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下期要目     
1.哈尔滨市2008年中考语文命题展望2.哈尔滨市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这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体现了命题者敏锐的眼光和创新意识。中考试题涉及到的国内外事件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委会改写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5月份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大陆等。下面就“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方面的试题作一些解析。  相似文献   

3.
中考语文试题的命制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贴近学生初中阶段所学的内容,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既能反映出大部分学生的真实语文水平.又能体现出中考的选拔功能。在此基础上,还应重视试题的教育性和导向性,力求使语文试题成为一份有效提高学生素养、正确引领教学的教育文本。下面以山东省2008年中考语文试题为例.说说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初步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二年,是《全日制义务语文教育课程标准》理念得以广泛宣传和落实的又一个年份。翻阅过去两年的中考作文试题,笔者发现有以下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2022年中考连云港卷语文试题为例,研讨新旧语文课程标准交替背景下中考语文试题如何体现新课标要求及其给日常语文教学带来的启示,分析指出新课标背景下的中考语文试题难度有所降低,既重视教材又重视跨学科拓展,还重视群文阅读,主要围绕特定主题设置任务群在具体情境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整合课程内容探索任务群教学,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拒绝套路化答题让阅读真正发生,并提升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中考大解密大预测》教育部于2000年发布了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中考命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这一精神在2000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得到了体现。最新出版的《中考大解密大预测》既分析了2000年中考试题的特点,又展望了2001年中考改革的趋势,同时汇集了反映中考改革特点的二三十份试题,对研究中考、指导中考以及考前复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套书共有5册,包括数学(12元)、语文(12元)、英语(12元)、物理(10元)、化学(10元)。●《中国八大名校全真高考模拟试题》本套书共五种:语文(5.60元)、数学(5.60元)、英语(12.60元,含磁…  相似文献   

7.
2006年中考临近,同学们已进入中考冲刺阶段。为帮助同学们更有效地进行语文总复习,现结合2005年天津市语文中考情况,为同学们提出几点复习建议。一、2005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1.保持稳定,稳中求变。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延续以往中考的基本思路:坚持基础知识,突出重点知识,  相似文献   

8.
一、2008年哈尔滨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分析2008年哈尔滨市的中考语文命题遵循"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的原则,坚持用新课程的理念更新命题思路,继续探寻中考命题  相似文献   

9.
在考试形式开卷化、考试内容开放化的趋势下,综观近几年哈尔滨市思想政治学科中考试卷,其试题都具有材料新、设问灵活、回答角度多、开放性强的特点。但无论政治中考试卷如何“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都脱离不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和规律。回顾2005年政治中考试题有以下三个成功之处:第一,试题形式新颖、灵活、生动。在体现开放性的同时,还倡导多元思维,这样既减少了对学生的束缚,又无限地扩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得到充分发挥。第二,时代性、综合性比较强。试题以时政为载体,充分联系学生的实…  相似文献   

10.
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方式之一,但是由于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引导着教学,因此,试题所体现出的理念就尤为值得关注。近几年来,中考语文试题所体现出的新理念,为语文中考改革带来了富有创意的探索、丰富和完善。研究中考语文试题,思考中考语文改革到底如何才能适应并推动新课程的发展,就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下面,就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一直坚持的4个特点,谈谈我的看法和思考。一、重视试题的科学性、规范性从2000年以来,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直是满分120分,考试限定时间是120分钟。试卷内容为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3个部分。预计2006年非…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顺义区是教育部确定的语文中考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我区1999年中考语文试题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本区《1999年初中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命题。全卷内容与形式均有较大变化,突出了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考查,具有对学生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2.
课内文本的缺失———一份试卷引发的反思2004年秋季黄梅县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引发了一场大争论。起因是试卷中出现了三道课内文本的阅读考查大题(阅读考查共五大题),分别是:《塞翁失马》、《紫藤萝瀑布》(节选)、《春》(节选)。反对者的主要观点是:不符合课改精神;不合潮流,与中考试题不一致;考不出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这真是被我们所忽视甚至忽略了的一个问题。平时的语文考试如此,那么中考怎么样呢?笔者以《全国最新中考试题精编·语文》(2005版湖北教育出版社王泽芳等编)为蓝本,对其中的35份试卷的阅读文本(除诗歌外)做了一番统…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吸收了近年来比较好的试题特点,既同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吻合,又能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说实话,试题的精彩点虽不多,但特色还是比较鲜明的。一、注重基础性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基本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基础性性质与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真正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读写听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就必须夯实基础,否则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就只能是空中楼阁。首先试题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思路清晰。如1、2、3、4小题的名句默写,7、8…  相似文献   

14.
最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都强调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按照这一要求和结合教育部关于2000年中考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今年的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语文试题的命题在传统的形式和内容上又出现了新的态势。下面,本文就这次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和试卷中体现的命题趋势作简单的评析。  相似文献   

15.
郭趁心 《学语文》2014,(6):42-42
积累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既可以丰富语言,又可以提高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古诗文背诵提出了明确要求,徐州市2013年中考《语文命题说明》也对此作了具体规定。近几年,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中古诗文默写的分值从8分增加到10分,可以说几乎占据了"积累与运用"部分的半壁江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么才能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相似文献   

16.
1999年,是恩施自治州语文中考命题改革的第一年。《1999年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暨高中(中专)招生语文试题》(以下简称《试题》),既充分体现了《湖北省初中语文升学考试纲要》的精神,又真实地反映了恩施自治州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步伐。《试题》由三大板块组成,一是基础知识及运用板块,二是阅读板块,三是作文板块。它的命题特点,首先表现在它全部采用主观题型,完全取消了以前所采用的客观题型。这一改革并不是为了片面地追求时新,而是为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为了促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其次是重点突出阅…  相似文献   

17.
一、中考英语试卷综合分析综观2006年各地中考英语试卷,笔者认为2006年中考英语试卷的共同特点如下:1.严格依纲扣本。各地试题的命制均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各地《中考说明》和初中现行教材,既注重基础,又体现能力的考查,语言知识的考查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既能让学生展示初中阶段学习的成果,又有利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中考语文评价改革始于2005年,当年的第一份课标版试卷,成了全省初中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成了引导全省初中语文教学的指挥棒。从2005到2008年,江西中考语文评价始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从本地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基本稳定的试卷结构和题型,以追求每年10%的创新题为努力目标,充分挖掘语文试题的人文因素,积极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引导语文课堂教学向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试题,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为基本依据,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参考,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相关文件为指导,从我市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和本届毕业生的实际出发,吸收近几年来中考语文试题改革的经验,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既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选拔优秀学生,又能够给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积极的导向,使我市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向着健康向上的、富有活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用题,顾名思义是指联系社会生活,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试题。这种试题既符合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又符合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导向性。因此,在近几年来这种试题逐渐成为各地中考的热门试题。在此谈谈各地中考中实用题的常见题型,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