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陆海  张雯艳 《大众科技》2012,14(3):161-162,149
当代大学生缺乏国学素养却摒弃国学经典学习,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中造成大学生与国学渐行渐远的原因是什么?文章作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在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高职教育中如何更好地运用国学教育来促进人才的全面培养,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国学自身的魅力以及教育发展的需要,国学教育在大学生的学校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就开设了国学课程,但是高职院校国学课程的目标定位、高职院校国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都遇到了问题。此篇文章就是在此问题的基础上,经过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国学自身的魅力以及教育发展的需要,国学教育在大学生的学校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就开设了国学课程,但是高职院校国学课程的目标定位、高职院校国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在实践教学中都遇到了问题。此篇文章就是在此问题的基础上,经过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思想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诠释,它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了共创和谐的美好理想、改革创新的思想资源、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受益至今。文章探讨如何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学相结合,以推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判断抽样和非概率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自制问卷对四川省4所高校1 35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222份,有效回收率为90.5%。全部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还存在部分大学生对基本国情认识模糊,主人翁意识较低,公民身份认同感较低等问题。针对大学生国家意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中国历史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人"观念教育,加强大学生国学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大学生应自觉加强国史国情和时事政治的学习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技术革命时代的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迎来了新的契机。该文通过分析当前幼儿园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国学教育融入人工智能的必要性,探究幼儿园国学教育与人工智能有机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深入国学教育在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积极意义,发掘对医学生人文素质、身心素质、职业情感提升具有积极意义的路径和方法,最终达到"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所提出的育人目的。方法:选取我院精神医学专业学生86人,采用国学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提升研究。结果:被研究对象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对满意度方面达到87%以上,学生对国学教学研究模式的各项评价满意度较高;反对和强烈反对的较少。结论:通过对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的研究,从而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职业情感、身心素质的方式、方法,保证了医学生能够成长为一名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医务工作者。同时,实现现代大学"文化传承"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国学经典学习是为了传承经典,弘扬文化,为了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素质,在本科教育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以德为本,传承经典传播文化等几个方面阐述在本科教育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最后说明了如何在本科教育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相似文献   

9.
国学经典教育是现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以致用,达到经典润泽人生的目的。要从思想上、教育技术上重视国学经典教育课堂教学,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等因素提高国学经典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国学经典传承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树立、道德情操提升和健全性格塑造的必要性,探讨了地方高校图书馆能够提供国学经典图书文献专区、定期举办"传承国学经典校园文化节活动"以及积极参与传承国学经典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三个方面发挥传承国学经典的重要作用,对于地方高校图书馆如何传承国学经典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精髓,将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将传统文化实践应用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开发相结合,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能够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建设,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教学体系中培养优秀的学前教师队伍,并与幼儿园的需求相结合,从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李春来 《科教文汇》2011,(20):19-19,24
中职学校受“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的影响.长期以来只重视对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文化课的教学.更淡化了对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使得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没能得到有效发挥。本文从中职学校教学现状和学生情感现状分析出发.对传统文化在中职教育管理中的意义进行探讨.以期能引起中职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更好妯玲挥传统文仲的精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莲 《大众科技》2011,(9):162-164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不仅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注入新内容和活力。而且对传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高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优质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实验与课程评价的实践研究,论证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优势作用,适合大学生体育锻炼多元化的需...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重要资源。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不容忽视,应从大学生的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隐形教育与感性教育方面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陈璐 《科教文汇》2014,(36):163-16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以及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以“新基础教育”为代表的一系列基础教育改革,看重世界先进的教育潮流,忽视了价值导向的文化内核———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在基础教育中加大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国家文化的传承,更是提升民族凝聚力与文化影响力的体现。本文通过研究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分析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对在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改革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张云涛 《科教文汇》2020,(8):105-106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应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中职虽然是职业学校,但和其他学校一样,都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能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也能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精神力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做一名文化传承者和领路人。  相似文献   

17.
胡小剪 《科教文汇》2020,(11):33-34
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人们在生存、生活与劳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劳动成果与智慧结晶,逐渐凝聚成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重要席位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息息相关,并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与内容,因此高校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以解决当前爱国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升爱国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在对中华民族历史深入了解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真正迸发出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张薇 《科教文汇》2014,(26):48-49
幼师学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践行者,现在的幼师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没有发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语文教师本身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方法枯燥单调等问题。笔者提出了在幼师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几点策略,包括:依据教材,积极发掘传统文化元素;语文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19.
戴婧 《科教文汇》2014,(16):113-114
国学“热”看似拯救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危机,实质上国民对于国学的真正了解程度依旧缺乏。内地30所中学引进台湾教材有助于国学的发扬光大,但在实施过程中遭受冷遇,为了真正让国学“热”起来,我们必须对中学的国学教育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在现代中韩两国社会,人们对教育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涨热情。其行为表现方式形成了“择校热”“补习热”“留学热”等多种教育热现象。中韩两国有着几千年重教的传统历史文化,在诸多因素中,源远流长的传统历史文化是当今社会教育热现象产生的根源。本文从传统的家族主义、重教的教育观、科举文化以及古代私学的兴起等四个角度,通过文献分析和史料收集对当今中韩社会的教育热现象进行了探索分析,旨在能够增强对不同社会体制的中韩两国出现的教育热现象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