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其博大开放的政治胸襟重用汉人,建立健全统治机构,完善国家机器;博采众民族文化之长,兼收并蓄,创造出多源合流的辽文化,推动了北方草原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契丹社会形态的飞跃,为辽政权一度雄踞北方二百余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试论辽代的双轨行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北、南分制,契丹人与汉人“因俗而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是辽代统治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就辽代北、南分制的双轨行政制度略加阐述。 一、双轨制度是历史的产物 1.汉文化对契丹的冲击和影响 正当中原处于五代十国分裂割据之际,契丹族在北方草原上日渐兴盛。公元916年(神州元年),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从此称雄北国,威震四方,形成“东至于海,西至金沙,暨于流沙,北至(?)河,南至白沟”的大辽帝国,同后来的中原北宋王朝相抗衡,历时二百余年。  相似文献   

3.
辽代政权是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建国后根据其疆域辽阔和本民族的文化习俗,首创四时捺钵制度。捺钵制度被金、元、清三朝继承和发展,盛行不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辽代大于越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于越府是辽代北面朝官系统的机构。大于越最初是契丹族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的职官。辽代有数位契丹贵族得践此职。一般认为,大于越是辽代的尊官,就像封建传统职官制度中的三公。实际上,在辽代的不同时期,这个职官的实际权力、地位、铨选条件是不一样的,不能与“三公”并论,应当结合辽代的具体情况分析。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大于越因地位高、权力大,直接左右着辽朝的政局。辽代的大于越全部都由契丹族担任。  相似文献   

5.
教坊在唐代音乐机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年来学术界对唐代"教坊"这一音乐机构的关注较多,成果丰硕。唐代教坊的名称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坊包括内教坊、外教坊、仗内教坊等在唐代掌管俗乐、散乐及雅乐之外的音乐的宫廷音乐机构(内外教坊又可细分);狭义的教坊单指唐末宪宗元和十四年内外教坊合署后的新教坊,称"仗内教坊"或"教坊"。唐代以"教坊"为名的音乐机构数目之多,随着时代的更迭其职能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对多方资料的整合,将唐代诸多名为"教坊"的宫廷机构进行梳理和陈述,概括性的介绍唐代诸教坊,并对唐末的仗内教坊的争议作出比较辨析,探究"教坊"形式和性质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6.
辽代储君考     
辽代是公元10世纪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其储君册立问题上,由于受到草原固有制度——世选制的影响,导致所封授的储君封号与中原王朝相比不甚相同,可以说是种类多样且特点鲜明。对辽代储君的考证分析,说明辽代储君之册立实为世选制与世袭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契丹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之一,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建立了相对统一的宋政权,其相对统一体现在宋政权在完成了局部统一后,仍面临着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其北部与辽契丹政权直接对峙.历经公元986年雍熙北伐,宋军主力在岐沟关的惨败,宋统治者自此对辽政权由攻势转入防御为主的时期,在战略上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大名府的建置其主要意图即防御辽的军事进攻与威胁,同时也完善了北宋地方政治制度的格局.本文通过对大名府建置的探索,可有助于了解宋代北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十一世纪的中国,随着强大的唐王朝衰落中国大地诸雄纷争,在中国的北方大地契丹族最终征服了北方广阔的地域成为北方的新霸主。同一时期新兴的高丽政权成为了辽代东部的邻居政权,两个政权之间面对各自的利益进行了频繁的交流活动。本文就是以和战时期的辽与高丽之间的关系来认识这段历史时期中辽与高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金王朝科举制考论周怀宇十二世纪初至十三世纪前叶,女真族建立的金王朝统治中国北方长达100余年(1116年—1234年)。这个少数族政权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继承唐、辽王朝的传统,借鉴宋王朝推行科举制的经验,结合自身政治经济的实际需要,兴立了科举制。“设...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中国各族在东京的经济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二世纪初,我国境内形成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主要有北宋、契丹(辽)、西夏、大理等。另外,还有回鹘、吐蕃等族在西北、西南地方建立的一些小王国或地方割据政权;也有一些少数民族保持着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组织形式,而分别隶属于宋、辽等大的封建王朝。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上看,当时虽没有形成汉、唐那样统一的封建国家,但它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1.
教坊是唐代最大的俗乐机构,教坊乐人的地位高于太常。由宫廷派中宫(宦官)为教坊使管理全教坊的事务。唐一代的教坊出现过内教坊、左教坊、右教坊、宜春院这样几种形态。宫廷教坊之内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音乐人才,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制调、谱曲、协律、配舞、歌舞、演奏,为宫廷礼仪和享乐服务。教坊在唐代音乐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唐玄宗时内外教坊的置建,是盛唐乐舞百戏发展的结果和需要,既顺应了艺术发展的时代潮流,又是隋唐艺术史上的重大创设。  相似文献   

