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网络舆情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不断转型及媒介生态的变迁,中国公共政策决策机制也随之不断调适.文章基于对2003年至2013年214起舆情事件的研究,考察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论传播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关系,结论显示网络舆情推进的公共政策的形式以政策修改为主,主要涉及反腐倡廉、食药安全、环境污染和弱势群体保护等问题,颁布主体以中央政府居多,议题主要来源于媒体、个人和事件本身,期限以长期政策为主,辐射范围以全国性政策居多,效力整体较高.另外,受害者、连环事件、谣言、意见领袖参与都与公共政策推进有紧密关系,集群行为与公共政策推进并不显著相关,但集群行为促进了政府政策回应的时效;舆论传播强度对公共政策推进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网民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干预力量主要在于情绪表达强度,媒体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干预力量主要来源于新闻关注热度.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8,(6):56-63
网络舆论场是一个复杂系统,媒介、网民、政府等舆情构成要素在不同类型舆情事件中发挥的作用不同。本文基于社会协同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探讨媒介、网民、政府在舆情事件中的参与角色与作用。研究发现,媒介、网民、政府存在不同信息偏好,网络媒介在舆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网民对不同类型舆情事件的态度倾向存在差异,网络意见领袖主要出现在文化体育、企业财经和教育舆情事件中,网络动员现象在环境、食品安全和文化体育舆情事件中更为普遍;政府对不同类型舆情事件的干预时效、干预方式不同,少有事件能推动政府政策修改。社会现实是舆情事件产生的土壤,社会心态是舆情事件传播的动力,社会管理者应该在把握网民心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媒介特点引导舆论,确保网络舆论场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翟天临事件为例,分析新传媒格局下网络舆情事件传播模式对舆情治理带来的新挑战。研究发现,新传媒格局下,网络舆情事件传播遵循以下基本模式:议题性质需带有"符号性"或"触发性";社交媒体和自媒体逐渐成为舆情源头,主流媒体成为扩大事件影响的主要推手;议题的发掘和真相追寻是维系舆论热度和恒度的保证;公众通过舆论施压和抗争性行为倒逼涉事方回应民意,舆情由此逐渐消退。本文认为:网络舆情事件治理,应立足于解决社会深层问题,政府或涉事机构应由浅入深地持续发布信息,政府应充分发挥网民智慧,开展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明星作为意见领袖,其言行会对社会和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会导致网络舆情的出现,网络舆情有正面和反面,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文章从新媒体环境及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分析,探讨社会公众人物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政府、主流媒体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以及网民个体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环境下,面对网络舆情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对于公众关注程度高、影响范围大的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地方政府该如何及时了解网络舆情事件并进行舆情事件的分析处理,积极研判、回应网络舆情,从而提高与社会公众沟通的能力,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努力拓宽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和改进舆情引导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武汉水污染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从舆情传播路径的角度,发现网络舆论生成中的几个主要推动因素,包括新闻报道、网民讨论(包含意见领袖推动)、政府回应等,并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锐 《编辑之友》2016,(1):52-58
以我国2003年-2015年130起热度较高的地方政府重大舆情危机事件为样本,研究发现,2003年以来,我国地方重大舆情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经历了舆情类型、发生地域、首曝媒介、曝光路径、传播环境等的迁移.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支持公众舆论监督;加强重点地域和媒介信息监测;力促传统媒体转型,强化新兴主流媒体建设;防范网络谣言危机,抑制网络动员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8.
随着微博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自媒体信息传播的效应和对舆论的影响达到了极致,政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在阐明微博推动下政府网络舆情现状、意义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微博推动下政府舆情的传受各方、传播模式以及有效控制和介入,提出政府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根源上减少政府舆情事件的发生,同时有效控制错误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在保障信息权利的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宁。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范围、影响力、破坏力、渗透力等得到空前强化.新时代有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对策研究愈发重要.本文从传播脉络、主题、用户属性三个层次、九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舆情干预、引导与治理对策.研究发现,厘清传播脉络、表明自身态度、重视意见领袖、提升网民素质、增强资源...  相似文献   

10.
微博作为公众表达个人意志的平台之一,对社会问题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以及网民意见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平度征地事件的整体概述,分析基于微博平台网络舆情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其所体现的微博舆情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刘珍  曾苗 《新闻春秋》2020,(1):58-62
5G商用翩然将至,其高速率、高带宽和低延时的特性为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提供强大动力。新的时代机遇使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也出现了新的现象,产生了新的问题。具体来说:由于技术保障提升,舆情事件进一步朝着全时段、即时性发展,这将进一步促动情绪传播的问题凸显。而V R、A R以及高清视频在进一步巩固人们的媒介化生存同时,也为舆情表达和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技术在改造时空感受的同时,也使舆情发酵呈现出累计和对冲、衍生等多样式的动态变化。面临这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梳理新的媒介素养观念,强化对公众情绪控制和情绪合理表达的涵养教育;平衡算法与价值、个人需求与公共利益;坚持党管媒体都是5 G时代加强舆论引导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2.
