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作教学是所有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情,也是学生最苦恼的事情,教师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写作,学生苦于不知写什么,怎么写。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习作教学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生的习作存在“假、大、空”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在习作教学前或习作讲评中下工夫,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创设情境呢?一、用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情”,就是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感到习作不难,乐于习作。小学生爱听故事,  相似文献   

3.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课改的一个瓶颈,难以突破。习作批改更是让教师头疼不已的事情。写批语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有些教师疲于应付,草草了事,有些教师兢兢业业,锱铢必较。学生拿到教师批阅的作文,并不领情,草草看一眼分数或等级,就扔进书包。教师抱怨,学生不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抱怨,教师不尊重自己的辛勤努力。怎样给学生的作文写批语,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让它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生习作呢?  相似文献   

4.
帮助学生打好习作的基础,解决习作难的问题,做到会写、爱写,这是目前教师们最想做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课标新理念做指导,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写话抓起,结合教材、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等方式先说后写,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帮助学生积累写话材料,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帮学生打下作文基础。  相似文献   

5.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是"走近鲁迅"单元,其习作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习作题目是《有你,真好》。教学这一习作,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读懂编者的思想,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捕捉习作初感、分享美好事件、练写场景片段、完成整篇习作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掌握选择材料、直接和间接抒情的方法,从而发现、表达生活的美好,使学生获得习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一、习作教学要让学生课内学方法 1.培养写作兴趣。人总是被感兴趣的事物紧紧吸引并给予高度的注意。而很大一部分初中学生却“怕写作文”,“不喜欢写作文”。面对这些对写作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就是指导他们自我培养写作兴趣。一是沟通写作与生活的渠道,让他们写自己最熟悉的、感受最深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习作教学,大多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即教师教,学生写;教师改,学生抄。由于习作渠道单一,学生又缺乏个体体验,学生的个性在习作中得不到展示,习作效果令人担忧。《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比如在"第一学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等。笔者认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习作空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学设计》2014,(4):49-49
小学阶段,记事习作与写人习作一样,占有重要的地位,每个学段都会涉及。各个学段学生的写作侧重。最不同,如中年级应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过程写清楚写过错整,高段则要求把事情过程写具体、生动,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通过这样的事情去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观点等。  相似文献   

9.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记事类记实作文是以记叙事件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写简单的记叙文,首先要练好记事的基本功,因为记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文体之一,它又是写人、写景、状物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练笔,掌握记事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记事类记实作文的教学目标是:(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熟悉的事情,丰富习作素材。(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写具体的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一、启发回忆,选择习作素材1.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回忆生活的兴趣同学们的…  相似文献   

10.
樊莉 《成才之路》2014,(35):87-87
正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小学习作教学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教师对习作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学生对习作望而生畏,对习作不感兴趣,习作水平较差。因此,有必要加强小学生习作指导。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两点拙见,请小学语文教学同仁和研究专家批评指正。一、加强小学生习作的审题指导小学生习作,首先要审清题意,然后按照题意和题目的要求去写。不审题,盲目地写,最容易"跑题"。如《我和老师》,本  相似文献   

11.
习作教学难,学生习作难。面对这一难题,一些教师的教学行为违背儿童认知规律,大讲特讲写作技法,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习作教学‘三步曲’",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世界,淡化文章的篇章结构,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情感,提倡写放胆文,使学生有了习作自信心,最终有利于实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个性化写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我家的杏熟了》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习作例文。教学这篇习作例文,教师根据单元教学要素"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的要求,准确确定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并将学法提炼、内化、运用作为教学重点,并通过"导学—启学—研学—践学"几个环节,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掌握把事件写清楚的方法,提高了习作技能,为后面的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麦达出来。”习作是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最棘手的问题。每听到作文,学生往往如受重负,教师呢?亦不轻快。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尝试。一、写日记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最佳之法叶圣陶先生说“:如果长年坚持写日记,似可以取消命题作文。”日记就是把一天中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内容,用完整的语言文字记叙下来。…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语文课本五年级第十册基础训练5第八题:写一段话,介绍一个自己最受感动的电影镜头。要求:要记述清楚具体内容和自己受感动的原因。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看电影时要仔细,写时要认真思考,选择好生动感人的精彩镜头。把事情的发展过程写清楚,写具体。教学过程: 一、教师:第五组课文我们学完了,请打开书,看一看基础训练5第八题,思考一下这个习作练习题提出了什么写作要求。指名读题。学生讨论。板书:最受感动电影镜头叙述清楚内容具体二、教师:下面我给同学们讲故事:《小汤姆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中年级处于低、高年级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中年级的学生刚刚跨进习作的大门,作为教师应加以引导,适当降低学生习作起始阶段的难度,才能让孩子们乐于表达.但是在农村,很多教师对中年级习作教学认识比较模糊,教学中不  相似文献   

16.
正多年来,习作一直是广大师生头痛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用了大量心血指导习作,花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习作,效果却微乎其微。学生每写一篇习作,无不按照书本的范围、考试的要求、教师的指导完成,而且必须结构完整,内容具体,生动感人。习作内容的单调、格式的刻板、要求的成人化,使学生对习作失去兴趣,产生厌烦。习作中看不到学生个性的发  相似文献   

17.
在习作教学中,学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习作是让教师最苦恼的事情之一。学生也委屈,因为没事可写。究其原因是只在有限的习作课上发掘习作素材,学生素材少难以动笔。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8.
田建华 《学周刊C版》2010,(10):116-116
小学生习作指导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呢?我认为首先是教师习作理念的转变,教师要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习作就是用笔说话,就是让学生写最想说的话,放飞童心,放飞思绪,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那么,怎样具体指导学生习作呢?  相似文献   

19.
赵从禹 《考试周刊》2011,(18):82-83
小学作文教学是教师最为头痛的事情,也是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学生每次的习作,不是语病重重,就是词不达意,有的一句也读不通顺。学生的习作水平普遍较低,我感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小学生由于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较差,写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即使是东拼西凑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让教师无法修改。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人数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编选了一组风格各异的课文,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本组习作的主题是要求学生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有情有趣,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如何突出“趣”字,更需要下一番工夫。针对本组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提出以下习作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