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托邦是对未来的一种思考或者设想,包含着理想、希望和梦想。说起乌托邦,昆德拉有一段名言,大意是人们受到乌托邦思想的迷惑,“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却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曾遭受过一种伪理想主义无情愚弄的中国人对这段话有特殊共鸣。当人们开始反思过去时,“乌托邦”成了一个射击耙,弄得很是声名狼藉,我认为,这有些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乌托邦”在国人的心目中几乎是“空想”、“不科学”等名词的代称,遭到学者们广泛的批判。作为“乌托邦”的一种,“审美乌托邦”同样遇到了人们或多或少的偏见,成为许多学者批判的对象。事实上,乌托邦并不总是虚无的代名词,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超越。同样,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乌托邦”思想也并不如常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一种空想的、消极的审美救世主张,它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在社会政治领域进行了多方努力却无效而终的情况下的一种理论自觉,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转向。因此,梳理“乌托邦”与“审美乌托邦”的关系与区别,对于正确认识乌托邦与审美乌托邦的价值与作用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道:“受到乌托邦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  相似文献   

4.
“乌托邦”在这里有两层意义,一是我个人写作的“乌托邦”,另一个是中国历史与现实的“乌托邦”。前者是指我通过写作实现梦想和希冀,在小说中创造自己的理想之物:后者是指我们从一个“乌托邦”醒来又跌入了另一个“乌托邦”。而我的写作,我的语言、结构、叙述、故事、人物、形式,还有我对现实的认识等等,正是笼罩在这两种“乌托邦”下的个人书写。  相似文献   

5.
乌托邦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补充和参照, 在西方文学中, 乌托邦文学运用想象和虚构的手法, 勾勒出一个和现实世界相对立的理想世界, 以此表现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到了19世纪末20 世纪初, 乌托邦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异, 对未来世界的可怕幻想代替了美好的理想; 悲观、失望的情绪代替了过去的乐观、自信。这种“反乌托邦”文学是乌托邦文学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反观现实, 思考人生是其共同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道:受到乌托邦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当你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到锋芒般锐利,当被地狱的黑暗压得喘不过气,当被生  相似文献   

7.
乌托邦文学与反面乌托邦文学的演变都与乌托邦思想中两层固有矛盾的作用息息相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使两种文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具特色。20世纪,当人们实践乌托邦理想受挫,个人利益取代社会整体利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乌托邦文学由于批判现实的功能弱化逐渐丧失了魅力,而反面乌托邦文学则顺应了矛盾发展的趋势,迎来了全面兴盛。  相似文献   

8.
乌托邦具有明确的空间形态,它是一种空间性概念。和传统乌托邦主义者不同,哈维敏锐地把握到了乌托邦的空间面向。传统乌托邦概念由于预设了空间的封闭性,因而压抑了时间性和开放性,由此可能导致“去人性化”的“退步乌托邦”显现。在伦理批判的基础上,哈维提倡以“场所精神”来应对乌托邦的空间困境。这种“场所精神”是哈维辩证乌托邦思想的重要体现,它突出了空间感受的日常化和诗性化,以具体场所来反观人之感觉,从大而无当的“理论性感知”向细腻真切的“日常性感知”复归。  相似文献   

9.
借用哲学领域的概念,本交现代人们对匕首央教育之“乌托邦”的态度归结为三种形态:对乌手邦的绝望,对乌托邦的世及对乌托邦的生存化的反应。章从政治、经济、化、管理及现行教育体系几个层面深入分析了这三种形态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并在一定程度上描述和揭示了我国终身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恩斯特?布洛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希望”思想和乌托邦哲学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未来哲学”风格,其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丰富和发展。布洛赫通过对“希望”思想的阐述,提出了人作为乌托邦精神的主体,正是由于内在对“尚未”的不断追求,对未来的无限希望,才能具有外化的革命的行动力量,进而实现对具体乌托邦人性世界的追寻。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是怎样放逐理想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创造的“乌托邦”一词本意是指无场所即并不存在的地方,后来人们用这个词泛指任何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不存在而且将来也不可能变成现实的东西。德国思想家卡尔·曼海姆曾经借用“乌托邦”一词指称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思想观念,在这个意义上理解的乌托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乌托邦,而是为社会现实辩护的保守型意识形态的对立面。在目前比较常见的主要用法中,“乌托邦”一词仍然是专指不可能存在或不可能实现的东西。理想与乌托邦有着根本的区别。理想蕴含着必然性的成分,在现实中存在一定的根据,具有实现的可…  相似文献   

