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琵琶有着"弹拨乐器之王"的美誉,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乐器之一。距今已经超过两千年的历史了。琵琶在演奏的过程中采用竖抱的姿势,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的方式。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音色的变化能够进一步反应曲调的情感表达,并且充满着中国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     
驼铃就这样响了千年依旧是驼铃叮哨琵琶就这样弹了千年依旧是琵琶悠扬茫茫大摸延伸出一条生命之路古漠的孤烟飘走往日的悲凉悠悠岁月写下一道探索的诗行昨天的辉煌孕育今日的理想祖祖辈辈的跋涉·现代文明的滋润让希望融进升起的太阳让古道焕发新的容光啊,丝绸之路啊,丝绸之路停留在历史的风景线上,紧连民族的脊梁 (通讯处:成都市人民南路四川省教育学院中文系)丝绸之路@杜艳梅~~  相似文献   

3.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诗句"轻拢慢撚抹复挑"涉及了当时琵琶的弹奏方法.它引出了今天学者们观点迥异的解释.全文通过大量史料的分析与比较,得出拢、撚、抹、挑分别是唐代琵琶左手和右手的演奏技法术语:拢与撚,是左手指按弦与揉弦的动作;抹与挑在唐代的四弦琵琶上是右手的拨奏动作.  相似文献   

4.
琵琶琵琶,本作批把,拨弦乐器。《说文》:“琵琶,乐器,马上弦索。”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风俗通义》:“以手批把,因以为名。长三尺五寸,法天地人与五行,四弦象四时。”秦时已有长柄皮面圆形音箱的琵琶,名“弦鼗”(长柄摇鼓,拨浪鼓)。秦汉以来不断改进,发展为阮咸、秦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琵琶技巧的规范化演奏及教学问题,结合琵琶左手演奏中的按弦、揉弦和换把等技巧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提出了琵琶左手技巧在演奏与教学中达到规范化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华章》2007,(12)
在我国的民族乐器中,所有弹拨乐器都是以点击弦发音的,可称为"点用力",这就是弹拨乐器发音的基本方法。琵琶是有一种有品位的乐器,它和小提琴的吟揉方法完全不一样,因为琵琶是通过将弦左右摆动(推拉)改变弦的张力得到音波的,而小提琴是通过手指前后滚动改变弦的长度而得到音波的。  相似文献   

7.
阮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类乐器,历史十分悠久,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汉武帝时(约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叫工匠参照以往琴、筝、筑、箜等乐器制成类似阮的弹拨乐器供娱乐之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品位,四弦,声音柔和清秀,当时叫秦琵琶、汉琵琶或月琴、琵琶(在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内,许多用弹挑演奏方法来演奏的乐器都被称为琵琶)。因西晋的“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此种乐器,传说阮是他创制的,故后人称之为“阮咸琵琶”。至宋代阮咸简称为阮,此名称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三弦源于弦鼗的观点提出质疑。另作新论。通过三弦的史料记载和考据三弦应源于蒙古民族所创制的西那嘎。也就是说西那干胡兀日的另外一种变体。由此蒙古人把三弦也叫“西那嘎”或“胡不儿”。它并非源于弦鼗。更不是“盖琵琶本四弦,三弦者,减去琵琶一弦也”的说法。古代蒙古人创制三弦时。也不是简单地把二弦或四弦改为三弦.而是以蒙古人的制作方法、发声原理、美学观点以及声音特点进行了创制。制作材料上遵循自产自制的原理.把琴箱蒙上羊皮,张拉羊肠做琴弦,长颈无品,无论是在蒙古包。还是在马背上操弄极为方便。三弦把蒙古族胡兀日类乐器的四、五度定弦法融为一体,并丰富了胡兀日类乐器的种类。  相似文献   

9.
琵琶被称为“中国乐器之重心”。在琵琶发展史上,各派高手,代不乏人,其中名见经传的“琵琶世家”也不少。父子辈中最著名的当数明末清初北派(琵琶)名家通州白在湄及其子白或如。太仓才子吴伟业在《梅家村藏稿》中记其“父子善琵琶,好为新声”。并作诗颂曰:南山石裂黄河倾,马蹄进散车徒行。铁凤铜盘柱摧塌,四条弦上烟尘生。”  相似文献   

