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闻界》2018,(6):56-63
网络舆论场是一个复杂系统,媒介、网民、政府等舆情构成要素在不同类型舆情事件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本文基于社会协同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探讨媒介、网民、政府在舆情事件中的参与角色与作用。研究发现,媒介、网民、政府存在不同信息偏好,网络媒介在舆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网民对不同类型舆情事件的态度倾向存在差异,网络意见领袖主要出现在文化体育、企业财经和教育舆情事件中,网络动员现象在环境、食品安全和文化体育舆情事件中更为普遍;政府对不同类型舆情事件的干预时效、干预方式不同,少有事件能推动政府政策修改。社会现实是舆情事件产生的土壤,社会心态是舆情事件传播的动力,社会管理者应该在把握网民心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媒介特点引导舆论,确保网络舆论场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
张传香 《新闻知识》2012,(1):41-42,38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众多网民对于社会(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或简言之为网络舆论和民情.网络舆情常态化,并不意味着波澜不惊而是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特点.互联网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网络舆论虽不够严谨,却越来越值得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越来越积极地应对和回应,互联网也成为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李静  谢耘耕 《新闻界》2020,(2):37-45
本文基于2010-2018年10600起舆情事件,考察了事件本身属性、媒介传播、网民参与及政府干预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多元分层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1.环境和文化体育类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较高,反腐倡廉类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较低;因为大型活动和科技发现引发的舆情事件传播热度较高。2.由传统媒体、网络新闻首次曝光的舆情事件热度较低。3.出现第三方、网络谣言、网络动员的舆情事件热度较高,意见领袖的出现对网络舆情热度没有显著影响;网民舆论倾向性非常正面的舆情事件传播热度较高。4.网络舆情事件中如果国家部委进行了干预,则舆情热度较高;政府干预的时效性越差,网络舆情热度越高;政府采用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回应的舆情事件热度较高,利用对外公告或文件回应的舆情事件热度较低;政府干预级数与网络舆情热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狄多华  朱昱熹 《传媒》2021,(14):30-33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反转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本文基于2020年反转舆情案例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复盘剖析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反转的深层原因和发生机制,特别对舆情发生、反转和澄清各阶段的特点进行研究,并由此提出"政府、平台、媒体以及网民多方参与、多元互动、协同治理"的网络舆情治理策略,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经历了网络门户、社交网络及移动和私密化三个时代,并基于复杂性和网络舆论蝴蝶效应视角,对不同时期网络舆情生成特点予以分析,三个时代分别对应信息发布、舆论传播和社会动员;最后从复杂性这一网络舆情的根本特征出发,提出从宏观层面对网络舆情事件引发危机的综合治理措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技术与安全、国际与国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明星作为意见领袖,其言行会对社会和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会导致网络舆情的出现,网络舆情有正面和反面,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文章从新媒体环境及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分析,探讨社会公众人物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政府、主流媒体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以及网民个体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7.
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是中国网络舆论继续活跃的一年.以重庆征地拆迁"钉子户"事件和山西"黑砖窑"事件为代表,网民对突发事件和社会事务踊跃发表意见,形成了若干轮较大规模、较强力度的网络舆论,对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2007年也是中国政府对互联网舆情的引导工作趋于稳健和有序的一年.中央政府要求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不少地方政府开始重视互联网反映出的社情民意,在网络舆情的应对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本文将扫描2007年中国互联网舆情重大话题,从中透视本年度中国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演变趋势,分析政府处理互联网舆情的得失.  相似文献   

8.
崔伟 《新闻前哨》2014,(6):63-63
信息时代,网络已然成为社会公众进行意见表达、利益诉求、舆论发酵的公共领域平台.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和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网络民意随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这给政府执政能力带来巨大挑战.为及时、有效引导网络民意,处理网络舆情,政府应采取网络问政的方式来与网民互动,实现与网络民意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9.
