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编辑,尤其是新编辑,往往初生牛犊不怕虎,易犯"过度改稿"的毛病。而另有些编辑则对书稿中的问题视而不见,有"放任"之嫌。这两种倾向都不妥。那么,该如何把握好编辑加工的"度"?这个问题值得探讨。笔者认为,编辑加工的"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文稿的体裁、作者的风格、编辑的个人风格、编辑对有关出版法规的认识等。要把握好编辑加工  相似文献   

2.
科技期刊编辑审稿三议●严少洁一、正确评价文稿,帮助作者修改有价值的文稿科技期刊编辑审稿最易舍弃文字毛病多的文稿,因此也就较易埋没一些有价值的稿件。但编辑的职责是要正确评价文稿,帮助作者修改有价值的文稿。编辑如能尽责,便可使易被埋没而有价值的科技论文面...  相似文献   

3.
论期刊文稿的编辑学术把关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周作新 《编辑学报》2003,15(3):178-180
探讨编辑参与科技期刊文稿学术把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编辑人员参与把关是专家审稿的辅助和继续,是作者科研写作的延伸。编辑依靠辩证思维、专业学科知识、人文学科知识,以及编辑加工方法实现对文稿的学术把关。要提高期刊质量,编辑必须参与学术把关。  相似文献   

4.
由于编制等原因,不少期刊社正式编辑较少,大多聘用新编辑.很多新编辑没有培训就上岗.新编辑入门慢,业务能力提高慢,无法对稿件进行公平、合理、科学的评价,编发的稿件存在各种问题,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刊物的质量.因此,很有必要探讨如何快速提高新编辑的审稿能力.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7,(1)
学术论文往往是作者呕心沥血,精雕细刻的结果。作为编辑,在审学术论文稿件时一定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投入“战斗”。编辑是文稿的内容的第一位读者。一位好的编辑,应该敏锐发现文稿中闪光的学术价值以及尚存在的问题疏漏之处,准确地进行修改加工,...  相似文献   

6.
安敏 《编辑学报》2011,(Z1):83-85
针对编辑部内部文稿的管理方式,分析了文稿在编辑部内部运作的流程,提出了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的五步法,即收稿及保密审查、双盲审及专家库维护、提前多组稿、编辑加工及终审签发。通过多年编辑部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编辑部内部处理文稿的效率,提高了文稿的审稿质量,并能对期刊的最后出版质量把好质量关。  相似文献   

7.
选稿眼光编辑素质的集中体现《实用肿瘤杂志》乐美娜编辑呕心沥血毕生从事的是这样一种职业:大浪淘沙,披沙拣金。最早由于出版手段的落后,限定了文稿的大量付样,因而去粗取精的编辑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着述而不作原则从事文稿编辑的古人,除了去粗取精的原则,还自...  相似文献   

8.
根据发展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各种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是一项长远的战略措施,这对于从事文化事业或产业的出版单位来说也不例外。随着新人的陆续到岗,出版社每年都会对新人进行入社培训,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因出书范围、人员构成不同而异。其中,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版协的关怀和领导下,由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出版新编辑岗前培训班就是专门针对新入社、新上岗的科技编辑而设计的。为了提高科技编辑特别是近两年参加工作的科技编辑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科学素养和编辑业务素质,培养其严谨、规范的编辑工作作风,增强…  相似文献   

9.
随着出版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多出书,出好书,成为出版社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每一个编辑周围,如果能有一批与本社出书范围有关的各个专业的社外编辑,负责书稿的审读、加工,就能使社内编辑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选题策划和组稿工作,从而充分发挥每个社内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另外由于高校出版社得天独厚的条件,聘请一些专家、学者担任社外编辑,对于提高图书的专业水平非常有好处。考虑到他们在编辑业务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有必要加强社外编辑的培训,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一、上岗前考核上岗前考核应该包括:责任心考核、专业知识考核、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文稿,编辑具有三种身份:读者、编者、第二作者。在编辑过程的不同时段,由于编辑所处位置导致角色的变化,相应地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呈现不同的编辑心态。业内人士常把编辑职能分为策划编辑和文稿编辑两类。这恰恰也反映出编辑过程中两个大的阶段:策划组织选题阶段和文稿加工阶段。正是在这两个阶段的运行、衔接和过渡中,编辑实施或者说完成了角色的换位,促使一部作品走完了从胚胎到出生的历史过程。美国学者麦卡锡(PaulMcCarthy)认为,策划编辑和作者撰写文稿是一种共生关系,因为“事实上,早在编辑在书稿上画下第一个修改符号之前,作者和编辑就已经展开了创造性的合作过程”。在编辑策划过程中,“作者和编者一起把某个概念或构想发展为很强的写作大纲或出版提案,然后把这份大纲或出版提案扩展为文稿”。即是说,策划编辑在文稿酝酿阶段的“提前介入”使传统的作者撰稿、编辑编稿的关系被彻底打破,编辑不仅是在创作之后从微观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还在创作之前(初),从宏观的角度,对作品的主题、框架结构、层次等根本性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目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形势下,许多出版社、期刊社都把对市场的研发放到了首位;根据社会发...  相似文献   