10.
琵琶触弦之感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琵琶教学中 ,琵琶触觉十分重要 ,有了好的触弦感觉 ,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弹、挑、轮等问题。关键的一点是解决琵琶音色的美与钝关系 ,有了好的触弦感觉就有好的音色 ,反之就会出现躁、虚等问题。琵琶演奏中敏锐的触弦感是完成一切演奏技巧的关键环节 ,有了敏锐的触弦感 ,才能把正确真切的信息传于大脑并不断进行信息反馈 ,辨别不尽如人意之处 ,不停地追求完美 ,达到得心应手的理想境界。触 ,抵也 ,以角抵物也。身体之表面触于外物 ,觉其光滑、粗糙、锐钝、冷热、痛痒、软硬、松通等 ,皆为触觉。人类专司触觉的触觉器 ,是由存在于真皮及粘膜中…  相似文献   

11.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同属于中国传统弹拔乐器的阮和琵琶两种乐器,极为相似.其实不然,阮和琵琶无论在起源、型制还是演奏方法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就阮和琵琶这两种乐器作出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三台》作为乐府曲调诞生于北齐,在唐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宫调多达十五种;体制既有大曲形式,也有纯器乐演奏形式;所用乐器以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这些乐器多数来自丝绸之路,如觱篥、五弦琵琶等;《三台》还可配舞表演,宋代甚至出现了雷中庆等专擅《三台》舞的舞者。降及元明清,《三台》仍然可歌可舞。直至现代,根据长安古乐半字谱破译的《三台》曲谱仍可表演。由唐代至清,《三台》流传从未消歇,宫廷宴飨、文士雅集,甚至边疆域外皆可见到其表演盛况。  相似文献   

13.
段文 《德州学院学报》2001,17(1):107-108
琵琶演奏在唐代是以拨弹横抱为主流。本文在三个方面阐述了拨弹琵琶被指弹琵琶所取代的原因 ,1 .乐器发展的竞争规律决定了这一点 ;2 .琵琶弦的改进是废拨弹改用指弹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思想意识的转变及民族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唐小捷 《音乐世界》2018,(17):116-119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八音之中,唯丝声于人情易见。而丝之器,莫贤于琴。  相似文献   

15.
琵琶作为中国独有的乐器,存在历史十分悠久古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优秀的琵琶艺术家优秀的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琵琶艺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探究如何在琵琶演奏中培养学生情感表现,力求找到将情感完美融入音乐中新的积极的学习方向。  相似文献   

16.
琵琶在我国隋唐时期盛极一时,它还为中日两国人民之间搭起了友谊的桥梁。早在公元756年,唐代两把四弦曲项琵琶就传进了日本,它那美妙的琴声使很多日本人为之倾倒,人们纷纷以学琵琶为荣。公元834年,日本明仁天皇派年轻的藤原贞敏来我国长安,向当时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刘二郎学习琵琶知识。藤原贞敏学习认真,孜孜不  相似文献   

17.
琵琶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代表乐器之一,因多变的指法、生动的表现力而闻名。近年来,围绕琵琶这一乐器所展开的守正创新成果展示,以及琵琶人艺术风采的展现,各地掀起了琵琶教育热潮,琵琶基础教育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琵琶从教者对少儿学习琵琶也有了全新认知。笔者围绕如何培养少儿琵琶学习的兴趣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培养少儿琵琶学习的能力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古乐器遐想     
琵琶——幽而不怨的女子琵琶是一种拨奏弦鸣乐器,原称“批把”,因弹奏方式而得名。从白居易的不朽名诗《琵琶行》足见琵琶在唐宋时期相当盛行。“琵琶”二字,在中国古代是模拟演奏手法的形声字,右手向前弹出曰“琵”,向后弹进曰“琶”,是弹奏时的两个基本手法。琵琶素有“民乐之王”的美誉。之于女子必然是大气的,外有倾国倾城之貌,内具兰心慧质之资。无论是细腻如水的“汉宫秋月”,还是刀光剑影的“十面埋伏”,都让人怦然心动。至于反弹琵琶的乐伎飞天,名满天下的“琵琶行”更是把琵琶与女子演绎得完美无瑕。如琵琶一样的女子美得惊心,美得…  相似文献   

19.
项目:仿制敦煌壁画乐器频谱测量乐器:琵琶、阮、筝、瑟、琴、胡琴、葫芦琴、弯琴、五弦、排箫、筚篥、埙、笙、竽、横笛、方响等时间:1991年10月18—25日地点:北京电影乐团排练厅(录音)  相似文献   

20.
琵琶传入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以明亮的音色,优美的音调,柔美的气质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琵琶的演奏形式大致可以分为独奏和非独奏两种,琵琶的非独奏形式的运用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中出现较多,并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笔者将对琵琶非独奏形式在我国古代音乐中的运用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