2017年2月,"广西政府官员宴请吃穿山甲"的微博话题引起网民热议,引发舆论热点.本文通过对"吃穿山甲"事件中的舆情分析,认为政府在舆情应对上应顺应社会治理结构变化、直面舆论关切、建立良性官民话语关系、重视情绪传播对舆论形成的影响力,从而为有效牵引舆情走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舆情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情信息日益重要,研究与开发舆情信息,有利于政府开展舆情信息工作,有利于图书馆开展政府舆情信息服务。国内舆情研究主要包括概念界定与辨析、舆情信息工作、舆情机制、网络舆情等,国外主要是舆论主客体、民意调查以及舆论、媒体和决策之间的关系。对国内外舆情对比评价,为舆情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中国目前有大约3.83亿网民,其中2.26亿网民看网络新闻,1亿网民访问BBS,1.82亿网民开博客,1.55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2.4亿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网民成为网络舆论的主要推动者,当爆发危机事件或产生敏感话题时,地方政府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主场优势",解决网络舆情所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完善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淑芳 《编辑之友》2015,(10):69-71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中国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与放大器.网民借助网络这一发声平台,间接或直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实现自身利益诉求,这对政府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由于管理者缺乏互联网思维特征,没有形成完善的网络舆情研判体系及调控机制,导致网络舆情的负面效应出现放大和失控的迹象,成为社会舆论安全的潜在威胁.文章阐述了政府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针对我国政府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完善路径与对策,希望对于构建健康、有序、和谐的网络舆论生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武汉水污染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从舆情传播路径的角度,发现网络舆论生成中的几个主要推动因素,包括新闻报道、网民讨论(包含意见领袖推动)、政府回应等,并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月发生在云南的"躲猫猫事件",诱发了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模式的新变化,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从以往政府与网民的简单对抗向政府与网民的主动协商转变的新特点,这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网络舆论引导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翟天临事件为例,分析新传媒格局下网络舆情事件传播模式对舆情治理带来的新挑战。研究发现,新传媒格局下,网络舆情事件传播遵循以下基本模式:议题性质需带有"符号性"或"触发性";社交媒体和自媒体逐渐成为舆情源头,主流媒体成为扩大事件影响的主要推手;议题的发掘和真相追寻是维系舆论热度和恒度的保证;公众通过舆论施压和抗争性行为倒逼涉事方回应民意,舆情由此逐渐消退。本文认为:网络舆情事件治理,应立足于解决社会深层问题,政府或涉事机构应由浅入深地持续发布信息,政府应充分发挥网民智慧,开展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主流媒体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总体发挥了正能量传播的积极作用,然而,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政务传播和以社交媒体为主导的网络舆论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冲突点”。特别是地方政府部门对专业媒体的批评监督报道回应不足,部分网民对政府舆情回应、政府信息披露提出质疑和不信任,不利于充分实现主流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与自媒体时代
  网络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当舆情产生聚集时就可以向舆论转化,因而舆情是一个比舆论包含内容更宽泛的概念,对舆情的管控就是要使舆情不转化为舆论或转化为良性舆论。①当前,伴随着以各种通信终端和数字网络技术为代表的自媒体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出现在网络上的情况越来越多,很多超出人们惯常思维、脱离常人道德底线和个别极端尖锐的离奇事件等都容易引起网民的围观,成为网络舆论的“狂欢”而将网络变成各色思想和言论的集聚地,进而能够影响和干扰现实世界中事件的处理。如果这些网络舆论导向正确,有助于事件的妥善解决,是广大人民群众之幸;如果这种网络舆论导向错误,甚至被某些势力利用,则不仅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破坏社会稳定,威胁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8.
柳莺 《新闻世界》2014,(9):99-100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增长,加上意见领袖的空前活跃,给我国的网络舆论生态带来了不确定性。如何有效的引导网络舆情,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意见领袖通过意见影响他人的判断,改变他人的想法,这种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本文通过对意见领袖在微博上的倾向化表达的研究,探索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如何为危机事件中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甄佳佳 《青年记者》2017,(30):44-45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中国最大的舆论场,庞大的网民群体使得网络空间成为了各种思潮的滋生地.以平民化、反精英和非理性为主要表征的网络民粹主义思潮在一些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中逐渐发酵,已经严重干扰了相关事件的正常走向,成为影响网络生态的重要变量.探索网络民粹主义的媒介治理,不仅有助于遏制网络空间中的各种非理性言论和网络谣言,而且对新形势下净化网络生态、建设网络强国大有现实裨益.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广大网民在线交流。9月4日人民网推出“什锦八宝fans圈”,意在为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粉丝”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这些事件表明互联网正成为领导人了解社情民意的天地,官员上网关注舆情蔚然成风。网络舆情曾风起云涌,从“厦门PX”事件到“华南虎”事件,再到“三鹿毒奶粉”事件,网络的舆论风潮常常将政府和党政官员置于被动的境地。这些事件表明网络舆情复杂,新媒体时代的舆情管理创新势在越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