11.
编辑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刍议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曾星 《编辑学报》2001,13(1):50-51
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是提高编辑业务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编辑参加专业学术会议有5点益处:有助于选题、组稿;有助于发现审者和作者;有助于提高对文稿的鉴别为;有助于锻炼公关能力;有助于扩大期刊影响。影响编辑参加学术会议积极性和效果的3个问题是:工作忙,惰性心理,会期短与任务重的矛盾。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美国出版界,图书的编辑方式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在大出版社中,组稿编辑(acquisition editor)忙于开发适销对路的选题,寻找畅销书作者以及选购书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需要耐心细致的文稿审读加工工作,出版社也要求文稿经纪人提供经营深加工,最好是可直接投入生产的书稿,为解决出书越来越多而社内编辑精简的矛盾,自由编辑现象应运而生,一支数量庞大的自由编辑大军,很好地解决了书稿编辑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漫谈文稿编辑"信达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作新 《编辑学报》2002,14(3):182-183
探讨科技文稿的编辑加工如何做到"信、达、雅".以"信、达、雅"为尺度,对个案进行分析.认为文稿的编辑加工要实现"信、达、雅",要求编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编辑业务能力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4.
在某次座谈会上,大家谈到稿费制度,有位老同志说,不应当按文稿字数多少计算稿费,而应当按照文稿的质量计酬。从编辑工作的角度说,我同意这个意见,因为一篇文稿、一部著作开多少稿酬,负责处理稿件的编辑具有首先的发言权,故编辑不可对此不  相似文献   

15.
编辑在对作者文稿的加工过程中,应提高自身的著作权法意识,积极维护作者(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具体的编辑工作实践中,一方面要帮助和指导作者正确行使署名权,另一方面要尊重和保障作者对文稿的修改权,正确行使编辑的修改权,以达到纯洁学术研究、防止学术腐败蔓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编辑期刊文稿的过程中,编辑人员应该具备较健全的心理,概括起来,主要有:求实心理、求精心理、求新心理、求异心理。 1.求实心理。编辑文稿时,第一选择标准是看文稿的内容是否实在,夸夸其谈令人生厌。“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西晋·左思《三都赋序》)在编辑人员看来,文稿的价值主要体  相似文献   

17.
科技编辑审稿思维的连续性与离散性《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编辑部任火科技编辑的审稿思维具有连续性与离散性的特点。注意并研究这一特点,将有助于提高编辑的审稿水平。所谓连续性,主要是指科技编辑对文稿学术质量宏观地进行结构性、逻辑性审查。科技论文的结构是由其内在...  相似文献   

18.
期刊编辑工作与情报学理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论述传播学与情报学研究互为基础、相互融合的内在联系,以及情报学理论对期刊编辑工作的指导作用,认为情报学是提高期刊编辑工作水平的理论基础。以文稿学术水平的查新、期刊质量信息的收集、论文关键词的标引和分类号的确定这4项工作为例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9.
编辑的苦恼     
编辑的苦恼吴远度在某些人眼里,编辑是“执掌文稿生死簿的判官”,颇值得敬畏。但是,每一种职业的从亚者都有其特殊的职业性的苦恼,如果要编一部名为《编辑的苦恼》的电视剧,其生活内涵和轰动效应,大概不会比《编辑部的故事》逊色。编辑的众多苦恼之一,就是在方块字...  相似文献   

20.
今年(2008年)是家父赵家璧的百年诞辰,记录他半个多世纪编辑生涯的《编辑忆旧》和《文坛故旧录》,在中华书局的大力支持下再次出版了。我们又将未收入这两本集子的其他回忆文稿,也结集起来,作为《编辑忆旧》的“集外集”,取名《书比人长寿》,也即将出版。这三本书几乎收齐了他有关编辑生涯的全部论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