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传统社会的结婚制度,以聘娶为主要形式,其程序一般要具备“六礼”。徽州的婚礼基本程序与“六礼”一致。明清徽州早聘之风较为盛行,乃至指腹为婚,因为早婚对徽商家庭具有特别的意义。明清徽州婚姻禁止性原则主要包括同姓不婚与良贱不婚。由于受到明清普遍的婚姻习俗和徽州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徽州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婚姻习俗,导致妇女的守节、殉烈或婚姻生活的不幸。  相似文献   

2.
本认为就人才总体结构而言,明清徽州精英人才之盛无以出其右,这是当地化基因,道德动力,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等等因素合力起作用的结果。通过群众性评选而收进本书的30位杰出历史人物传记,既反映了历史上徽州人才多彩多姿的风貌,也体现了当代徽州人在传主的选择,取舍上别具慧眼的情怀和识见。作还提出在历史人物研究中,要通过人物反映时代,以他所处的时代理解人物,等等见解。  相似文献   

3.
《徽州商帮》序言张海鹏徽州,这是一块神奇般的地域。它不仅拥有黄山之奇,齐云山之秀,新安江之美,同时,还曾经孕育出丰富多采、绚丽夺目的“新安文明”,或者说“徽州文化”。文化的基础是经济。而酿出“徽州文化”的“酵母”,则是纵横驰骋于明清商界三百多年中的徽...  相似文献   

4.
明清徽州妇女节烈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徽州地狭人稠的地理环境,迫使徽州人大量出外经商谋生,形成了徽州人的特殊婚姻生活。“东南邹鲁”的人文环境造就了徽州淳朴的民风,明清徽州妇女节烈现象异常突出。大量节烈妇女其守节或殉烈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明清徽州节烈现象致使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更为突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损失。明清徽州节烈妇女坚守贞节,使自己赢得一定的社会威望,能有效地平息邻里争端,感化部分社会不良分子。  相似文献   

5.
徽州自古就有习武的习俗,随着宋朝的南迁,徽州在人文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明中叶后,随着徽商的兴起,其发展态势强劲.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认为“武昌”反映了明清徽州社会风尚的一个方面;同时对明清时期徽州“武”的表现和原因做了梳理.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徽州是个“以货殖为恒产”的商业社会,在徽商和徽州商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徽州教育呈现出一些不同地自然经济时代的特色,这些特色主要表现在新的教育观念的萌生,商业实用教育的推行,教育经费的商业化经营,以及教育的相对平等性和相对开放性等四个方面,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徽州教育仍是浓厚的封建性教育,其近代性是非常微弱的。  相似文献   

7.
贞节作为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内容,贯穿中国古代社会的始终。明清两代贞节之风盛行,与其他地区相比,徽州贞节之风尤甚,无论贞节的人数还是“贞节坊”的数量都位居前列。针对徽州地区这一特殊的现象进行个案研究,揭示了明清徽州贞节之风盛行的表现,分析了该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以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从徽州妇女的心理结构和徽商的直接作用等方面对这种现象作了社会心理方面的探析。  相似文献   

8.
明清徽州有着浓厚的围棋氛围,并发展成为中国围棋史上重要地域流派之一,其繁荣图景有着深刻文化内含.从大量的徽州文献资料出发,将明清徽人不同的围棋活动进行归类整理,总结分析出明清徽州围棋具有竞技文化 、传播文化 、休闲文化等特征.从明清徽州围棋活动看出,明清徽州围棋既是中国围棋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就人才总体结构而言,明清徽州精英人才之盛无以出其右者.这是当地文化基因、道德动力、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等等因素合力起作用的结果.通过群众性评选而收进本书的30位杰出历史人物传记,既反映了历史上徽州人才多彩多姿的风貌,也体现了当代徽州人在传主的选择、取舍上别具慧眼的情怀和识见.作者还提出在历史人物研究中,要通过人物反映时代,以他所处的时代理解人物,等等见解.  相似文献   

