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测不准关系的概念不确定关系也叫做测不准关系 ,它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基本的关系 .在经典力学中 ,运动物体具有确定的轨道 ,任一时刻物体的运动状态可用在该轨道上确定的位置和动量来描述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来精确测定 .然而对微观客体 ,由于具有波粒二象性 ,微观粒子有别于宏观物体 :宏观物体在某一时刻对应一确定位置 ,形成一条运动轨道 ,由运动轨道可求出每个瞬时的动量 ;微观粒子在各个时刻出现在什么位置是不确定的 ,是随机的 ,我们只能用几率形式来表示微观粒子的状态 ,我们可以描述的只是粒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几…  相似文献   

2.
1 引言 量子理论主要是以微观客体及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认识论的深入发展,人们的认识过程是由宏观世界开始,又逐步向着微观世界发展,宏观与微观世界虽然有紧密的联系,但又有本质的区别。宏观世界的运动遵从经典力学规律,而微观世界的运动则遵从量子力学的规律。在经典力学中,通常是同时用质点的坐标和动量(或速度)的值来描写质点的状态,质点的其它力学量,如能量等,是坐标和动量的函数,当坐标和动量确定后,它们也随之确定了。但是,在量子力学中,因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值,因此不可能同时用粒子的坐标和动量的确定值来描述粒子的量子状态,这就是海森伯的“测不准关系”,在本世纪初以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要绝对精确无误地测定某个物理量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们认为随着仪器精度的提高,任何物理量在原则上可以日益更准确地测定,而测不准关系则否定了同时准确地测定某些相关物理量的可能性,似乎给人们的认识规定了原则上不可超越的界限。这样一来,围绕“测不准关系”,就在哲学上引出许多争论,并导致许多现代主观唯心主义者以此为“科学依据”,用来否定和动摇马克思辜义的核心一辩证唯物主义。本文将就“测不准关系”的哲学属性问题作一探  相似文献   

3.
量子力学的经典极限与波粒本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讨论了微观粒子的波粒本性,着重分析了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的本质区别,指出量子力学的动量和动能是由波幅扩散(衍射本能)引起概率密度的流动而形成。本文并以自由粒子的运动为例具体推证了经典力学不可能作为量子力学的极限。  相似文献   

4.
经典统计物理与量子统计物理的比较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统计物理和量子统计物理是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教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从根本上说,微观粒子的运动遵从量子力学的运动规律,即可用一组量子数n(0,1,2,…)表征粒子的量子态,粒子没有运动轨道,它以一定的几率分布出现在空间各点。不过在粒子的运动状态由其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q1,…,qr;p1,…,p1}(r为粒子的自由度数)的值来确定,粒子数为N的体系的一个微观态可用2rN个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的数值描写,也就是说,同时把每一个粒子的坐标和动量的值可以精确地测定,粒子沿一定的轨道运动,粒子的一个运动状态可用以粒子的所有…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经典粒子(即质点)的任何力学量,在任何时刻都有确定值,因此,质点的运动状态是用力学量(坐标γ和动量P)来描述的(亦即态和力学量的数值是不分的)。只要知道了质点在初始时刻的坐标和动量的确定值,那么原则上就可以由牛顿运动方程求出任何时刻质点的坐标和动量的确切数值。也就是说,经典力学对质点运动的描述是决定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电子单缝衍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指出不确定关系是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必然结果.不确定关系更揭示了微观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不确定关系给出了划分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分界标志.  相似文献   

7.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其地位与经典物理中的牛顿运动方程相当.文章从薛定谔方程出发,用普朗克常数的方式以及在坐标表象中求动量平均值的方法对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在普朗克常数h→0的极限情况下,量子力学就过渡到经典物理学;微观粒子的运动在平均值的意义上是遵从牛顿第二定律的,量子效应只是围绕经典平均值的一种涨落,即量子涨落.  相似文献   

8.
量子力学发现了微观客体运动规律的统计特征,这同严格遵守单一因果关系的牛顿力学规律的确定性相反,它所决定的东西,不是粒子在每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而仅仅是它们的几率,它只能说出粒子运动在某一确定时刻处于任一位置的几率,并且粒子在确定时刻的坐标确定得越准确,就越不能准确地确定速度,反之亦然;这样,它就不再具有经典力学规律的那种确定性和严格决定论的性质了。同时,量子力学规律的统计性质,也根本不同千古典物理学的复杂力学体系中的统计规  相似文献   

