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付艳茹 《中学生物学》2011,27(10):38-39
1教材分析1.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学习过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之后,所要掌握的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第一种调节方式,是内环境和稳态的延续和拓展,同时又为学习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内容奠定了基础。本章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生命现象和理解生命活动规律,并在解决各种生活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韩翠 《中学生物学》2013,29(3):40-42
1教材分析 1.1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复习了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复习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之——神经调节.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在学习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内容时,通过问题的引导复习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将免疫视为一种调节方式。并强调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构成了机体的调节网络。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这是“人体稳态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实现”观点的进一步发展,与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一致。但教材并没提供相关的科学史素材.留给广大教师一个广阔的开拓与创造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李冰 《黑河教育》2009,(4):49-49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体的稳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人体的稳态》一节是高中《生物》选修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也是这一章的核心。整个第一章的水盐代谢调节、血糖浓度调节、体温调节内容都是围绕人体的稳态来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在北京市全区生物教师新课标教材使用经验交流会上,一位教师对人教版高中教材《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章导言右下方的"诗句"进行了朗读,震撼了听课教师。章导言在教学中还有如此之妙用。受此启发,在随后的教学中,笔者借鉴了此方案,教学竟然非常精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章导言诗句的内容是"是重帘低垂抑或星云闪亮,不,是脑细胞织就信息之网。万千信息在此传输交汇:调节着机体的稳态,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8,(10):150-151
本节是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2节。本节内容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三部分内容。"血糖平衡的调节"是激素调节的实例,在高中生物教材中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稳态与环境"模块部分中采用了模型建构的方法来处理这部分知识,本文对教材中的模型进行改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7.
段晓娜  李毅 《考试周刊》2014,(16):149-149
<正>1.教材分析本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环境与稳态"的第1章,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此节是复习课,学生已经学过了一遍教材,又复习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比较深刻地理解了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结构、细胞种类,以及物质进出细胞等,在此基础上引入"内环境",对学好后面的"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有很大的意义。所以这一章的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做好了引导,才会对后续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1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的内容,安排在“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以及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来讲,与前面所学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能反映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差异,有利于本节乃至章内容的学习。本节主要是通过达尔文和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讲述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因此,教师应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使知识的建构过程自然融入到能力的提升之中。  相似文献   

9.
张平英 《甘肃教育》2008,(14):55-55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材开篇第一节《人体的稳态》,既是对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的补充和完善,又是对“人与环境的协调和统一过程”的进一步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对“统一有机体”的认识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0.
1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内容,与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内容联系紧密,从神经系统的角度说明了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与后面的第2节和第4节共同构成生物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学生已在高二上半学期学习过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本节内容难度大,不排除有遗忘、混淆概念、条理不清及理解不透等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在原来  相似文献   

11.
夏君 《科学教育》2008,(3):22-22
《人类能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生命科学第一学期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中的内容。本节内容是让学生认识适应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因素,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的热情。预备  相似文献   

12.
李红斌 《新高考》2006,(2):45-48
本专题包括第一册第四章和选修第一章内容.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及人体的稳态知识。考试中只要涉及到生命活动调节的内容,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复习本专题时,需要做到梳理知识,归类整理.强化理解,规范表达。  相似文献   

13.
<正>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那么生物体是如何实现维持稳态的呢?一、生物具备抵抗外界扰动的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人体具备维持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  相似文献   

14.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节的中心内容,其中,"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是学习该节内容的基础。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该节的难点,且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自制了一款"反射弧模拟演示器",学生借此能形象、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突破了学习难点。一、自制"反射弧模拟演示器"装置图  相似文献   

15.
杨洁 《科学教育》2009,(3):55-57
根据高三的常规复习安排,第二轮复习为专题复习,“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专题是根据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考试手册》,整合了必修内容第六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和选修内容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后,重新梳理和构建的知识体系。本人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专题进行了知识网络的构建,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即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神经调节在本章中是教学的重点,与第三章动物体内三大物质的代谢和稳态,第八章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等内容有关,在生物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二年新版高中《生物》课本的第四章第二节论述“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本节内容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基本概念,以及高等动物(包括人体)和低等动物(以昆虫为例)的激素调节。重点在激素调节。教学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在已有关于新陈代谢、生殖和发育等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了解高等动物的甲状腺素、性激素、生长素等几种激素以及昆虫激素的生理作用,进一步理解上述生命  相似文献   

18.
章节绪论相关知识点 应激性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__多学案鱼l丛处火与黑光灯的使用;②籍液诱杀害虫;例③含羞草受到触摸叶片下垂。无机盐的生理作用①老人缺钙而常抽筋;②猪缺钙时喜啃墙王孪;④富硒康;⑤加了锌的钙;⑥骨软化病和者名喝欲汽水。;③长吕拘楼病长跑运动员过量排汗而导致肌丙廷;⑦科学饮食;⑧酷暑野外工作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原核生物 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衰老与癌变 酶与ATP水分代谢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人体物质代谢内环境与稳态植物激素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激素神经调节第五章生物的生…  相似文献   

19.
王桂玲 《中学生物学》2012,28(10):33-34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稳态与环境"的兴趣,让学生很快地融进必修3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1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学生学习了必修3的第一节,其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个方面。该节内容是学生理  相似文献   

20.
吴久宏 《新高考》2010,(1):44-46
必修三第一章和第二章描述的是“人体稳态以及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重要知识要点,从课标要求及近年来的高考要求综合分析,本部分的核心考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