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花》、《作家》、《天涯》在暑期里推出了几篇立意求新的小说,让人眼睛一亮。不过到底是真正具有先锋探索意味的新,还是只是花样翻新之新,甚或旧饭新炒之新,还需仔细考量。  相似文献   

2.
相比前两月的平淡,7、8月出于0的《山花》、《作家杂志》明显热闹了许多,也好看了许多。 两期《山花》的两个头条都是中篇小说,都有可观之处。  相似文献   

3.
3、4月的《山花》、《作家》和《天涯》总共刊发了近30篇小说,包括3个长篇、4个中篇,但总体质量平平,难得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时间是语言表达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动词作为句子的核心,其表达的行为动作总是以时间为背景的。对比《水浒传》、《红楼梦》两书中的时间表达,我们发现,由于时代的局限,《水浒传》一书所涉及的报时工具无非就是更鼓、漏刻①以及报晓鸡(书中曾多次提到“报晓鸡”,如四十六、四十七回),这同《红楼梦》中出现十五次之多的“钟”、“表”概念存在一定的距离。贾府的钟以及宝玉等上层人物怀揣的金表在当时虽然使用得极不普遍,但它却是向计时精确化迈出的一大步。(虽然《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上流社会,而《水浒传》则写了社会各阶层的生…  相似文献   

5.
历来说《诗》者,皆认为十五《国风》是按国别分的类,《商颂》《周颂》《鲁颂》也是如此;而对《大雅》《小雅》则另有说法.总之认为不是按地域来划分的类别。本文认为."综观《诗》的分别,可以发现它们应该是以地域为依据而划分的类别。在上古语言中,"雅"与"夏"相通.或互相连续.如“雅夏”.因此.这就是现在的“亚细亚”一词的来源。“大夏”就是《大雅》.“大夏”也就是“古希腊”.“小亚细亚”就是《小雅》。周武王前的西周.面对中原.背靠大夏,成为堪称中西合璧的广袤侯国。建立西周王朝后.很注意“采八方之音”.广泛搜集各地乐章.“大夏”和“小亚细亚”一带的音乐.对他们并不陌生.这就是在《诗》中出现《大雅》和《小雅》的历史背景。所以.正如同十五《国风》、三《颂》一样.《大雅》《小雅》名称也是源于地域而分的类。  相似文献   

6.
《广韵》、《集韵》小韵异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韵》是研究汉语中古音的重要韵书,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广韵》是《切韵》最重要的官修增订本,成书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集韵》是(《广韵》的官修增订本,成书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集韵》距(《广韵》的成书虽只有31年,但二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对二书所收小韵进行了考察,发现(《集韵》新增小韵676个,同时合并、转移和删除了(《广韵》的一些小韵。这些变动说明(《广韵》的音系是因循守旧的,而(《集韵》具有革新精神,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语音在北宋初年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7.
《诗》、《易》制作年代试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系辞系统之最终编订,当在周代王官之内。要探索《周易》系辞系统的制作年代,必须分清楚系辞(卦、爻辞)的编订年代和系辞(卦、爻辞)所引用的古歌、文献的制作年代。《周易》卦、爻辞所引之古歌、文献,系出自周族旧典,有的年代相当古早;但《易》到西周中晚期(宣王之世)已基本定稿,最晚收入《易》卦爻辞的歌诗、谣谚应不晚于宣王之世。“宣王中兴”与《诗》、《易》文本的编订都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刘向作《列女》诸传,其实是对司马迁所创立的纪传体作了创造性的运用。正是这种具有创造性的做法,不仅使杂传体得以形成,也使刘向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杂传的作家。刘向所作《列士传》、《列女传》、《孝子传》三传,不仅是杂传之“始作”,而且其中鲜明的小说品格,又开启了汉魏六朝杂传的小说化之路,汉魏六朝杂传由此成为唐人传奇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左传》成书的讨论,一个最大的成果是否定了刘歆伪造说,而肯定其成书于战国时期,部分学者甚至认为成书于春秋末年。在研究方法上则体现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倾向,一些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等受到学者关注。关于《左传》的作者,学术界提出左丘明、子夏、吴起、鲁国左姓人等不同说法,但多数学者倾向认为是左丘明,同时又指出《左传》的编撰经历了一个过程,左氏后人和孔门后学可能都参与了编撰,这种研究方法明显体现出“释古”的特色。关于《左传》是否传《春秋》,学术界也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一次成书”说、“二次成书”说等不同观点。学术界关于《左传》的讨论往往和《国语》联系在一起,学者围绕《国语》与《左传》是否同为左丘明所作,《国语》成书时间在《左传》之前还是之后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庄子》、《牡丹亭》、《红楼梦》是中国梦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作品。虽然在三个作品中,梦境的表现方式和文体意义有所不同,各有侧重,但究其本质,它们均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达不到的愿望和追求,并具有一定的文学意蕴。  相似文献   

