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现象,更是认知思维方式。隐喻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的认知活动。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隐喻和转喻理论为词义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机制在英语饮食词语的语义延伸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文章以hand为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3.
转喻认知导向的英语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喻思维渗透在语言、生活、思维和概念的各个层面.转喻是在同一个认知模式里,一个概念实体(源域),提供另一个概念实体(目标域)的心理可及.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学生言语形式单调和不地道的原因是缺乏转喻认知思维,明确了培养转喻认知思维的必要性,提出了突显事物的典型特征、构建事件的全过程、明晰英汉不同的认知视角等具有转喻运作机制的...  相似文献   

4.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两种修辞格,而且是人类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两者在修辞、认知及语义功能上都有着区别.隐喻是以事物间的相似联想为心理基础,其主要功能是对事物的描述;转喻是以事物间的邻近联想为基础,其主要功能是对事物的指称.  相似文献   

5.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来实现。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手段,而且是两种重要的词义延伸的方式。隐喻以事物间的相似性为基础由源域向目的域映射,转喻以相邻性和突显性为基础在同一个域内实现事物间的映射。隐喻和转喻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转喻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涉及其定义、认知解读、与隐喻的区另q以及分类等方面.转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概念现象;不仅仅是一种辞格,更是一种认知过程.转喻遵循的认知原则有邻近原则和凸显原则,隐喻则是根据事物的相似性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语言中大量的转喻反映了人们普遍的思维模式。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操作过程。本文将主要就转喻的本质、分类和其内部的运作机制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和分析,以探明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上的应用与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转喻是一种认知的模式,这种认知模式是以一个概念实体为参照点,为认知另一个在同一领域内的目标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途径。转喻的认知往往通过凸现的部分或者邻近的部分来把握整体映射。本文探讨了转喻的认知、结构和功能,并且从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来解释转喻机制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隐喻和转喻在经历了从传统修辞学研究内容向现代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转变后,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家把隐喻和转喻看作是一种认知机制,是人类社会对世界事物进行整合概念化的过程。以隐喻和转喻不同的认知依据为基础,分析各自的特点,同时揭示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认知模式的本质特征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0.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转喻比隐喻更基本,往往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为隐喻提供基础。从概念转喻到语法转喻无不体现在语言结构中。透过语言结构分析其转喻的认知理据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被看作是语言修辞手法,即语言使用现象。近期,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体现了人类的认知思维方式。F.Ungerer和H.J.Shmid认为它们是基于概念结构的相似性、相关性,从一个认知范畴向另一个认知范畴的映射,是人们认识、理解、表达另一事物的过程。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主要依照Lakoff的隐喻理论和Fau.connier的映射分类,试图对李清照诗词中的隐喻和转喻进行分类和解读,以揭示出那些超人想象的诗词意象其实源于人类普通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在同一个"理想认知模式"(ICM)内用一个概念实体作为工具,为另一个代表认知目标的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途径的认知过程.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分析了Radden,G&Z.Kovecses提出的与转喻生成密切相关的六种典型ICM,并探讨了唐诗<琵琶行>中三种主要的转喻映现类型.  相似文献   

13.
分析校园公益广告语中的隐喻和转喻的类型和特点,结合校园公益广告的语类特点,指出该类广告中隐喻以本体性隐喻(拟人隐喻和实体或物质隐喻)、转喻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事物与部分之间的转喻、事件转喻和范畴与其特征之间的转喻)为主,隐喻和转喻的目标域不直接出现在广告语中.  相似文献   

14.
习语的本质是可分解的还是不可分解的,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认为习语可以被视为任意性和可分解性的连续体,位于连续体中绝大部分成语的意义是有理据的,可以通过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认知机制来识解。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普遍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来表达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概念转喻是用突现、重要、易感知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部分。本文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在以往学者对手的习语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概念隐喻和转喻,重新对英汉中手习语进行认知分析,帮助我们构建手习语的认知框架。  相似文献   

15.
转喻的认知功能及其对汉语俗语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内用一个概念实体作为工具(vehicle),为另一个代表认知目标(target)的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途径(mental access)的认知过程。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分析了 Radden,G.&Z.Kovecses 提出的与转喻生成密切相关的六种典型 ICM,并讨论了汉语俗语的四种转喻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词义变化是隐喻、转喻认知的产物,多义词是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隐喻投射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在不同城间进行;转喻在同一认知域内映射,凸显事物间相关性.本文以"头"为例,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和转喻投射机制及其引起的派生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隐喻和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和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隐喻涉及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关系,而转喻一般涉及同一个概念域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介绍其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隐喻和转喻产生的认知理据,对突显性在隐喻和转喻思维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两种修辞格,而且是人类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方式;但两者又存在着区别.本文试对认知隐喻和转喻的异同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在同一个"理想化现P?(ICM)内用一个概念实体作为工具,为另一个代表认知目标的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途径的认知过程.语言学界对转喻现象已有所探讨,但对汉语俗语中转喻现象的认知研究很少有人涉及.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分析了Radden.G和Z.Kovecses提出的与转喻生成密切相关的六种典型 ICM,并重点提出和讨论了汉语中转喻的三种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转喻的本质是通过某事物的突显特征或与其的特殊关系来辨认该事物,而隐喻则是将熟悉的认知概念映射到陌生的认知领域,生成新的概念借以理解陌生的事物。本文以hand/手为语料,从转喻和隐喻的角度来分析它一词多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