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孕育排瑶大长鼓舞的土壤——耍歌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淼 《华章》2010,(20)
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与该地区固有的某种民俗活动有密切关系.民间舞蹈作为广大民众创造和传承的"下层"民间文化,它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体现了群众民俗心理、民俗行为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民俗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民俗活动是仪式音乐赖以生存的土壤,在浙东传统礼俗仪式中,民众世代遵循固有的以锣鼓为主导的用乐方式。庙会社火、祠堂祭祖、迎神赛会、节日灯会、祭海谢洋、舞龙耍狮等民俗活动及音声技艺表演中,锣鼓不可或缺。锣鼓音声与礼俗仪式共生互动,是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民俗文化景观,也是浙东锣鼓成为民间仪式音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其共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  相似文献   

4.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的四大梆子(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之一。民间的音乐、曲艺和街头演出都哺育了上党梆子,使它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茁壮成长起来。它和民俗文化紧密相连,活跃在民间的各种娱乐场合中,如庙会、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等。本文通过探讨上党梆子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发展,了解到上党梆子为民俗活动提供了服务,丰富的民俗活动也为上党梆子的生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上党梆子的传承必须与民俗文化的发展相呼应。  相似文献   

5.
民间舞蹈,是民众自行创作与传承的舞蹈形式,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传承方式,不是依靠语言文字,而是以人体动态保存文化与表现文化为主要特征,是在一定环境中,在群众之间直接进行传承的,它和群众的民俗活动关系密切,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展示出群众的民俗心理,展示出民俗化的诸多方面,因此,对侗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探索与研究,也是对侗文化精神和民俗文化的一次挖掘。  相似文献   

6.
民间舞蹈教学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舞蹈教学运用民俗文化的学习、讨论、研究,舞蹈动态的剖析,情境的创设,情感的培养,民间生活的体验,田野观摩等教学方法,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在民间舞蹈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民间舞课堂教学活动以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教学的规范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满族民间音乐与满族的民族活动紧密相连,满族民间音乐主要来源于节庆舞蹈音乐,如:满族秧歌音乐、太平鼓音乐、莽式空齐音乐、笊篱姑姑舞蹈音乐,体现出满族民间舞蹈音乐与风俗活动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西府社火民俗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府社火属于传播学范畴的群体传播。社火结合庆典活动的组织、游行编队等管理方法于一体,穿区过县,活动形式集民间锣鼓、音乐、戏曲、服饰、脸谱、造型艺术等民间音乐、工艺、美术为一体.可以传播民俗文化,展示时代风貌。通过研究这种民俗的传播形式,可以更好地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潮汕游神赛会是潮汕民间最具文化特色的信仰祭祀和民间游艺活动。文章对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产品类型选择应以民俗节庆开发为主,以博物馆中民俗专区、民俗文化园内表演项目、非遗传习机构和教育基地文化传承、及旅游纪念品开发为辅。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加强对潮汕游神赛会民俗的保护,重视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旅游产品"文化符号"的意义,并做好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配套和营销。  相似文献   

10.
客家民俗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到沿途迁徙地的影响,又与其它地区、其它民族的交往中形成的多样而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民俗文化经典.宁化牌子锣鼓是客家民俗文化重要的代表之一,又是客家民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社会基层,渗透于宗教信仰、寿庆习俗和民间游艺等客家民俗生活的各个方面.挖掘和运用民俗文化资源对本区域文化身份的确认和民族地域音乐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与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群众文化发展是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基础,群众文化的发展为民间民俗艺术的传承提供了支持。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群众文化的繁荣和昌盛的重要途径。在群众文化的开展过程中,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民间民俗艺术与群众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为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和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陕西民间刺绣中云纹纹样的载体及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民间刺绣中的云纹纹样,是历史文化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发展和演变的物化载体,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以云纹纹样为设计题材的刺绣与节令习俗、婚俗、丧葬习俗、寿诞习俗、居住习俗、服饰习俗和宗教习俗都有密切的关系,成为陕西民间最常见和最有表现力的刺绣题材,也成为民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媒介。  相似文献   

13.
民间音乐与民间习俗是相互共存共生的,各种民俗仪式与祭祀活动都离不开民间音乐的点缀与烘托,有音乐的渲染习俗仪式才完整结束。  相似文献   

14.
石钧尹 《成才之路》2010,(28):53-53
一、原生态民间舞蹈的衰落民俗仪式或民俗活动是原生态民间舞蹈存在的主要依托,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将民间舞蹈称为民俗舞蹈。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娱乐方式的增多,  相似文献   

15.
客家民俗文化产业是依托客家民俗文化资源,通过创意将客家民俗转化为具有鲜明客家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及民俗文化相关产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集合。客家民俗文化产业可划分为物质层面的民俗消费、行为层面的民俗表达和精神层面的民俗建构三个层次。当前客家民俗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业态较为单一。发展客家民俗文化产业,应树立正确的民俗文化资源观、跳出民俗主义的窠臼、处理好主位与客位的关系、在符合民俗文化发展规律的范围内对民俗进行"发明";针对客家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具体对策建议:一是提炼客家民俗符号,以民俗传播促产业发展;二是文化+科技,提升客家民俗文化产业竞争力;三是深挖客家民俗文化内涵,经营客家民俗文化IP。  相似文献   

16.
上党民间礼仪细乐是上党地区流布最广、储量最大的民间乐种,礼乐祀神是上党民间礼仪细乐的一项重要内容。上党民间礼仪细乐以民间音乐演绎民俗礼仪为主线,以"礼乐合一"、"无乐礼难报、无礼乐难施"为其鲜明特征,以承办民间礼仪乐事所谓"行礼事"为其主要内容,在上党地区的民俗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是山西上党地区人生民俗礼仪活动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基于民俗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以幼儿发展为目的,巧妙利用幼儿园的各种物质条件与活动形式,创设以民俗戏曲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工艺文化和民俗饮食文化等为内容的环境,增进幼儿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是民俗文化的大观园,该书中反映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尤其是民间关于鬼的民俗以及民间道德。透过民俗的面纱,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及其对社会现实、丑恶现象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陈萍 《鸡西大学学报》2011,(12):152-154
茶亭十番音乐,是产生在近代福州城市文化中心的民间音乐。十番音乐的产生源自城市文化需要,其发展则来自市民的积极参与与城市文化的影响。它生存的土壤正是福州丰富的民俗活动。十番音乐的精神内涵,满足了市民自由奔放的文化心理,其艺术特色也与市民文化中的欢快、哗闹的格调相吻合。在十番音乐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民间大众强大的文化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舞蹈芯子是黄河三角洲典型的民间舞蹈之一,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地域民俗文化,本论文以前期田野采风为基础,从艺术人类学视角出发,探寻新文化融合下民俗舞蹈文化传承,既是对民俗舞蹈文化的记录保护,又寻求其发展发扬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