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铁 《电大理工》2015,(1):56-57
做好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衔接工作,对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城建学院为例进行了阐述。首先要正确理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办能力,要以学生为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其次要明确"两课"衔接对高职就业的影响;最后,"两课"的衔接既要注重教师的衔接,又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
中高职课程衔接仍面临着诸多难题,找准病因,就能找到正确的应对策略。文章探讨了中高职课程的衔接策略:坚持"分段就业"基调,适当融入"衔接贯通"机制;坚持职业能力发展主线,兼顾学生学历提升;尝试建立中高职一体化贯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探索分级衔接课程开发;坚持从学生个性特点出发,努力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等。  相似文献   

3.
高职"两课"社会实践创新模式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课"教育模式的创新,特别是不断深入探索"两课"社会实践教育模式的创新,既是"两课"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两课"的教育研究方向.我们对高职"两课"的社会实践创新模式的探索经验主要有在内容上要体现社会性、时代性和职业性.在形式上依据不同学科特点确定不同的社会实践形式;创建"两课"自己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和提高实践技能的平台;与专业课实习相结合,利用专业课实习实训基地,深入开展"两课"社会实践;借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创业激情;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激励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主动、理性地管理自己.  相似文献   

4.
2014年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开放衔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低一级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为了解高职学生升学意向,为落实相关政策提供依据,课题组对部分省市的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现有高职学生升学比率亟待提升、高职升学考试内容亟待改进、高职学生升学后的就读专业更倾向于高就业专业,等等。为此建议,加大本科院校招收高职学生比例;本科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应重视就业导向;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区域结构;加快引导部分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  相似文献   

5.
高职体育教育是"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既要培养高职学生的体育意识,又要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身体素质和就业技能,为高职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基于此导向和就业能力,我们要摒弃现有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理论、体育课程体系、体育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问卷调查表明,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构成维度包括4个方面,即社会保障、就业机会、满意度和薪酬与发展。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发现,当前要更加注重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政府要尽快建立"高水平、广覆盖、一体化、公平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创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高职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用人单位要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和用工制度,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提高岗位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高职学生要增强专业技能,增强综合素质,做好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点,以高职学生为对象,通过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创新"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了解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不足,分析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高职院校、企业及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途径、对策与措施,并特别阐述高职院校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峻的就业形势折射出高职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改革课程设置,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岗位适应性和实际动手能力;推行"双证书"制,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从而以较高的综合素质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开展就业能力研究,分析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是提升学生就业潜能的最佳策略。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成立就业能力促进中心,开展"个性化"、"组合式"职业素质教育;构筑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网络教育平台,开发适合高职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依托"名人讲堂"和校友资源组建"导师群",构建高职学生发展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十分突出,造成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善高职学生的就业现状,一方面政府应制定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为高职学生创造有利的就业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最后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高职管理类专业教学方法的现状,就在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教学方法中如何更好地实现将理论学习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训练与实践相融合,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以期更好地实现高职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起点,而课程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文章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例,以课程为核心探讨了"3+2"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方式。首先,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要由中高职教师共同研究建立,在知识培养方面,中职阶段侧重打好基础,高职阶段侧重提升。中职培养的是汽车"护士",高职培养的是汽车"医生",在职业能力方面要形成衔接的、递进的能力培养体系。其次,建设好衔接课程,确定好衔接课程的中高职课程的目标、梳理好课程内容,采取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课"教学内容不尽合理,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感染力不强,教学方式单一,极大地影响了高职生的学习热情,高职生认为"两课"与所学专业及就业无关,因此缺乏学习兴趣.为此,应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建立人性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王华 《教育教学论坛》2014,(33):201-202
高职学生要顺利就业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切实加强就业指导是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加强高职生的就业指导,就需要构建起"三全"指导模式,在指导主体上要做到"全员化",在指导内容上要做到"全面化",在指导时间上要做到"全程化"。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各高校陆续开展了一些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此类课程并没时间和内容上形成一个前后衔接、相互补充的大学生职业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因此,本文以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为视角,依托本地高职就业创业课程实践,梳理了大学生职业能力概念,并提出了此类课程构建原则,构建了以"促进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为宗旨的全程化、跟踪式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面向市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首次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岗位保持时间短,这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结构现状决定的。应该厘清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内涵、构建就业能力结构、分析就业结构特征,才能促进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高职教育要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尽快建立高职生就业的国家评价体系;要重视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分类培养,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要坚持以应用性的知识结构为主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职教育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就业瓶颈产生的原因,通过调查得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需求。提出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就业为导向,推行工学结合;要进行课程改革,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进行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程实施和组织。创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模式,开创高职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推动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持续发展,必须从克服学生在创新素质上的诸多弱点入手,对"两课"教学进行改革.主要表现为:整合"两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锤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宽松和谐的"两课"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两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善学生的创新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9.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一直是该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头戏,是一名设计专业的学生整个在校期间学习的一个总结,是学生设计能力、实践制作能力及其综合素质的体现。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尤其是高职院校,更加看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也和一般本科院校要有所区别。本校的毕业设计在选题、选择导师、组织安排、展览、综合评价、后续实习衔接等等方面,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有了很大的创新和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梳理了证券行业适合中高职学生就业的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对中高职金融类专业面向证券业的职业能力做了深入地解析,以期为中高职金融类专业在确定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践行金融类专业中高职衔接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