闫璐  杨刚  赵江元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23):106-115
[目的/意义]提出和构建网络舆情观点团簇演化等级,以描述网络舆情受众的群体性观点的状态随时间与事态变化的演化程度,对于网络舆情导控与精准引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方法/过程]基于LDA与CNN神经网络构建网络舆情观点团簇演化等级测度模型,并以"翟天临知网事件"为实验对象,验证演化等级这一指标的有效性。[结果/结论]网络舆情观点团簇演化等级能够很好地体现网络热点事件群体观点状态的演化,在展现3个维度的属性数值同时也能反映观点团簇较前一时间节点状态的演化程度,提出的观点团簇演化等级测度结果精准地体现事件观点的各个演化高峰,为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群体观点的靶向引导提供新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potential of using sentiment analysis of tweets to predict referendum choices (Brexit).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StreamKM++ in the massive online analysis framework was examined over five categories, ranging from strongly agree to strongly disagree (to exit). A Naïve Bayes classifier was used to classify people’s opinions according to these categories. The prediction model resulted in high accuracy (97.98%), making it possible to use it in predicting opinions about public events and issues.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may help practitioners, and policymakers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sentiment analysis of social media in assessing public opinion and, accordingly, making certain voting predictions.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情与现实事件的良好结合与互动,有助于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实现。论文着眼于研究“南京绿评制度”形成的相关网络舆情在不同途径传播的特征,从公众网络信息行为的各要素出发,分析得出公众在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中与政府决策之间存在着倒逼机制,网络舆情对于公共决策的形成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姚乐野  吴茜  李明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5):123-130
[目的/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至今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博是新冠肺炎疫情舆情传播的重要场域,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博舆情的针对性研究,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方法/过程]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新冠肺炎疫情舆情传播的网络结构特征、各传播主体的位置与角色。[结果/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微博舆情体现出总量巨大、节点林立、关系复杂的网络特征;不同类型的微博用户在网络中的传播作用各不相同,官方媒体微博、商业媒体微博、自媒体微博在突发事件舆情网络中占据不同的传播位置、具有不同等级的传播能力;在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应对和引导过程中,应当推动各类媒体的广泛合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意义]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主题,而微博用户对不同主题的表达和关注也会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规模以及舆情事件的走向。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微博用户主题演化分析有助于应急管理部门更好地理解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轨迹以及公众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以便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方法 /过程]以网络舆情信息特征为立足点,辅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舆情信息客体与本体进行剥离,结合重大突发事件特征,创新性提出以舆情客体信息为参照基线的舆情本体演化强度来反映微博主题演化趋势。[结果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面向网络舆情信息本体的主题分析,与网络舆情实际发展演化趋势更加贴近,对主题内容的揭示也更加全面。同时研究思路也对现有网络舆情主题分析的研究方法中单一求助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优化与更新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究网络舆论对伊朗突发新闻的关注热点,进而透过社交媒体分析网络舆论对国际热点事件的关注倾向。以含有关键词"伊朗少将遇袭"、"伊朗导弹袭击"和"伊朗"的所有微博作为研究数据,基于词频统计和LDA主题模型提取主题,从文本特征角度分析网络舆论对伊朗局势的关注热点。本研究对基于新浪微博数据检索到的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网络舆论对于微博关键词"伊朗少将遇袭"和"伊朗导弹袭击"的关注集中于事件本身,并持续关注事件发展态势。对于含有关键词"伊朗"的微博文本分析发现,2020年1月3日-16日网络舆论对伊朗的关注主要集中于政治、战争方面,同时,也关注经济、体育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在实践中,舆论引导的艺术和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恰当的事实选择进行舆论引导;依托适宜的新闻评论进行舆论引导;对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进行重点引导;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相结合;集中引导和分散引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This online survey conducted at a public university in the Northwest (N = 434)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involvement, information source attention, and online political discussion on young adults’ political efficacy. A facto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olitical information sources loaded into three factors including conventional and online hard news media such as newspapers, opinion and social media such as blogs or social networking websites, and public affairs websites including government and candidate websites. A path analysi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association with online political expression and external efficacy. As an entry point in the theoretical model, involvement in public affair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attention to political information sources, online political expression, and external political efficacy. Attention to hard news and to public affairs websites positively predicted political efficacy. Attention to online opinion and social media and to public affairs websites positively predicted online political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