9.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在经典的牛顿力学中,它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一方面描述物体惯性的大小(即惯性质量).另一方面又是物体之间万有引力作用的引力荷(即引力质量),且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是相等的.牛顿力学描述的是有质量的物体或物体系的动力学问题,而对于无质量的体系则无能为力.在牛顿力学中,质量与时间、空间一样是绝对的,不依参照系改变的基本物理量.本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彻底推翻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质量也不再是绝对不变的基本物理量,只是从能量和动量导出的非基本的概念.在量子力学中,描述微观粒子的质量概念也不再具有惯性的含义,而是与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λ=h/p=h/mv相联系的一个系数.在本质上决定粒子波长λ大小的是粒子的动量P而非其质量,所以动量才是描述微观粒子的一个基本物理量.尽管如此,物质体系的静质量在当代物理学仍占有重要的地位.质量这个人们既熟悉而又了解不深的物理量与现代科学的前沿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就这方面的情况作一简要的介绍.一、微观粒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电子单缝衍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指出不确定关系是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必然结果。不确定关系更揭示了微观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不确定关系给出了划分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分界标志.  相似文献   

11.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其地位与经典物理中的牛顿运动方程相当。文章从薛定谔方程出发,用普朗克常数的方式以及在坐标表象中求动量平均值的方法对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在普朗克常数h→0的极限情况下,量子力学就过渡到经典物理学;微观粒子的运动在平均值的意义上是遵从牛顿第二定律的,量子效应只是围绕经典平均值的一种涨落,即量子涨落。  相似文献   

12.
从对量子体系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准确测定的实验事实出发 ,应用海森堡的测不准关系 ,引入扩展相空间 ,探讨量子态的几何表示方式 ,用扩展相空间中的区域表示微观粒子的量子态。  相似文献   

13.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其地位与经典物理中的牛顿运动方程相当。文章从薛定谔方程出发,用普朗克常数的方式以及在坐标表象中求动量平均值的方法对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在普朗克常数h→0的极限情况下,量子力学就过渡到经典物理学;微观粒子的运动在平均值的意义上是遵从牛顿第二定律的,量子效应只是围绕经典平均值的一种涨落,即量子涨落。  相似文献   

14.
微观粒子具有二象性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早已为人们普遍接受,但在对二象性的理解上却存着很多的疑虑和矛盾。本文企望通过对人们一些思维误区的分析,来加深对微观粒子二象性的认识。1微观粒子二象性的假设及实验验证法国的物理学家德布罗依在仔细地研究了光的微粒性与波动性的发展史之后,注意到几何光学与经典质点力学之间的相似性,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设,他认为:与光的波粒二象性类似,实物料子也应该具有二象性。为了更自然地理解微观粒子的不连续性,并且能把实物粒子与光的理论统一起来,德布罗依提出:与具有能量为E,动量为声的粒…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物理新课标选修3-5模块中,除"动鼍"知识外,其余知识则属微观粒子内容.而"碰撞"又是粒子性的典型特征之一,动量守恒又是研究微观粒子所必需的知识,故"动量"知识将在学生由经典物理学习过渡到量子物理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探究碰撞中的不变最"实验对学生学习"动量"及后续知识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是量子力学最重要的结果之一。如果我们试图精确地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就必须用光子去撞击它,当光子撞击粒子时,会给粒子一个小小的反冲,此时我们已经改变了粒子的动量,可不给粒子的动量一个改变量,就绝不可能测量到粒子的位置。试验证明,不增加位置的不确定性,就不可能测量到动量。于是,测不准原理就这样被  相似文献   

17.
在讲授近代物理学中的量子论初步时(高中物理第三册),由于微观粒子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不同于宏观微粒的形成--波粒二象性,不能用经典力学中的轨道、速度来描述其运动.这完全不同于我们头脑中形成的来自宏观世界的经验,学生接受起来有相当大的困难,也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单个粒子在空间哪个位置出现是随机的,但大量粒子在空间出现的几率却由波函数决定,恰好可以用Flash MX中的随机函数来描述,于是我们可以通过制作课件来克服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8.
系综理论是平衡态统计理论中最系统、 最完整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原则上它可 适用于任何物质组成的系统,因而系综理论 在统计物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Γ空间和统计系综 (一)Γ空间(系统相空间) 一般情况下,组成系统的大群粒子间的 相互作用不能忽略。此时,单粒子的态已不 能由它自身的坐标和动量来确定,它还和其 它粒子的坐标、动量有关。也就是说,任何 一个粒子的状态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余粒子 的运动状态。既然单粒子态已不能从整个系 统的状态中分离出来,单粒子态就不再具有 统计独立性,相应地,适合于近独立子系统 的统计分布(M—B分布)也不复成立。在 这种情况下,必须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9.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象电子、质子、中子这一类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例如:当一个电子打在萤光屏上,就会出现一个亮点;但如果让一束电子通过单缝或双缝,则会在照相底板上显示出波动所特有的衍射或干涉条纹。微观粒子所具有的这种双重性质,称之为波粒二象性。  相似文献   

20.
在动态带电黑洞周围对Dirac旋量粒子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得到Dirac粒子四分量波函数的显式表示.把对动态带电黑洞量子热效应的研究推广到用(t,r)坐标描述的时空.进一步发展了研究动态黑洞的乌龟坐标方法.给出了动态带电黑洞的视界位置和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