12.
扎米亚京的小说《我们》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读者初读时,会有一种坠入云里雾里的感觉。但当你再次细细研读之后,便会悟出其中许多滋味,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这篇小说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作者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隐喻、象征的手法造成了“隔雾看花花更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重新认识乌托邦思想是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史及其各种社会潮流等许多问题的一把钥匙,在当前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只有正确的认识乌托邦思想,才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正确认识和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目前社会的走向。乌托邦思想反映了社会弱势群体的一种良好的愿望,它的最大特点是世界性、群众性和历史的悠久性以及不可能实现的虚幻性。这种同社会现实相对立的美好的思想,是从道德层面上讲的。从哲学上讲,乌托邦思想是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乌托邦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所谓的"革命的乌托邦"是对"乌托邦"含意的附加和曲解,其本质仍然是乌托邦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一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学术界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流行着一种不确切的评价,认为民生主义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主观上”或“名义上要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发展资本主义”。有的研究者根据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与《两种乌托邦》的有关论述,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从学理上说是错误和反动的。它模糊和腐蚀群众的社会主义意识”,它“是一种乌托邦”,是“反动分子的理论”,是“极其反动”的。  相似文献   

15.
初读社会     
在我走上工作岗位的前夕,一位长辈对我说:“社会是个大染缸,你要好自为之。”听了以后,把我吓了一跳。父亲到底是个当老师的,说得不叫人发憷:“社会是个大课堂,是真正锻炼人的地方。”“既然是课堂,一定也有书读了?”我笑问。“当然,这本书就叫‘社会’”。人们称参加工作为“走入社会”。在踏入社会之前,长辈们自然免不了如此这般地告诫一番。 1962年8月底的一天,我背着行李跨进了一所小学的大门。学校不大,有一幢古老的楼,三排平  相似文献   

16.
一、何谓“乌托邦”? 有人说“桃花源”是“乌托邦”理想,那么,什么叫做“乌托邦”呢? “乌托邦”是指理想中最美好的社会。本来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所著书名的简称。  相似文献   

17.
阶级为什么会产生──对一种传统解释的质疑王世同当人类祖先步履矫健地迈入考古学所谓“金石并用时代”.叩开文明的大门之际,社会发生了裂变。理智告诉人们这是历史的必然,而感情上不免生出些遗憾。究竟如何解释阶级产生这一社会历史现象呢?很久以来,从不同的哲学前...  相似文献   

18.
我爱南湖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滁州市,这是一座美丽的小城。在城中有一处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南湖公园。南湖公园的大门造型别致,恰似一轮圆月在白云中穿行。大门左侧是一块“勿忘石”,石碑上铭刻着1992年  相似文献   

19.
当人们渐渐从核恐慌中挣脱出来之后,在人类面临能源危机之时,人们才又重新面对“核”这个暂新的课题。其实,人类真正打开核能宝库的大门,是源于原子核裂变链式反应试验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乌托邦文学的历史悠久,它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和谐幸福而美好未来社会并鼓励着人们去实现这一目标。反乌托邦文学产生于人类社会的二十世纪,是对乌托邦文学的讽刺性的模拟,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阴森恐怖的另一面。有德国良心之称的君特.格拉斯以作家特有的责任感和问题意识,通过他的小说创作向人们展示了人类社会令人恐怖的另一面。他的小说明显受到了反乌邦小说的影响,与反乌托邦小说存在着鲜明的互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