主流价值.在实践过...  相似文献   

12.
《新闻实践》2011,(9):80-80
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政府要第一时间发声,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这是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摄像头,个个都有麦克风,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瞬间就会形成舆论场。这个“场”容不得你慢慢研究,只有在“速报事实、慎报原因”的迅即应对下才能第一时间让舆论“安心”。  相似文献   

13.
“媒体不再是反映现实,它就是现实。如果饥饿的索马里儿童被媒体报道。全世界都想为此做些什么。如果没有,他们就不存在,人们什么也不会去做。”这是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知名专栏作家张国庆在他的新著《媒体话语权》中对“媒体话语权”的一个形象注解。话语权指的是影响和控制舆论的权力与能力。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从理论上来说,它必须能够掌握并决定公众舆论的走向。然而,现实的情况并不乐观。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兴起,这种隐忧似乎愈加明显。主流媒体如何保持并提升自身的话语权,实现的途径很多,转变文风无疑是其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孟种 《传媒》2015,(12):27-29
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发布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对其严谨地定义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国内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也把自媒体形象的比喻成“全民DIY”,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动手想做就做,没有专业的限制,每个人都可以DIY出表达自我的产品,开放性极强.  相似文献   

15.
<正>新闻的立足之本是事实,新闻媒体工作者的第一要务便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纸媒时代大众更多地依靠新闻媒体工作者去了解新闻的真相,因此媒体的公信力在大众传媒链中处于顶端位置。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任何人都能成为新闻的发现者、编辑者、播报者。同一个新闻会在一天中衍生很多周边的报道,尽管主流媒体也大力参与,但是更多的声音只让新闻的真相更加迷离。媒体主导新闻话语权的局面一举被打破,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多  相似文献   

16.
媒体技术的变革使信息传播、呈现多元化,舆情形成、传播的规律相应发生改变,由传统媒体呈现、升温、爆发到熄灭,变成了新媒体启动、传统媒体助力,新旧媒体共同作用下骤起骤落式的舆情“大剧”.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传播的“自鸣”与“自明” 在传统媒体传播模式下,舆情传播多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经由政府宣传部门或传统媒体构建的舆论场来集中呈现;另一种体现为散落在坊间的集合性意见,经由人际或组织内口头传播而呈现.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种传统舆情传播模式被打破.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在被高度赋能与赋效并热衷于新闻炒作的同时,一些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角色和功能却会出现缺席和失能的状况,如何辩证地看待和审视新媒体时代自媒体的新闻炒作与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之间的关系,理应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亟待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进行探讨。自媒体的新闻炒作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大众对所发生的事实的正确认知和价值判断,如果要阻止这类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建设性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强化网络舆论引导,共筑同心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晖  贾海丽 《青年记者》2017,(18):83-8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网络社会管理,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我们应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积极用网、依法治网、加强管网,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构筑线上线下的同心圆.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时代,与大众利益息息相关且社会矛盾尖锐的话题极易激发网民的宣泄情绪,生发恶性舆情。“手术室自拍”事件正入医患关系的舆情敏感区,并上演了一出网络舆情反转剧。本文认为,网络意见领袖声援正面舆论、主流媒体担当权威信源、深度评论调解网民心理,这是在“手术室自拍”事件中显现出的三个舆情导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自2016年以来,"后真相"以高调的姿态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它作为舶来品对中国的新闻理论和舆论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通过追溯"后真相"起源,厘清"后真相"定义,并结合新闻理论知识提出"后真相"对新闻伦理的三种冲击:舆情反转现象频发、新闻客观性受到损害、价值共识引导遇困境;并从民众、媒体、政府三个层面针对三种冲击提出了三点建议:良好的舆论环境离不开民众的媒介素养、媒体应该致力于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建构、政府应重视政府网站和政府新媒体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