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桥是一个让徐志摩魂牵梦绕的地方。《康桥西野暮色》《康桥再会罢》和《再别康桥》构成了徐志摩的康桥系列,“康桥情结”贯穿于徐志摩一生诗文之中。其中,流传最广,最为人称颂的,便是《再别康桥》。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回到康桥,故地重游。11月6日,  相似文献   

2.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康桥,现常译为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风景名胜地,作者曾于1921年在剑桥大学研究院读书。在1922年8月10日离英前,写成长诗《康桥再会吧》。徐志摩于1928年故地重游,于归国途中的11月,在轮船上写成了《再别康桥》,发表于年底。赏读诗的第一节,我们感受到的是悠扬、动听的音乐,被诗人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再别康桥》写作时间的确认《教师教学用书》上说,写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临到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第二种。1.根据赵遐秋先生的《徐志摩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年,第306页)载:“他在1923年发表过《康桥,再会吧》。…  相似文献   

4.
康桥的生活改变了徐志摩的一生,这段生活奠定了他的政治观,艺术观,转换了他的职业嗜好-成就了一个名的诗人和散家。康桥成了诗人的精神依恋之乡。名的诗篇《康桥再会罢》《再别康桥》及散《我所知道的康桥》等诗,就是受康桥的生活影响而名世。热爱自然,追求爱情,向往理想,渗透在徐志摩的字里行间。别情离绪的意蕴,音乐旋律的美感,性灵意象的构筑,情景交融的描写,飞动飘逸的婉约风格,做到了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和协统一,浓浓的“情”味贯穿在徐志摩诗之中。  相似文献   

5.
著名学者胡适曾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理想:“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是很贴切的。美,是徐志摩的人生理想,同时更是他至爱的艺术追求,在《再别康桥》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其“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再别康桥》是高中课文中的一篇,这也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诗歌所反映出对剑桥的眷恋、对离别的不舍以及对风光的爱慕都从文字中得以展现,透过《再别康桥》,仿佛能够看到剑桥如画一般的魅力,能够看到徐志摩意气风发的模样,也能够看到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我们在学习《再别康桥》一文时,对于徐志摩诗歌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进行分析,对于徐志摩剑桥诗整体风格的把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经典,对《再别康桥》的美学思想、艺术表现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徐志摩诗歌的特点,对《再别康桥》的特色及价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胡适曾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理想:“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是很贴切的。美,是徐志摩的人生理想,同时更是他至爱的艺术追求,在《再别康桥》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其“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艺术一度沦为政治的奴仆的时代 ,徐志摩连同他的诗被评论家们有意或无意地束之高阁。当艺术东山再起成为主人的今天 ,徐志摩连同他的诗也就一同回归到诗国的殿堂而为万人所景仰。其《再别康桥》则如一颗奇异的钻石放射她那独特的自然的辉光 ,尤为世人所倾慕。下面 ,我们试从如下四个方面细细品味它吧。第一 :《再别康桥》具有诗所特有的动画之美。苏轼有一段评王维的名言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观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此言给人的印象 ,好像诗如画便是好诗了。这尺度适合于某些诗 ,尽管这些诗可算好诗 ,但决不适宜《再别康桥》 !因为…  相似文献   

9.
赏析现代诗歌,不能不谈到《再别康桥》;评论徐志摩,也不能不说到他的《再别康桥》。可以说《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亦是中国现代诗作中的绝唱。  相似文献   

10.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选录了“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关于这首经典之作的写作时间和背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2000年12月第2版)上却采用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脸灸人口,但对这首诗的理解似乎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优美的诗句后面藏着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由《再别康桥》这首诗,可以见出徐志摩先生的思想以及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诗,读者常常被那优美的文辞与意境以及凄美的离愁别绪所打动。然而如果细细品读,我们就会发现,徐志摩的分别不仅是与康桥的分别,更有对过去美好理想的分别。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应创作于1928年(另一说为1920年,但本诗完美地体现了闻一多格律诗创作的“三美”主张,而“三美”主张是闻一多1923年在新月社时提出的,故不取此说)。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名篇《再别康桥》,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吸引着一代代的诗歌爱好者。歌咏之余,萦绕在脑际耳畔的那种美,挥之不去,令人回味。古人云:“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再别康桥》之美就美在意境上,可谓“四美成具”。  相似文献   

14.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又一次勾起我对“告别”的无限遐思。  相似文献   

15.
《再别康桥》我们耳熟能详,以“纯真的诗感”润泽了几代人。在教学中,一般把‘鉴赏诗歌所体现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作为教学目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三美”,是闻一多对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诗歌风格特点的概括。若把目标定位为诗歌所表现的“三美”,用《再别康桥》作为例文来突破,用例不典型。要体现“音乐美”,戴望...  相似文献   

16.
《再别康桥》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也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性作品,这首典雅哀愁的诗歌自发表以来就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讨论。该诗将形式美、音乐美、绘画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审美元素将《再别康桥》无以言明的意蕴之美推向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本文重点分析了诗歌作品中刻画的离别场景,从徐志摩对剑桥风景、剑桥故人及理想抱负三个维度的情感抒发着手,深刻体会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多重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17.
尴尬志摩     
元旦晚会上,由中文系编排的话剧《徐志摩》正在上演。“徐志摩”正满怀激情地朗诵《再别康桥》。诵至“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时突然卡壳。旁边的“陆小曼”大急,暗用手作水草漂流状。“徐志摩”顿悟,脱口而出:“做一条海带。”“陆小曼”连连摇手,仍用手作水草漂流状。“徐志摩”想了一下,高声说道:“做一条泥鳅。”“陆小曼”狠命地摇头,憋得满脸通红的“徐志摩”气急败坏地叫道:“做一条水蛇。”尴尬志摩@周利雄  相似文献   

18.
王小华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118+140-118,140
徐志摩的诗作《再别康桥》,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这不仅因为此诗具有卓越的艺术美,更因为它蕴涵的情感丰富而复杂。拟从三个角度对《再别康桥》的主旨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的康桥诗包括在剑桥读书时的作品,也包括对剑桥自然景观的描绘,具有很多的共性,那就是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与语言美。《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康桥诗的典型代表,研究《再别康桥》的艺术性与文学性,可以对康桥诗有一整体的把握。本文以《再别康桥》为例,来研究康桥诗的艺术魅力与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20.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之作,集中地体现了徐志摩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