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孔建兵 《文教资料》2014,(2):169-171,176
备课是教师教学常规中的基本工作,针对原备课格式易使教学效率低下的弊端,以“教是为了学,教学生学”为理念,创造性地设计了“分段式模块备课”格式。该备课格式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时间段落的规划、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模块的构建、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编制等要素。该备课格式特别强调一堂课上要求学生在教师缄默的情境下自主活动时间至少20分钟,以制约“以教代学”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教师逐渐克服备课的粗糙与随意、上课松散和无序等困难,保证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广度和专注度,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优质和高效。  相似文献   

2.
张琦 《四川教育》2001,(11):35-35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做个有心人,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和运用教学中的童趣,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备课时“挖”童趣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教孩子学会多少个单词,记住多少组句型,而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切实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学生的需要为需要。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学” 的过程,既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把传统的备课时“备”知识,变为备课时“备”学生,尽可能地挖掘一些充满童趣的材料。备课中“挖” 童趣时应…  相似文献   

3.
对于语文教师写下水文,其实存在“两个世界”。语文教育大家无一例外地倡导教师多下水。譬如叶圣陶先生说,“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于永正老师认为,“写‘下水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备课”;王栋生老师发文,“不下水,何以知深浅”。但衡诸一线教学,几乎没见过一所学校,哪怕是闻名遐迩的名校,将教师写下水文当作作文备课的基本要求——学生写作文,教师必须陪着下水;教师不下水,作文教学就不合格。  相似文献   

4.
“民族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全师有责,教好课,系于备课。”对于备课方面,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些老师说:“在上课之前认真备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才能妥善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但是,有些老师说:“不管上什么课,只要按课程的内容给学生传授知识,用不着备课,备课只是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以我当过十四年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来看,不精心备课,把备课当成瞎子点灯一样毫无目的的马马虎虎地来备课,上课时将会出现许许多多的缺陷和差错。我在这里仅举一例,在教学《骆驼和羊》这篇课文时,“骆驼”这一词中的“驼”跟“骆”一起读的时候,是读“tuo”还是读“tuo”,我一下子未能断定出来,这事何等“罪”啊!更不用说是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5.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英语教学旨在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然后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但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常常是老师讲得激情澎湃,神采飞扬,而学生却不知所云,昏昏欲睡。当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英语教学需要通过备课、上课、互动、操练等环节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课堂教学起步的,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备课要做到“目中有人”,这是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的.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不是学生的学要适应教师的教。教学就是要研究怎样有利于学生的学,怎样为了学生的“再学而学”奠定基础。备学生的已有认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备课也不等于单纯地非得写教学详案。不会备学生已有认知的老师,其上课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与片面,相当多的教师仍从“教”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从备课到上课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的“教”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此,教学中经常出现“满堂问”现象,使课堂教学变相地成为“满堂灌”。 许多经验启示我们,小学首先应该教儿童爱学和会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教师只有从“如何学”的角度去考虑自  相似文献   

8.
教育原理千万条,我个人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是为“学”服务的,是因“学”而存在的。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教师才可能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是所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001年暑假,我在江西省九江市二中初一年级上了一节公开课——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在备课过程中,由于我注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饶杰腾、赵大鹏、张彬福等老师的好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和设计依…  相似文献   

9.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因为“实在”、“有用”,在全国基础教育界掀起了持久的课堂教改的大潮,其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板书课题、揭示目标一自学指导一检测一兵教兵(后教)一当堂训练。在“自学指导”环节中,学生带着给定的思考题进行自学,能快速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并积极思考问题,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缩短了学习时间,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然而,每节课都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自学、思考,会不会养成学生对教师“自学指导”的依赖,丧失独立思考、发现的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力?“千篇一律”的“自学指导”会不会削弱教师的备课能力、降低精心备课的热情,阻碍教师的成长?下面,与大家交流我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化学教学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10.
中学历史教学应抓好四个“三”殷文鼎如何搞好中学历史教学,积多年之经验,我认为必须把握历史学科的特点,抓好四个“三”。一、精心备课,做到“三化”。“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在强调学生“学”的效果的同时,也必须注意自己“教”的效果。备课是...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这所一般中学在教学上存在最严重的弊端是“教”与“学”两张皮。为改变这种情况,近四年来,我校在教学改革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较显著效果。一、抓好“十环节”,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我们认为,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不能只考虑教什么,怎么教,还必须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要为“学”服务。因此,我们从“教”与“学”最基础的地方抓起。根据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我们制订了教师教学五个环节和学生学习五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合起来,这就是我们要竭力抓好的“教学十环节”。教师教学五环节是备课、讲课,设计指导作业、课外辅导、指导课外活动,学生五环节是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和小结。教师与学生的环节是互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若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而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既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普鲁士士…  相似文献   

