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建宏 《云南教育》2001,(20):34-35
随着各行各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语文教育也出现了改革的崭新局面,在教学方法上“百花齐放”。教学设计是教学方法的直接反映,在既定条件下,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一、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强调“教”的重要性。《广韵》谓教,训也。《说文解字》对“教”的理解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和“师道尊严”就成了传统教学观的核心。我们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由过于重“教”、重“知”变为重“学”、教“思”,坚持将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  相似文献   

2.
生活——物理——社会——谈物理有效教学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物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笔从“善用学生生活体验”、“借用身边资源进行科学探究”、“关注社会科技发展”三方面。探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实现物理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初中生在数学学习基础、思维品质、认知水平,甚至家庭要求等方面都参差不齐,教学中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在充分尊重学生数学学习差异的基础上,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关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发展,本文通过对作者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阐述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理论依据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备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教学目标、备课、课堂教学环节、课后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和达标检测等方面等方面阐述了“分层次教学”.  相似文献   

5.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以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金 《云南教育》2001,(24):15-16
什么是教学方法?《中学语文教法研究》说:“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这也就是说,凡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都是教学方法。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语文教学界流行“五大块教学法”,即“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考”、“写作特点”五大块,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能否认,这一套教法,确实适用于对某些文章分析。但是,无论什么文章都采用同一种教法,难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也就流于“程式化”,味同嚼…  相似文献   

8.
“类比”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恰当地运用“类比”,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初中历史新教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思考题,符合“素质教育”教学方式由“教师中心”转为“学生中心”。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减小。教师如何运用新教材、如何组织教学活动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得到能力的提高,是新课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周虹 《湖南教育》2002,(17):41-41
古文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和学的重点难点,其模式往往是教师费力地串讲分析,学生艰难地死记硬背。建立在情境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文设境,入境赏文”可以打破这种僵化的模式,为古文教学增添趣味和生机。所谓“因文设境,入境赏文”主要是根据课文内容,运用灵活多变的情境教学的手段,把学生带入文章的特定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其想象力去闻其声、状其形、表其情、达其意,多方位地感受作品,产生共鸣。这样,不仅化枯燥难懂的课文为生动活泼的形象,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在初中古文教学实…  相似文献   

11.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体系中,最值得赞赏的看来不是其理论体系,而是其实践价值。他主张“教少学多”、“先学后做”,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实践。根据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所提到的“法则总是儿童自己寻找的结果,不是直接告知的结果”、“学习的核心部分应当是感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作文教学中以表达训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行和语读写教改活动开展的渐趋深入,作教学在语大讨论后,更是备受注目。特别是近年来,中考作命题多元化、思辨化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对人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热切呼唤。笔在所承担的全国中语会“十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研究中,在“创新写作体系”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力图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构建一种“初中创新写作教学新体系”(以下简称“新体系”),将创新写作教学的重心置于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形成完整人格的角度,重筑“人”“”合璧的作机制,构筑起学生美好的精神家园,提高学生的人生品位和创新能力,契合时代发展的脚步。  相似文献   

13.
杜元国 《山东教育》2004,(18):41-41
本文的“集中教学”出自于华东师范大学张思中“16字外语教学法”中的“适当集中”,它的基本意思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语言项目进行适时集中学习,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为以后的分散教学埋下伏笔。集中教学主要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日常交际用语等方面的内容,它通常适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但在某些方面,比如字母音标的集中教学也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黄伟 《考试周刊》2012,(22):146-147
“问题意识”教学不是一种静态的方法.而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能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初中教材中每册都特别设立了1-2个“专题”。这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顺应了新课程理念。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新课题,其教学难度之大。然而,它为教师与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调致了教师自身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整个“专题’教学过程中,教者必须首先深入探究“专题”内容,精心备课,用心设计出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法的教法,整合实施“自主、合作、探究”与“导学”。  相似文献   

16.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语言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是交际教学的一种具体体现。它以任务为中心,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来学习语言,它使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任务型教学既符合“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也符合“学中用,用中学”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诱思教学理论中谈到:一个人一生能否取得成就,要看其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核心是阅读能力。有关资料也显示: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强弱将关系到他将来的发展。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以往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如课堂上教师一味的牵引或形式主义等等,给我们的阅读教学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理论核心就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以实现教学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18.
对于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教学中的目标泛化、内容拼凑化等问题,采取跨学科实践的方式、开展大单元教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且符合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初中物理“声声入耳音乐会”为例,探讨基于跨学科实践的单元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加强初中语的诗歌教学符合学生的阅读发展特点。人从婴幼儿起似乎就能领略到诗歌的魅力。那韵语形式的歌谣、谜语,有意义的、没意义的,孩子们能倒背如流!及至进了学校后,“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孩子们口念心记着这些美丽的诗句,同样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20.
吴洪明 《江苏教育》2001,(17):37-38
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才有可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求得发展。因此,教师坚持以学而教、以学论教,实现由教学向学教的转变,这是“学为主体”的最好体现,也是教学过程优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