12.
契丹作为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都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人口数量不多,散居在偏僻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而能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中国北方民族政权,统治中国北方200多年,确实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但契丹之所以能建立这么长久的统治,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契丹有着一套特殊的治安机构和制度。而治安机构与制度的建立,与其吸收历史经验教训和本朝的治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与中原的汉族政权相比,辽统治阶级的治安思想特别突出的一点是:民族分治。本文也将围绕这一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契丹辽朝虽然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但早已在其前史中就开始接触州县行政了。循契丹辽朝州县建置的发展脉络,以州县人口来源为根据,契丹辽朝州县大体可分为移民州县、燕云接收州县和边防城三类。契丹辽朝移民州县的设置和燕云州县的整体接收,巧妙地解决了原有部落组织的保留与中原州县行政的移植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而充分地体现了契丹辽朝"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而且透视出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轨迹。  相似文献   

14.
在辽代历史研究中,政权机构是一个很有难度的课题。一方面研究这个问题要涉及契丹族统治者的治国思想、铨选职官的民族性以及与中原政权传统职官制度的关系等,另一方面资料缺漏严重,错误较多,所以,许多问题仍处在阙疑和争论之中。最近,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何天明撰写、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辽代政权机构史稿》,对辽代政权机构的渊源、特点以及北、南面朝官的主要机构、北、南面地方官的部分机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许多新的突破,为辽代政权机构的研究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契丹族所建立的辽朝虽仅存在二百多年,但在十至十三世纪的中国历史中却占有重要地位,并留下不少宝贵遗产。“因俗而治”就是一份重要的政治遗产。 《辽史·百官志》中记载:“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得其宜矣。”故而过去常常把“因俗而治”单纯地理解为不同的官制,或仅仅依据字面含意认为是针对不同民族的习俗进行治理的民族政策。这样认识未免有些过于简单。“因俗而治”的核心应该是“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即十世纪时中国境内契丹族政权的奴隶制;“汉制”,即十世纪时中国境内中原地区汉族政权  相似文献   

16.
契丹辽朝虽然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但早已在其前史中就开始接触州县行政了.循契丹辽朝州县建置的发展脉络,以州县人口来源为根据,契丹辽朝州县大体可分为移民州县、燕云接收州县和边防城三类.契丹辽朝移民州县的设置和燕云州县的整体接收,巧妙地解决了原有部落组织的保留与中原州县行政的移植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而充分地体现了契丹辽朝“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而且透视出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轨迹.  相似文献   

17.
白川州由私城而转为头下州,后被没入,再转为斡鲁朵辖州及文忠王府属州,在辽代州县中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意义。白川州所经历的变化,贯穿于契丹民族由部落组织到国家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全部过程。辽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统治方式调整,多与白川州历史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设计思路"辽夏金元的统治"是部编高中教材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第二课,从知识体系上看,其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上一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密切相连,揭示了两宋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趋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北宋时期,由于宋初三朝政治局势的不断变化,朝廷对待各南方少数民族时的策略也在不断变化中,总的来说,宋朝的羁縻怀柔政策在这三朝得到不断的树立和强化,最终成为两宋对待各南方少数民族的主要策略。在具体的管理方面,基本采取因俗而治、减免赋税等宽松的处理方式,通过一系列管理政策的调整和落实,北宋稳定了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与南方的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边境的安定。  相似文献   

20.
耶律大石是我国古代民族契丹的首领,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西辽政权的建立者,善治民族地区的典范。他弘扬了中华汉文化,促进了欧亚文化的交流。西辽立国于我国西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亚广大地区。西辽政权的有效统治,大大拓宽了我国西部疆域,应视为我国大辽王朝统治的继续。两辽可称为东辽、西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