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我十分佩服说这句话的人,佩服他对教育、教学感悟得竟如此之深。是的,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老师是大人,个子高,站起来看,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近学生。什么叫“走近”?走近学生,即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蹲下来,见了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学生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见了男孩子把毛毛虫放在女孩子的衣领里,就不会…  相似文献   

2.
韦世万 《贵州教育》2013,(12):10-12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很多老师对“优生”总是印象深刻、倍加关照,对“差生”也了如指掌,且有“恨铁不成钢”之感。然而,他们却忽视了这样一群学生:他们缺乏主见、缺乏学习和活动的热情、缺乏竞争的意识和勇气,思想、纪律、学习表现既不“突出”,也不落后,他们往往占据学生中的大多数。这就是老师眼中所谓的“中等生”。由于教师的忽视,“中等生”教育便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3.
薯条测谎法     
五个学生吸烟成瘾,一天他们在厕所吸烟,被教导主任看见,教导主任告诉其班主任,班主任次日找他们五个谈话。老师:“你吸烟吗?”学生A:“吸……”老师:“吸!你很光荣嘛!回去叫家长来!!”学生A回去后和另外四个说:“老师问你们吸烟了吗?你们都别承认,都说不吸,这事我自己担了。”……老师:“你吸烟吗?”学生B:“不吸。”“那吃根薯条吧。”说着老师递过薯条。学生B很自然地伸出两个指头……老师:“不吸?回去把家长叫来!”……老师:“吸烟吗?”学生C:“不吸。”“那吃根薯条吧。”学生C小心地接过薯条,心中暗暗地…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的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之中的重点、难点。如果老师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学生理解不了文章的内容,怎么去欣赏它的美?又怎样去理解它的感情?可是,老师讲解课文,那“之”“乎”“者”“也”又令学生生厌,面对这问题,我困惑不已。课堂上,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看似掌握了,可是每到测试,学生个个紧锁眉头,成绩出来,那不理想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学生们都埋怨说是老师专挑不重点的内容考他们,他们复习好的重点老师偏偏不考,有学生还嬉笑着说:“真希望我的座号就是我的分数。”[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是什么 ?最近在笔者学校举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有许多学生将“老师的微笑”作为一个重要标准,看后颇令人深思。无独有偶,据报载,北京市教科院一课题组对十几所小学的调查也显示, 29. 8%的学生头脑中的老师形象“很严肃”、“动不动就发火”,而看到老师总面带笑容的学生还不足一半。   为什么有的老师在孩子面前总爱板着一副冷冷的面孔,鲜露笑容呢 ?原因恐怕是他们不懂得微笑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我国有句古训,叫“君子不重则不威”,这种思想被很多教师所奉行。他们错误地认为,只有在孩子面前神情…  相似文献   

6.
李卫东 《中国德育》2004,(12):34-35
不久前,有学校对全校600名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在“最害怕老师说的话”一栏里,“明天开家长会”排在第3位。为什么学生这样怕开家长会?因为在学生眼里,家长会就是老师在家长面前对他们进行的批斗会、揭短会、告状会,往往父母开完家长会后要对他们实行“秋后算帐”,所以他们不敢、甚至不愿家长参加学校的家长会。于是,就出现了学生不通知家长、以种种借口说家长没空来、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有可能点燃他们追求进步的希望之火。当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当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孩子们一定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相似文献   

8.
冯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一怔。“你们好啊!”冯老师满脸洋溢着真挚的笑意,声音充满了亲切和关爱。正想上课,突然,有个学生举手站了起来,还没等老师问他什么事情,便急急的说:“冯老师,可以给你提个问题吗?”“当然可以了。”冯老师仍然微笑着。“你今天为什么戴眼镜了?”“对呀,你为什么戴眼镜了?”这时很多学生也随声附和起来。冯老师这才想起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满脸疑惑的原因。冯老师并没有急于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而是故意问他们:“好看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好看”,有的说“不好看”,有的不说话…  相似文献   

9.
只要是做过学生的人,对“家访”都不陌生,我们的学生时代,校园里就流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去我家”的顺口溜。做学生的普遍害怕、反感老师家访,因为在学生的眼中,老师的家访就意味着告状。也正是由于这个,当我自己也成了老师的时候,对“家访”工作一直讳莫如深,没做过一次“家访”。尽管学校领导多次强调要做好家访工作,不少学生家长也欢迎我去他们家里看看。  相似文献   