10.
明清两代,徽州黄氏刻工人多、技术精、经验丰富。他们发明了套印技术,镌出了数千幅版画,为“徽派”版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1.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有赖于教育的社会功能之发挥。我国千百年来的古代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教育在古代仅是培养“官”的工具。明清徽州教育中出现了书院的繁荣,成为古代教育中的一朵“奇葩”。徽州书院教育力矫传统教育在培养人才、开发民智、传播文化、普及教育等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了教育自身的社会功能,对徽州文化的发达和此后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杂字是古代民众重要的识字教材,为数众多的明清徽州杂字在儿童识字上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也因其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传承了众多的徽州民俗,包括岁时节日、分家、殡葬、婚娶、健讼等,为我们了解古代徽州人的生活起居、世态人情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13.
《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00-100
“小徽州”就是指徽州本土一府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的地域范围,徽州化形成于徽州,研究范围局限于此.我们称徽州学研究的是“小徽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徽州地区的一句俗语。“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是指徽州男子到了十三四岁就要外出当学徒学做生意。  相似文献   

15.
“龙文化”在徽州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传说方面,“龙”信仰是重要的传承形式,传承过程中突出了徽州的地域特征;在生态方面,重视“龙脉”的理念体现了生态保护意识;在空间地名方面,以“龙”为名的现象自唐宋时期已有,至明清时逐渐增多,这也是“龙文化”在徽州民间加速传播的重要阶段;在民俗方面,舞龙、闹龙灯、赛龙舟等活动中的仪式反映了徽州人对地方“龙文化”的记忆和传承。  相似文献   

16.
明清贞节观念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时期,明清时期徽州节烈现象与其他地方相比,尤为突出。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明清节烈风气特别是徽州妇女节烈现象形成的原因,但普遍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明清徽州节烈妇女的主观因素。其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对贞节伦理的守护、对家庭责任的担当、对困窘生活的逃避以及留名传世的愿望等几个方面。明清徽州这种突出的节烈现象是贞节观念的强化,国家与徽州地方宗族所制定的各种相关制度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女性自身的因素,共同产生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徽州文化与明清徽州民俗体育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徽州文化是明清徽州民俗体育的物质基础、文化原型、经济基础与制度保障,明清徽州民俗体育对徽州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体现徽州制度文化的亲情伦理、丰富徽州行为文化的内容、孕育徽州心态文化的价值取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徽州自宋代以来,“崇文重教”,“俗益向文雅”,在朱熹理学的熏陶下,徽州民间对教育十分重视,民谚云:“养儿不读书,等于养头猪”;“富而教不可缓也”;“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在古徽州“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即便在偏僻山村,“莫不有师、有学、有书史之藏”。明清以来,除官办的州府县学之外,  相似文献   

19.
“左儒右贾”辨——明清徽州社会风尚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代的徽州,可谓地灵人杰。这里,既以朱子阙里而被誉为“东南邹鲁”;又以商贾之乡而名闻全国。业儒和服贾成了徽人所从事的两项主要职业:“其俗不儒则贾,相代若践更。”论贾,则有藏镪百万、足迹“几遍宇内”的徽州商帮;论儒,则有读书登第的达官显贵、名贤才士。但儒与贾究竟孰轻孰重?孰高孰下?明代徽人汪道昆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古者右儒而左贾,吾郡或右贾而左儒。”“吾乡左儒右贾,喜厚利而薄名高。”汪道昆的话是否反映了徽州社会的实际情况,这关系到我们对明清时期徽州社会风尚能否全面正确的了解,也涉及对徽商性质的研究,故不能不作一辨。  相似文献   

20.
徽州自宋代以来,“崇文重教”,“俗益向文雅”,在朱熹理学的熏陶下,徽州民间对教育十分重视,民谚云:“养儿不读书,等于养头猪”;“富而教不可缓也”;“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在古徽州“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即便在偏僻山村,“莫不有师、有学、有书史之藏”。明清以来,除官办的州府县学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