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形象是一国重要的战略资产,随着非洲在与中国外交中的权重和地位不断上升,研究中国在非洲形象的塑造与改善,对中国对非外交有着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以南非为例,采用主题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中国在南非网络上的形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公共关系理论,为中国在非洲形象的改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颖 《新闻传播》2015,(2):15+17
本文围绕着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在非洲面临的挑战展开论述,具体分析目前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塑造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更好地构建中非双边的友谊,树立中国良好的对外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扭曲非洲形象,旨在确保它批评、指责、教化非洲在文化、政治和道德上的合法性;"非洲范式"也是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在非洲形象的深层次原因,中非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面临中国在非"声誉管理"问题.但与此同时,西方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与非洲发展关系,为中国调整对非传播和外交战略提供了空间,中国可以实行差异性、匹配性对非外交战略,精英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传播战略,提升中国在非软实力,实现中国在非形象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国家形象在肯尼亚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非洲各国相继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对许多非洲国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无私的援助,形成了患难与共、真诚友好、互利平等、全面合作的关系.其中,肯尼亚作为非洲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与中国历来就有着良好的双边关系,两国人民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从历史上看,郑和"下西洋"就曾到达肯尼亚的马林迪与蒙巴萨等地,马林迪国王当年向中国赠送长颈鹿的故事传为历史佳话.今天,肯尼亚海滨地区的一些居民仍认为自己是郑和船队水手的后裔.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6):37-43
本文主要采用跨文化传播理论中的"文化力"(cultural force)理论,考察中国流行歌曲的跨文化传播对非洲青年群体认知和理解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机制。通过对非洲国家苏丹42位学习汉语的青年的深度访谈,本文归纳出中国形象通过流行文化路径实现跨文化传播的三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流行文化路径",即在跨境流行文化产品中有意识地植入符合中国文化逻辑的普遍性意象,从而令海外受众在娱乐消费中获取对中国国家形象积极、正面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周凯 《传媒》2015,(22):78-80
中国梦作为崭新的国家形象,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际体育赛事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有着独特的传播功能,在塑造并传播中国梦形象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国际体育赛事传播功能的研究,论述了其对树立国家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从去年十二月十三日至今年二月五日,对非洲十个国家和阿尔巴尼亚进行了友好访问。周总理的这次出访,是我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非洲,是中国和非洲人民友谊史上的空前大事,也是当前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它对亚非人民的团结和  相似文献   

8.
国际舆论场上的非洲形象国际舆论场有一个现象显而易见: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的报道往往带有偏见,刻意放大问题,忽视非洲国家取得的进步成果,而非洲媒体本身的声音相对微弱.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中非关系进入发展快车道的背景下,浙江与非洲建立了经贸、文化和学术的紧密联系,浙江在非洲的区域形象成为重塑中国在非洲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非洲留学生展开词语自由联想测试和访谈,探讨留学生视野中的浙江形象特征,并由此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友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双方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加深,这些往来均有档案记载,得以永久流传。上海市档案馆馆藏中便有新中国援助非洲国家建设相关档案。1963年末1964年初,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亚非新兴国家为巩固民族独立,需要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亚非国家应该互相支援,以  相似文献   

11.
吴隽然 《东南传播》2015,(12):57-60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更是中国向世界履行"负责任大国"义务的全球战略,为中国和非洲大陆的共同发展打开了新的机遇之门,给中国和非洲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世界在全球化背景下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也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了给"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打破西方媒体给非洲民众灌输的"中国新殖民主义论",中国必须提升在非洲的传播力,在传播理念上要尽量和西方国家进行区隔,淡化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着眼经济和民生发展,要遵循"中国方式"的传播理念来传播中国和非洲,要用发展的眼光报道"真实的中国"和"发展的非洲"。本文旨在探讨在"一带一路"这一全球战略下,中国该如何提升对中非文化差异的重视,吸取过往传播经验教训和西方成功的传播策略,为新时期中国在非洲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及构建有利于中非共同发展的话语体系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家形象的建构需要有"自塑""他塑"和"合塑",三种之间的良性互动方呈现一个立体真实的形象。然而多年来,由于中国媒体"落户"非洲的迟到以及对比在非西方宗主国媒体天然亲近力的缺失,在非话语权的不足导致中国形象很难在"自塑"上发挥作用,在"合塑"上力不从心。这样的局面致使中国长期以来在非往往是有所为而被误以为,国家形象建构历程一直处于探索和无法突破的状态。面对当前一些国际变局,中国在非话语传播,在非国家形象的建构,也迎来了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瑞安市档案馆保存有一张1967年2月在非洲拍摄的黑白照片.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生活照,而是一张瑞安人民响应国家号召支援非洲建设,受到非洲几内亚首任总统塞古杜尔接见的照片,是一张见证中非友谊、不分种族民族、和睦相处共建地球家园的照片.  相似文献   

14.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非洲人民曾经对世界的进步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但他们却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残酷压迫。在20世纪,非洲人民觉醒了,他们进行了惊天动地的斗争。50年代以前,非洲只有三个独立国家,以后的20年中,有50个国家获得独立,最后获得独立的国家是南部非洲的津巴布韦,它的领导人是罗伯特·穆加贝。在1982年津巴布韦独立两周年前  相似文献   

15.
张昆  刘爽 《现代传播》2023,(2):58-66
以“寰球民意指数”(2020)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客观评估南非公众的中国形象认知现状及其如何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发现南非公众的中国形象认知较为复杂,对中国的整体印象较好,但都普遍认可中国既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又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是一种不平等的经贸行为、中国是南非最大的竞争国。证实了接触新闻报道、收看影视节目对南非公众的中国形象认知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李晶 《东南传播》2021,(11):97-100
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可细分为三个方面:国家形象的构建、国家形象的传播、国家形象的评估.全面把握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需要从多维度来认知.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形象和一个国家的政府、企业、文化、国民和舆论都密不可分.意大利的中国国家形象也是可以从以上维度来认知,没有来过中国的意大利人从文化维度和舆论维度来构建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在中国生活过的意大利人在互动接触中构建其中国国家形象.通过两类国家形象对比,互动接触能够构建出更加真实的一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纷繁复杂,对国际财经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涉及到的国家形象问题不可忽视.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媒体来说,在国际财经报道中国家形象传播的策略也成为新的课题.中国媒体在进行国际财经新闻的报道时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努力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8.
国家形象在当前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逐步通过形象宣传片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的风采.2011年播出的《人物篇》,是我国首次尝试在发达国家的公共场合主动投放的国家形象宣传片.新版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进入新时代》在十九大召开期间发布,并引起各大媒体广泛热议.本文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问题,运用视觉叙事系统分析框架下的聚焦系统、情感系统和氛围系统等理论对新旧两版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二者的异同,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制作策略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15年9月23日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在陪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美国时首次对外发声,而2014年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应邀开启了首次单独访问中国之旅.中国和美国,一个是正在崛起的大国,一个是繁荣已久的超级强国,其第一夫人的一言一行不但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目光,更是各自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时代,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和意识形态载体,影视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传播国家文化、构建国家形象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担任起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重任,正在变革和转型中的中国影视业开始更多地参与全球竞争,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目前,中国影视剧在国际上主要有四块目标市场:亚太市场、以北美为主的美洲市场,以及欧洲、非洲市场。本项调研立足拉丁美洲市场,通过发放网络问卷,重点调查拉美观众的观影渠道、观影频率、对中国影视作品的评价等几项指标,研究分析中国影视作品在拉美市场推广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中国影视作品在构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影响力方面起到的作用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