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是鲁迅名作<孔乙己>中的最后一句,但孔乙己真的死了吗?欢迎大家走近'艺术人生'.我是朱军,相信大家已经知道这一期的主人公是谁了……"……  相似文献   

2.
李京华 《寻根》2004,(3):36-41
<寻根>在1999年第3期曾刊登过我的<一鼎三鼎和九鼎>一文,是就鼎及与鼎直接相关问题论鼎的,下限仅到夏代的禹铸九鼎.本文则是从"文明"角度谈鼎,下限延伸到了商代.  相似文献   

3.
读原因的<听雨>,我感受到了一种真正文体变革的信息,作者在弘扬传统优秀散文而创造出的一种美的文体,通过他的自选集<听雨>,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虽然作者并没有打出什么文体变革的旗号,但作者探索散文美的足迹,却是显而易见的.<听雨>这部散文集,就是一部真正美文的结集.  相似文献   

4.
"江湖"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方 《寻根》2004,(4):36-42
一 <书屋>2004年第5期刊载了张远山先生的<"江湖"的词源--从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谈到江湖文化第一元典〈庄子〉>一文,在该文中,他指出陈平原先生未能找到"江湖"一词的源头,认为"江湖"是一个意义特殊的专名,既不能单独成词,也不能分开释义,更不是"三江"、"五湖"的简单相加,最后,将这一蕴涵着深厚文化密码之"语词"的知识产权归到庄子的名下,以此建构中国传统之与儒家政治人格相对立的道家文化人格.远山先生关于道家文化人格的论述我基本认同,不必赘言;关于"江湖"一词的语义溯源,就读书所见则似乎有进一步考索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因为有前不久热映的<盗梦空间>,当我对<哈利·波特之死亡圣器>(上)的期待落实时,感觉有些失落. 的确,新片中的许多情节都与<盗梦空间>形同姊妹.且不说哈利睡梦中经常出现的幻影、符咒,像极了<盗梦空间>的表现手法,就连<盗梦空间>中潜入梦境推动情节发展的"变身潜伏"叙事方式,也可在<哈利·波特之死亡圣器>中寻出踪迹.在哈利、罗恩、赫敏逃离伏地魔追杀的途中,那一幕幕瞬间切换的场景,简直就是<盗梦空间>的续演.  相似文献   

6.
"行"与"学文"     
<论语·学而>:"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后世大多数学者看来,这句话反映了孔子注重"德行",认为"行"比"学"更重要,"行"在"学"先.但<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相似文献   

7.
《方言》的创作与扬雄的民族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是一部方言地理学著作,扬雄创作<方言>的目的是为了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中原先进文化.扬雄主张用儒家思想引导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进入礼仪文明社会,这一思想是儒家"大一统"思想和"华夷之辨"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所有重要的思想与理论,都没有脱离<周易>的影响.研究<周易>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承接关系,对准确把握中国文化及其生长于其中的美学思想与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作为中国美学最基元的"阴阳"絪缊、"生化"构成思想更是秉承于<周易>.可以说,"阴阳"的絪缊、激荡、生化、构成是<周易>的核心思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影响及中国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思想中,处处体现着"阴阳"、"生化"构成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重看邵燕祥先生文集<捕捉那蝴蝶>,中有<說“没意思”>一篇,這個题目就使我一驚:"没意思"三個字,不是亡友荒蕪最後歲月裹經常挂在口頭,好象一個大黑洞,否定了一切的嗎?  相似文献   

10.
在2008年举办的一次关于"非遗"保护工程的研讨会上,我曾以(<"非遗"保护热潮中的困惑与思考>为题发言,随后把文章发表在辽宁的<文化学刊>上.文章提出了值得密切关注的几个问题,即"精华"与"糟粕"的辨析、文化功能的演变及旅游开发的得失等问题,以期对"非遗"项目的申报评审和保护利用有所裨益.现在就我近年参与相关活动的实际感受,继续就上述问题进一步申述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1.
一苇 《大理文化》2008,(2):21-22
现在,段甲成的散文诗歌集<童年>就摆在我的案头,我已经读过两遍了.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具有浓郁的白族文化气息而又富有现代人文关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那是两年前了,我在<参考消息>报的"华人文苑"版上看到了一篇叫<天籁>的散文,选自台湾的<中国时报>,作者署名"阿林".因为内容是写大理的三弦、唢呐等乐器的,文笔又相当优美和老辣,我接连看了几遍后,便对同一个编辑部的小杨说,"这篇<天籁>写得很地道,作者可能是位早年流落到台湾的白族老知识分子吧?"小杨一看哈哈大笑说:"什么老知识分子,是医学院赵敏写的.  相似文献   

13.
我的<樂經何以失傳>①短文在<光明日報>發表,講<樂經>是為周代國家大祀所用的"六代樂舞",意在與大學術界交流.這個話题見仁見智已有兩千年,相信研討還將會延續.  相似文献   

14.
白桦 《大理文化》2004,(1):31-33
我第一次访问滇西北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虽然,后来的滇西北之行使我十分忧伤,我的许多年轻朋友都老了,有些我所熟悉的森林、湖泊和古迹消失了.但,今生今世,香格里拉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第一次去滇西北,除了带回了美好的友情、沉重的思念,我还带回了许多诗篇,出版了一部四千行的长诗<鹰群>,完成了一部电影剧本<藏民骑兵队>,八十年代去滇西北,带回了一部长篇小说.滇西北给了我延续终生的、饱满的诗情.  相似文献   

15.
有两位前辈分别写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和<一只特立独行的狗>,这回轮到我写"猴子"了.但是无论是特立独行的"猪"、"狗",还是"猴子",都是切实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只是请不要拘泥于我们所描绘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据<人民日报>载,上海大学取消教师、研究、工程技术、实验技术、图书资料等五个系列专业技术的评审,实行按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严格考核后的职务岗位分级聘任.也就是说,上海大学的职称实行"只聘不评"的办法,今年是教授,明年不一定是教授,而今年是讲师,明年也许是教授.而在<工人日报>上也报道了中国科学院不再评职称的消息,在中科院,"研究员"已不再是一种职称,而是一种岗位.不论是原来的初级还是中级职称,都可以公开竞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大学的这一做法,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具有震撼力的消息.  相似文献   

17.
"方"义新解     
<论语·先进>"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中"方"字的训释古今分歧很大,其意义类别主要有道义、礼法、谋略等,具体训释在十种以上.从<论语>关于"义"的内涵体系、子路在<论语>中表现出的对"义"的认识和行为、文章语境、"方"的词义发展四个方面看,"方"应解为"侠义".  相似文献   

18.
金蔷薇与金玫瑰都是落叶灌木,枝茎上密生小刺,都能开很美的花朵.不过这里我要讲的是一部书.它先后被翻译到中国时,却有着两个均被读者乐意接受的中文书名:<金蔷薇>与<金玫瑰>.这一现象的出现,恐怕在外国名著的翻译与出版史上也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9.
游修龄 《寻根》2004,(2):38-4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孔子的名言不但国内人人皆知,就是外国人接待中国宾客时,也时常引用这句话,增加了彼此友好的气氛.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与士人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凝聚了中华民族"原型"思维的心理范式,召唤着人们意识深处沉睡的某种巨大的心理能量,是中华民族的史诗.但是作为一部首尾圆合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硬伤"依然是让人无法回避的话题,一直以来人们力图对此作出一种合乎逻辑的解释.面对<三国演义>中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创作者文化心态的角度,就小说中价值判断的某种前后不相一致和人物形象的游离原因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