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盼 《新闻前哨》2011,(4):42-43
间谍是时下中国影视的热门题材,本文选取西方同类题材影视剧进行比较,发现虽然中西间谍题材影视剧的产生有着相似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但由于经济发展、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的不同,二者在主题风格、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2010,(3):7-7
彭涛、赵静在2010年第1期《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撰文说,从2007年开始至今的三年内.军事题材电视剧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塑造出现了一个“边缘”的极端现象。尽管这些电视剧既叫好又叫座.但是它所呈现出的英雄形象塑造新趋势却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我们不赞成“高大全”式的英雄,更不反对英雄人物平民化、世俗化,但是把英雄人物矮化或猥琐化的趣味却值得我们警惕。  相似文献   

3.
吴兵  鞠先鹤 《视听界》2013,(2):47-49
网络军事视频节目是指以网络为传播渠道,以各类电子屏幕为终端,可以在线或下载收看的军事题材节目。包括军事题材的新闻节目、专题片以及影视剧。当前,网络军事视频节目主要来源于中国军网、新华社军事频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节目中心、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制作中心等专业新闻媒体。虽然近几年节目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但仍存在节目类型相对较少、更新速度过于缓慢、互动环节缺乏多样、制作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推出的建军 90 周年献礼影视剧来看,有一个最大的变化:扮演主角的演员少了不少"老面孔",来了不少"新面孔";少了不少"昔日的特型演员",来了不少"今日的偶像演员".对于这样的变化,网络上质疑的声音不少:这不是损害革命形象吗?这不是亵渎军事题材吗?这些年轻的演员,这些偶像的演员,真的能支撑起军事题材、革命题材影视剧的魂魄吗?  相似文献   

5.
郭星 《声屏世界》2008,(12):37-39
近年来,军事题材影视剧创作繁荣,相继推出了电视剧《和平年代》《红十字方队》《突出重围》《壮志凌云》《中国轨道》《女装甲团长》《导弹旅长》《铁甲英豪》《激情燃烧的岁月》《刀锋》,电影《弹道无痕》《我的格桑梅朵》等。这些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从当代军旅生活入手,给现实军事领域和中国军队及其环境以全景式的观照与审视,具有令人警醒的思想深度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李远 《新闻世界》2014,(11):146-148
军事题材电影,是表现国家软硬实力的优选形式,也是对外展示本国军队形象的绝佳窗口。在对外传播力方面,国产军事电影与好莱坞军事电影相比差距甚远。本文选取两部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军事电影为样本,从电影叙事结构的角度分析它们形象塑造存在的差距,并为其改进形象塑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军事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是近年来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中的又一精品力作;军事典型人物杨业功的宣传则是近年来军事典型宣传比较成功的范例。电视剧《亮剑》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相继热播,不断刷新收视率纪录;杨业功的典型宣传则在军内外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形成了人们感怀和追思杨业功的热潮。《亮剑》勾勒的是虚构的荧幕英雄,而杨业功典型宣传树立的是一个真实的现实英雄。虽然电视剧《亮剑》和杨业功的典型宣传分属军事文艺创作和军事宣传工作两个各自不同的领域,但从刻画人物的方法手段和引发热潮的传播效果来看,通过对这两个成功个案…  相似文献   

8.
朱瑞君 《新闻世界》2008,(8):119-120
军事题材电视剧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然而近两年“红色偶像剧”的泛滥让部分军旅剧也陷入了娱乐化的尴尬境地,本文主要通过几部典型的军旅年代剧和传奇剧来分析部分军事题材电视剧偶像化的特点和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央视热播剧《恰同学少年》进行了剖析,认为该剧突破了我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在创作理念、题材内容、风格意蕴等方面的成规,并且可能会开创一个新局面;对毛泽东的人物形象塑造可以说是对"高大全"式人物塑造方法的彻底颠覆,具有里程碑意义;第一次大篇幅地从"大教育"的角度反映了伟人,讲述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探讨了教育的宏观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翥鹏  梁春竹 《传媒》2023,(24):36-38
近年来,东北题材影视剧作为地域文化形象构建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地域性文化传播中的典型案例。从叙事拓展和符号构建的角度出发,可以在东北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中窥见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东北的人文内涵和美学特征借助东北题材影视剧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反哺了东北地区的文化自我完善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党飞 《新闻知识》2015,(2):71-72,36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题材影视剧的发展和成绩是尤为突出的,但在农村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中,加载着文化人的乡村情怀和精英意识。无论从宏观上的量化分析,还是从微观上的质化解读,都能感受到这些乡村情怀和精英意识的存在。乡村情怀来自于主创人员的生存经历,精英意识来自于文化人的本能反应。随着时代的发展,精英意识迅速地走出了文化的中心地带,农村题材影视剧创作只能另谋出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裸婚""蜗居""孩奴"等话题为题材的影视剧走俏荧屏,剧中折射的社会话题、描摹的集体情绪引发了受众的广泛热议。受众的反应借助社交媒体又迅速地刺激了下一轮话题电视剧的生产。为了凸显话题,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符号化、脸谱化,成为该类电视剧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围绕"剩女""暖男"解读时下影视剧折射出的性别美学。  相似文献   