11.
《史记》三家注、《汉书》颜注与《后汉书》李注均为名注,然亦有张冠李戴、倒误、以引文之注语当为引文、以引者所引当为原文、据本文改引文及误合等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呐喊》、《彷徨》的“审丑”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蒙立场导致《呐喊》、《彷徨》强烈的“审丑”意识,而“审丑”话语又赋予《呐喊》、《彷徨》不朽的思想价值《呐喊》、《彷徨》着重审视了人物之丑、灵魂之丑、人际关系之丑、环境之丑。  相似文献   

13.
由于朱熹等人的尊崇,《大学》、《中庸》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未有的加强。朱熹分别从自然哲学一些基本命题和认识论两方面对《大学》、《中庸》作了创造 性的继承与发展,对宋明理学以及后来的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左传》、《史记》判断句作了穷尽考察:从结构形式、构成成分、语义关系等三方面对二书判断句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从中管窥上古汉语判断句的共时面貌和历时变化。  相似文献   

15.
国民性,一个充满历史忧伤的话题,虽然人们不愿去记忆,但在中国的现代征程上却不能忽视它的障碍性存在。古华、张玮、韩少功虽没有刻意暴露国民性创伤,但作家们却分明警醒着人们关注现代国民性。本立足于这一话题,通过《芙蓉镇》、《古船》、《爸爸爸》的本阐释,指出国民性改造是现代化的一个无法绕过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王仁俊的辑佚之作《西夏文缀》卷,是传世最早的一部汉文西夏公文的汇辑之作,共辑录汉文西夏公文21篇。罗福颐辑《夏文存》其《外编》各1卷,专门纠正《西夏文缀》辑录之失。宋朝赐与西夏的诏令公文,集中地反映在宋人辑录的《宋大诏令集》中。王氏、罗氏及宋人之作都为我们今天研究汉文西夏公文提供了资料上的便利。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专毕业生大部分的第一岗位是生产第一线操作工或初级技术管理人员。因此,中专教学改革,应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确定新的教学目标。在课程改革中,应当压缩陈旧内容的教学课时,增加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内容,大力加强实训环节,使学生尽快适应第一就业岗位的需要。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将机械制造专业的四门专业课:《机床》、《刀具》、《工艺》和《夹具》综合为一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一、课程目标与要求《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机械加工所需的刀具、机床、工艺及夹具的基础及应用能力为目的,加强机械加…  相似文献   

18.
《丝衣》、《楚茨》、《既醉》、《凫鹥》四首祭祀诗中对待祭尸之礼,尤其是对于公尸的崇高礼敬与殷勤献祭等情形,表明周代人文提升已相当可贵,而非肤浅之表面化。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 ,《过秦论》、《师说》和《六国论》三文有值得比较的价值 ,通过对照、分析会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借鉴意义。首先 ,从提出论点的方法和部位上看 ,三文不尽一致。《六国论》开宗明义 ,在文章启首即提出中心论点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战不善 ,弊在赂秦。”属演绎法。《过秦论》首先罗列大量史料 ,论述秦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150年间的兼并战争和秦王朝因施暴而致亡的历史过程 ,最后用归纳法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仁义不施 ,攻守之势异也。”《师说》的中心论点既不在开头 ,也不在结尾 ,而在课文的主体即中…  相似文献   

20.
《暗香》、《疏影》为词坛名作,其托意历来众说纷纭。其实,两词在咏梅的外表下寄托了作者情脉一贯的怀人之情:《暗香》为怀念合肥恋人之作,《疏影》则为词人向范成大索求小红的闪烁之词。按照这一思路,则历代对这两首词的疑惑与难解均可冰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