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的一生中经历了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转变,在一系列复杂的阶级搏斗中,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他的思想和行动也经常发生变化和出现矛盾,“一方面——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又一方面——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①蔡元培的思想发展,经历了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和五四运动以后到他死时的三个时期。特别是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进步表现,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1868—1940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性;但同时,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非常软弱,因而又具有对于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种两重性在蔡元培身上有明显的表现。在清朝末年,蔡元培是以“翰林革命”而闻名的,他渴望民族独立,鼓吹民权和女权,组织反清革命团体“中国教育会”(1902年)和“光复会”(1904年),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1905年),并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他甚至亲自参与策划武装起义和暗杀清朝官员的活动。在推翻清朝封建皇帝统治和建立中华民国的斗争中,蔡元培是作出过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运动,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继续,是“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或改良的运动”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比较正规、明确和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各界人民进行的“全国规模的运动”。在这次革命运动的全部斗争过程中,湖南是一个很关重要的省份。在一八九四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之后,善化县(今长沙县)人黄兴是继起的先驱者,他于一九○三年秋末筹建了华兴会,以后成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1864—1940),名振,字孑民,浙江绍兴人。早年,他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其他知识分子一样走的是所谓“科举正途”,官至翰林。但是,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唤醒了蔡元培,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把他推上了反对封建教育的革命道路。1907—1911年,蔡元培首次去德国留学,以后他又几次去外国留学和考察各国教育。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进步给了他极深的印象,坚定了他学习西方教育的决心,并为他正确评价中西文化,吸收西学、批判中学,引进新学、改造旧学提供了有利条件。辛亥革命以后,蔡元培先后就任第一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务。这种较高的社会地位使得他学习西方教育的活动对当时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1902年11月,在上海泥城桥附近的福源里成立了爱国学社,革命民主主义者蔡元培任学社总理,爱国知识分子章太炎等任教员.爱国学社为辛亥革命的准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研究一下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认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潮.一1902年上海南洋公学发生了空前未有的罢课学潮,这是清末废科举以后,中国近代学生运动史上第一次学潮.这次学潮一开始就受到教员蔡元培的重视和正确引导,表现出反对清王朝和帝国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先生创立的中国教育会,是辛亥革命前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组织的、国内学界建立的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爱国团体。中国教育会在蔡元培的主持下,于民族危难之时广泛展开革命活动,不断壮大革命阵营,大造革命舆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高擎“反清反帝”的旗帜,其声势“震撼全国”!中国教育会之所以能成为民主革命斗争的坚固堡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着蔡元培在发挥着冲锋陷阵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他用一生的大部分精力从事教育事业。辛亥革命后,他特别重视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倡导和推行美育,这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是十分突出的。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曾参加辛亥革命,后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为民国时期的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蔡元培青少年时期饱受传统教育的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1868—1940年)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教育家。他从事教育工作半个世纪之久,担任过教育行政的最高领导职务,主持了民国初年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和1927年“大学院组织法”的制定;在多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前后,一般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困绕着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各俱其说,各行其是.其中“教育救国论”是一种颇有影响的救国方略.它随着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倡(其主要提倡者如:黄炎培、晏阳初、网行知、蔡元培、张伯警、陈独秀李大到、余家菊等)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和教有思想的植入,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了一股政治思潮。这一思湖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和特殊的社会环境。第一、五四时期“教育救国”思潮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大变动的产物。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1.
胡晓风 《生活教育》2010,(10):33-36
中国生活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时刻都离不开20世纪两位教育巨人蔡元培(1868--1940)和黄炎培(1878—1965)的倡导和支持。 蔡元培、黄炎培早年投身于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活动。蔡元培1902年创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经营半年,始建爱国学社,又建爱国女学,为教育会实现反清革命之理想培养人才。他说: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先生一生致力于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九个创举: 一、创办辛亥革命时期培养干部的第一个新型学校。蔡元培于一九○二年在上海任中国教育会会长时,与同志共创上海爱国学社(同时办了爱国女校),成为当时国内革命的中心。二、大刀阔斧地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为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九一二年一月九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在蔡元培主持下建立,他立即以部长身份签发了有关改革法令,并发表论文,系统地阐明了他的教育主张。从此,以“忠君、尊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代大学教育发轫于京师大学堂,在辛亥革命前,发展很缓慢。就我国建立近代大学首次提出系统设想的是康有为。他在其名著《大同书》中,阐述了大学的性质、任务、分科、教学方法等诸方面的问题,很有些精彩的见解。然而,清末的大学教育基本上贯彻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成绩甚微。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教育家蔡元培倡导“大学改革”,施行“教授治校”、“兼容并包”的方针,推广欧美的选科制、学分制,使大学教育多少有点起色。但是,由于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  相似文献   

14.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由爱国而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由一位爱国运动的积极支持者,逐步成为一名彻底的抗日救亡战士。蔡元培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民族革命思想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他为近代中国民族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百年前的百日维新,是一场非暴力的资产阶级改革——革命运动。过去,不少论者将它与辛亥革命相对立,总是以“改良主义”来贬低它的历史作用。其实,维新也是革命,改革也是革命。革命为激进之改革,改革为和平之革命。戊戌维新的根本目的是逐步改变封建专制主义的上层建筑,采用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是谋求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从本质上看,戊戌维新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它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前奏,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6.
<正>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民主主义者.这位“学界泰斗”于辛亥革命时期任教育总长,五四运动前后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担任这些职务期间,在教育上所进行的改革,对教育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提供的经验有的至今仍可借鉴。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些进步主张进行初步的探讨.一一九一二年元月,孙中山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任命蔡元堵为教育总长.这一时期,蔡元培对清末的封建教育,实行了较为系统的改革,并着手建立新教育体制.蔡元培领导的教育部成立于元月九日,元月十九日便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  相似文献   

17.
三、早期回国的留学生开创了我国现代数学教育事业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成功,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资产阶级的政权——中华民国成立,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月9日成立教育郊,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他首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摘     
蔡元培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九个创举蔡元培先生一生对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有九个创举:一、创办辛亥革命时期培养干部的第一所新型学校。1902年创办上海爱国学社(同时办了爱国女学)。二、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为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12年蔡元培以总教育长身份签发了有关改革法令,废弃以“忠君、尊孔”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代之以军事教育、实用科学、道德教育、美育这四育并进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19.
<正> 蔡元培(1868—1940)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既是我国近现代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杰出代表和资产阶级新教育体制的奠基人,又是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开拓者。近年来,人们对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已经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蔡元培的大学管理思想则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研究者寥寥。本文拟就蔡元培的大学管理思想作一粗浅的探究,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教版),在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中讲到了“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1927年4月 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而在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提到“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