13.
抗战题材影视剧的情感把握,重点在民族情感上。要把握好这个重点,原则应该是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一、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是文艺创作情感把握的重要原则,更是抗战题材影视剧情感把握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4.
张宇 《今传媒》2009,(7):88-89
对新闻知识的学习通常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各个高校的教育,一个是通过新闻实践,但是通过记者题材影视剧学习新闻知识是常被我们所忽视的一个途径.记者题材影视剧一般包括以下几种:首先是主角为记者的影视剧,在这种影视剧中,主角在剧中的职业是记者,并且从事相关的新闻活动.  相似文献   

15.
乔一蝶 《东南传播》2022,(3):137-139
近年来,电子竞技题材成为影视剧创作新的“资源库”。游戏世界的丰富性与竞技元素的互动性使电竞题材影视剧呈现出广阔的创作空间。电竞题材不仅是新兴元素的糅合叠加,更是实现“影视-游戏”跨媒介叙事的开拓地带。在影游融合的推动下,电竞题材影视剧经历着叙事风格与创作逻辑的不断演进,游戏IP植入让电竞题材跨出破圈的第一步,竞技风格的确立使之搭建起游戏主题的故事世界,而跨媒介叙事整合其互文逻辑使之形成新的影视样态。  相似文献   

16.
程文 《视听》2016,(1):50-51
进入新世纪后,在个体民主意识觉醒的同时,国家集体荣誉感在逐步流失,观众不再天真地认同传统"高大全"式的脸谱化人物,时代需要新的英雄。新世纪的谍战剧巧妙地契合了和平年代观众的猎奇心理和英雄情结,选择了战争那个"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年代——暗合当下"文化多元化"的背景,巧妙地映衬当下职场政治的竞争、人际关系的复杂,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新的平民英雄神话。文章试图从历时性的角度来一窥新世纪前后谍战题材影视剧在"英雄叙事"方面的异同,并从《借枪》一剧的人物、冲突和结局三个方面来浅析剧中英雄人物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裸婚”“蜗居”“孩奴”等话题为题材的影视剧走俏荧屏,剧中折射的社会话题,描摹的集体情绪在受众中引发了广泛热议。受众的反应借助社交媒体又迅速地刺激了下一轮话题电视剧的生产。为了凸显话题,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符号化、脸谱化成为该类电视剧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试图围绕“剩女”“暖男”解读时下影视剧折射出的性别美学。  相似文献   

18.
宋思洋 《今传媒》2020,(4):114-115
《烈火英雄》和《勇往直前》都是消防题材类的灾难电影,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在题材选择和内涵体现上都具有深刻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同时两部影片在灾难场景的设置与呈现以及英雄形象的塑造与表达上,均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本文即从视听手段和英雄人物塑造两方面出发,分析对比这两部影片的类型实现与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22年初,网络剧《开端》刚一上线便一跃成为2022年开年首部爆款剧作。作为不同于常规叙事的悬疑题材影视剧,这部剧融合了多重空间、无限循环、悬疑推理等多种元素,是有着典型的“无限流”特征的题材作品。而作为“无限流”题材的作品,无论是网络文学作品或网络影视作品都会呈现出该类题材所特有的自身独特的叙事逻辑和风格特点。在文中,以2022年初开播的影视剧《开端》为例,着重分析以《开端》为代表的“无限流”题材影视剧所体现的典型创作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20.
张蔚 《今传媒》2023,(5):90-93
公安题材影视剧作为公安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把握融媒体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凭借形象生动、代入感强、观看渠道多样、符合大众审美等优势,深受观众喜爱。本文通过对公安题材影视剧中公安文化元素的具体表现进行了阐释,总结了公安题材影视剧对公安文化传播的作用,认为公安文化传播应抓住影视剧这一重要传播途径,守正创新,从而更好地推动公安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