10.
况发秀 《山东教育》2005,(31):62-62
表扬批评都慎重美国学校的老师表扬学生很“慎重”,很少突出表扬某个学生。老师们认为,突出表扬有两方面不宜:一是重点表扬某个学生,会暗示别人比他差,使受表扬的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傲气十足,增加学生间的不平等感;二是担心受到表扬的学生因太过重视“名”,只顾“取悦”老师,对学生的成长造成误导,当得不到表扬时就会有失落感和受伤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姑息,美国老师通常会对他们特别“关照”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班级里,总有大约五分之三的孩子,他们既不像尖子学生那样思维敏捷,颇受老师喜欢,也不像后进生那样惹事生非,引人侧目。他们默默无闻、安静、谨慎、腼腆、本分,就连老师对他们也讲不出个所以然,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成了被老师遗忘的“角落”。美国教育研究者把这部分学生称为“灰色儿童”,我们这里姑且称之为“灰色学生”。  相似文献   

12.
所谓“后进生”就是课上不守纪律,成绩不理想,不思进取的学生。他们是课堂教学的“弱势群体”,易受老师的冷落和同学的孤立。如果不慎重对待后进生,他们往往对班级的安定构成威胁,成为班级破坏的“导火索”。因此,在新课程环境下,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提升他们的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点”字功。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从来就是很讲究面子,做事、说话都要很体面,不要显出小器、寒碜来。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更是自觉不自觉地秉承了“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又尤其是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更是显得神圣不可冒犯。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很多老师却忘记了他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成就感和荣誉感,他们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其他同学的认同,但是,他们感到学习紧张,压力大,这个时期他们的感情非常脆弱,非常敏感,最容易受到伤害。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怎么能够忽略、而不加以保护呢?从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得知,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突出品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说,学生在人格上和老师是平等的,在班务工作中,教师要自觉改变“师道尊严”的旧观念,放下老师的架子,增强民主平等意识,对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适当而毫不吝啬地给学生面子。  相似文献   

14.
武彬 《河北教育》2005,(15):37-38
一个班中有几十个学生,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优差之分。教师自然关注优秀生,厚爱“后进生”,而夹在“两头”之间的很大一部分“中间生”,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给老师添乱,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很少,外国教育工作者把这类在集体中不受关注的学生称为“灰色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小干部受夹板气,比较普遍。同学骂他们是“大红人”、“马屁精”、“叛徒”、“特务”、“窃听器”、“克格勃”,老师又责备他们“知情不报”、“不讲原则”、“缺乏是非观念”、“管不住同学”、“不负责任”,甚至“与坏学生同流合污”、“以权谋私”。他们既害怕同学的讽刺和孤立,又害怕老师的批评,上下隐瞒,左右为难,活得很累。   这里的症结是教师给小干部的定位有问题。   小干部应该是学生利益和要求的代表,而不是“二老师”;小干部应该是体现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角色,而不是老师的“代言人”;小干部应该是为同学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一、老师要做到精讲善练,充分实践。   知识是解决懂不懂的问题,老师不讲,学生就不懂;技能是解决会不会的问题,老师不训练,学生就不会。学会运用知识去发现、解决问题就是一种能力。使语文知识和能力得以发展的途径是实践。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讲、学生只是听,学生的知识是“听”来的,而不是“学”来的,至于能力培养则是空谈。但我认为,并不是说老师在课堂上就少讲或不讲了,其实是对老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精讲”,只有精讲,才能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更多的时间里,促使他们自主地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  相似文献   

17.
朱晓婷 《河北教育》2007,(10):23-2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对小学生来说,快乐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对老师来说,引导学生轻松、快乐地学英语是我们永远要研究的课题。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让英语学习成为他们的快乐之源,并使他们乐“此”不疲呢?  相似文献   

18.
数学理应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培养的主要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本上写的”。  相似文献   

19.
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差,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学的?”、“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学生如何学,怎么想,他们的疑难会是什么?他们到底喜欢什么等问题,而不能自己成了老师便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在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现实生活中,很多班主任出于树立威信、从严管理的考虑,在学生面前从不敢轻易表露自己。期望通过“深藏不露”给学生以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感觉,以树立“严师”形象,这其实正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误区。在现代社会,学生接触面广,信息来源多,思维活跃且波动性大,他们往往对“不苟言笑”、“不可接近”的教师敬而远之,而迫切希望班主任老师能够善解人意、和蔼可亲,他们希望接近老师、了解老师,希望从老师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他们的这一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对班主任的教育反映冷淡,甚至“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