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想是写作主体"人格意识"的核心,也是激励写作主体投入精神创造的动力.写作是写作主体以"人格意识"去统摄其他写作因素的综合性"创化"活动.写作主体的人格理想对其他因素具有"辐射"的功能,既制约和影响其他因素,又吸附、化合和重塑其他因素,从而产生写作活动的意向性与向心力,使写作活动闪烁着作者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在写作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创新意识,并在写作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3.
写作思维活动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又是异常活泼和富于变化的。不过这些变化却总是在写作思维活动的定向性规范之下的变化,是在写作主体思想、情感的驱使下,遵循其审美理想的指导,在主体知识、经验世界的心理范围内的一种定向性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4.
写作创造进程中,写作主体和写作客体各自的特点,只有在相互关系中才能确证。同时它们在写作活动中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写作的这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首先是主体情感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主体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客体的“主观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创作主体情感始终处于主导性、主动性的地位,并且显示出能动性创造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论是对写作主体心理意识的又一种探索。作者认为写作的眼光、心态与思维是写作心理活动的三部曲。写作的眼光是写作的心理观照,写作的心态是写作的心理环境,写作的思维是写作心理的运作。研究三者各自的特色以及彼此间的关系并在写作实践中学会科学地运用与调适,有助于写作者提高写作修养,增强写作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写作无疑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只有具备创造性心理机制,作者才能完成其写作任务。这种写作的创造性心理机制由什么心理因素组成?又是如何运用这些心理因素呢?刘勰曾言:“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说的就是写作的创作心理机制。这段话有几个关键词语——神、志气、枢机、辞令等,说的就是写作创造性的几个心理因素。“神”充满作者的头脑,当写作成功之时,  相似文献   

7.
灵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美妙的精神现象?写作需要灵感。中学生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灵感”在这个创造过程中,能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创造对象上,意识处于十分清晰和敏锐的状态,思维极其活跃,创新意识极强,写作效率极高。那么,怎样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呢?  相似文献   

8.
学生作文总摆脱不了无米之炊的苦恼。什么原因?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是表白“自我”的。表自己的意,抒自己的情,发自己的慨。这就是作者自身的主体意识。这种表白自我的主体意识,不仅要求作者对自己笔下表现的客观事物有真切的感受,而且要在写作中毫无保留地敞开自己的心扉。表真意,抒真情,发真感,决不允许掺杂半点虚情假意。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写作训练不仅没有强化学生的这种主体意识,反而让这种主体意识严重失落。  相似文献   

9.
写作构思是一种物我交融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对写作主体而言,构思首先是一种发现,即挖掘、发现客观事物本身的逻辑——事物的客观规定性,这是构思的基础。同时,构思又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正是写作主体的写作意图、写作理想规定了构思的思维走向和表现形态,而写作意图和写作理想反映的又是主体对文体写作规范的自我认识。由于文体的写作规范是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从不同文体的写作规范出发,对构思提出原则性的要求,就可能促使写作主体写出具有文体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在写作主体的概念意义上,呈现的是写作者的功能特征,有其超越经验的本质定性,而关于写作者的丰富的内涵,只有在文化的和个体的解释性语境中才能获的更为深度化的展开。关于写作主体的理论释义,我们已经将写作主体给予了基本主体(文化综合体)和形式主体(作为个体的写作者)的区分,写作主体的塑造便沿着这两个方向运行。  相似文献   

11.
写作心理是写作主体进行写作活动时的心理活动规律与特征,体现了由原始、无序的写作对象或材料经过写作主体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初步有序的写作主体意识,再转化为有序地用恰当的语言与文体表现写作成品——文本的过程,体现为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直觉的敏锐,想象的飞升,灵感的活跃。这就要求写作主体必须有一个最佳的写作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也正和道家所言的虚静观相契合。道家虚静观中有形生于无形、有声源于无声的思想,体现了写作乃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的思想观念,也体现了写作主体不受任何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文章对于道家的虚静观对汉语写作的影响从虚静观与写作主体自由想象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直觉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灵感的关系、虚静观与写作主体的审美指向与意象创造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写作主体的思维进程在传统理论作用下形成的思维僵化,是当前写作学和写作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随着现代写作学观念的确立,写作主体自我意识的萌芽,写作主体的思维进程具有了开放性和科学性,但这种思维活动必须在普通写作与专业写作、工具写作和自我写作以及主体思维品质方面进行整合和调适。  相似文献   

13.
写作主体的创造性只有在自由写作状态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是写作领域自20世纪中后期至今的一种共识。但实际上,自由与创造性之间并不是完全的等同关系,限制也并不意味着就是对创造性的束缚。注重在有限制的自由中创造,才是正确的写作理念,写作主体才能真正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14.
写作主体的思维进程在传统理论作用下形成的思维僵化,是当前写作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随着现代写作学观念的确立,写作主体自我意识的萌芽,写作主体的思维进程具有了开放性和科学性,但这种思维活动必须在普通写作与专业写作、工具写作和自我写作及主体思维品质方面进行整合和调适。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写作主体利用语言符号创制文章的一种主体性精神活动,写作的本质决定了它必须充满个性化特征。写作个性化应贯穿于写作活动的始终:收集材料展现作者独特之慧眼,提炼主题凸显作者内涵之神韵,构思谋篇张显作者独具之匠心,语言表述力显作者之特色。  相似文献   

16.
宋秋芬 《职业技术》2006,(16):92-92
应用写作教学的特殊作用和价值取向,是应用写作教学是培养、塑造社会应用型写作职业角色的高级活动。当前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面向学生,以人为本,将重点放到写作主体创制文章的行为本身,突出学生写作主体的思维主导作用和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写作能力,塑造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岗位职业的写作人才。那么教学过程如何实现应用文写作的职业价值取向呢?  相似文献   

17.
《颜氏家训》是现存最早的家训专著,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对于研究南北朝时期教育、宗教、文学、语言、风俗、历史都有一定参考价值。《文章篇》记载了一些南北朝作家论文的见解,也发表了颜氏对文章的看法,应用写作思想集中反映在此。颜之推在此论述了文体的源流、文章的社会功能、写作主体素质对写作过程的影响、写作的主体意识与读者意识、文章的文本修辞等问题,其中的一些观点对于今天的应用文写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语写作策略的各种实证和理论研究表明在写作活动中不同策略的使用对于写作质量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在写作过程中,监控策略对于协调各种协作活动,优化写作活动,提高写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写作策略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写作策略意识,优化写作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语文作为工具类学科,既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又有发展学生心智的作用。写作是语文文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展现自己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因此,作文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更是学生综合运用自己所掌握知识进行创造性语言活动的集中表现。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写作的课程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写作活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文化现象。在写作主体这项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中,写作实践是其生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力;对真、善、美的追寻、创造和实现,是这种活动的终极目的;在这种写作主体特有的行为方式中,语言符号具有重要的、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