13.
“教”是为了“学”,教师怎样教,必须考虑学生怎样学。老师不能陶醉于课堂上的自我表演,而是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观察、思考、争论和练习中去。 要从“学”出发考虑“怎么教”。“教”要为“学”服务,那么“怎么教”,就必须考虑到“怎么学”。而“谁来学”和“学什么”便成为教师选取”最佳教法”的出发点了。 教师要熟悉教材,钻研大纲,明确一章一节学生的“应知应会”内容,而且教师还要熟悉学生,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思想状况、爱好习惯等知道得一清二楚,这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 如何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掌握“应知应会”的内容,取决于最佳的方法。最佳的方法并不是某一种固定的方法,它将因人因时因教学内容而异。 现以高中物理第二章直线运动的教学为例,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张传生 《山东教育》2003,(14):14-14
十多年的学生生活,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深感老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是学生崇拜的偶像。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处处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一位好的老师,应特别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那么,怎样才能在学生中塑造老师的形象呢?下面仅谈三点。一是要勤学。有人认为,教师教学生,应当把“教”放在首位,教有余力,才挤时间学一点,似乎“学”在教师生涯中无足轻重。我认为并不是这样。教得好键在于学得好,只研究教学方法是远不够的。过去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杯水,自己须有一桶水。当今的要求,教师…  相似文献   

15.
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借鉴前人的成功教学经验,无疑是一种好方法。《长相思———名人笔下的老师》恰恰有几位前辈老师的成功教学经验可资借鉴。这里所说的名人,都是一些学而有成的专家。学而有成的专家,还念念不忘当年的老师对他们的教益,这不说明这样的一些老师的教学是成功的吗?那么,借鉴这些老师的教学经验,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就必然是有益的。首先,看看备课的经验。启功先生初教学时,他的老师陈垣先生告诉他:教一课书要把这一课的各方面都预备到,设想学生会问什么?备课不但要准备教什么,还要思考怎样教。哪些话写黑板,哪些话不…  相似文献   

16.
字母教学阶段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说话”和学字母二部分。教学重点是字母。老师可先教学生说一些简单的英语,然后再教学生学字母。这二部分内容的基本作法可以如下: 1.“学说话”。从第一课时起(导言课除外),除教一些最常用、最简单的课堂用语外,要逐渐教  相似文献   

17.
当前 ,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 ,打破传统备课的模式 ,以带有崭新的教学观念的教学设计来代替传统的格式化教案 ,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求新、求实上狠下功夫。一、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的备课观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路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师生之间选取什么样的交流方式 ,这些问题都必须作周密思考 ,并体现在教案之中。也就是说教案要从重视教师的“教”的构思转向重视学生“学”的引导 ,才…  相似文献   

18.
1郾教学内容的资源库。“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已成为教师备课的三部曲,但对如何备学生还停留在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上,也就是仅仅考虑学生已学了哪些知识,而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学习类型等考虑甚少。这说明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风格,千万不要“学的法子”跟着“教的法子”,“教的法子”跟着“考的法子”,否则这样的老师就是“拿书本来配学生”的老师。陶行知指出“依据生活来教育”、“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因此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才能对学生成长起到指导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教学只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一方面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生的学围绕老师的教,形成了“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写,生抄;师给,生收。”的关系,学生成了机器。另一方面表现为以教师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被动地学.复制老师讲授的知识。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越厌学。在《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要而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重要的观念: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充分活动“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蒂,“教”是为了“学”。说到底,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倘若不属于学生,课堂与老师则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但在现实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