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从高职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高职课程已经从传统的“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因此,我们在优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其他培养环节方面,应该适应高职课程改革的趋势,借鉴国外职教的成功经验,突出能力本位,重塑高职课程结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高职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这种转变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关键在于构建与其相适应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能力构成,提出通过实践性课程和非实践性课程承担学生能力培养任务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的整合与处理   教学内容必须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转变,要从学生就业和未来工作岗位需求出发,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能力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为了适应这种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要进行整合与调整,即按照职业需要来进行设置,将传统的“学科本位”变为“能力本位”,将传统的“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  相似文献   

5.
曾经适时的和适宜的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过渡时期,其挑战和机遇都是前所未有的。为积极应对十七大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型就业发展新战略要求,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应通过“三管齐下”的举措——着力训练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重视创业教育、实现从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的转变,逐步实现从传统型向创新型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迈进,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传统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的交融整合,以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形成真正以专业能力训练养成为核心内涵的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即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改革能否真正实现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成为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教育部2008年8号文件精神,教育改革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规范教学.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东方学院在专业设置上,从学科本位向职业性与学科性相结合转变,构建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和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结构体系;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从专业知识的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需求转变,建立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从理论知识的学历本位向着重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训练转变,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从"千人一面"的精英化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向多规格、个性化、多文化的大众化教育质量观转变,为提高学生的成才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BTEC课程模式对践行高职教育理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理念已逐渐向“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方向转变.但是,在实践过程当中还没有找到比较有效的方式使这一理念得以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本文通过对BTEC课程模式的研究,从课程模式开发、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规定、教学方法、考核手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6个方面分析了它对于践行我国高职教育理念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教育“三段式”的课程体系,是一种“学科本位”思想的体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构建“岗位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成为当前中职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课程体系改革可以有效解决中职教育长久以来存在的矛盾,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优化教师队伍,改变中职办学的低水平状况。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应从培养方向和业务规格上准确定位,体现高职教育基本特征.依据培养目标,应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进行实训课程开发与实施,增加程序性知识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科学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的具有特色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决定了高职教育具有高教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重庆教育学院针对前几年高职教育中单纯以能力为本位的、偏离了正确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随之而来的较为严重的职业化倾向,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更新高职人才培养观念,坚持素质与技能并重的质量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探索以"大小学期"、"任务驱动"为特征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也促进了产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工作过程是运用职业知识和技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程序。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即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则高职的课程体系应与企业的生产性流程相适应。本文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专业为例,讨论了如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课程改革,形成具有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小教本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目的在于使专业理论知识积累更加深厚,教育教学技能更加娴熟,并增强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分析小教本科专业特点及办学现状,提出基于就业导向的小教本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小学教师基本职业训练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课程,综合科研训练课程。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的现状是,受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硬件设备、设施不足,软件建设不到位。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这一目标,从研究职业岗位对高职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需求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实践教学体系和保障体系的优秀方法和经验,提出了高职院校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建议:以能力为中心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宗旨进行课程结构设计,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设置。  相似文献   

16.
工作过程导向是目前德国职业教育的主流思想,也是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系统探究了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因和目标定位,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三个维度总结了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并基于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对北京市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7.
以能力教育为中心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研究始终是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合理的课程创新体系是突出高职特色的保证。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思想在高职教育中仍根深蒂固,能力教育在课程体系中还没有完全体现。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对于人才综合能力教育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育人方针指引下,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高职毕业生的创业能力,以“创业促进就业”。系统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务实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有效的创业心理辅导、健全的创业教育规章制度是保障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开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确立其"人本位"的教育本位观,在人本位的前提下,高职教育的课程观应该是基于多元整合能力的实践导向课程观,即课程目标应该是"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基于多元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