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于是,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个“超链接”——文本拓展成了一种教学时髦,在有限的40分钟内,资料链接四通八达,视接千载,有的课堂甚至出现了喧宾夺主的现象。为了拓展而拓展,似乎不拓展,课就不丰富,就没有跟上新课程的步伐。笔者认为,这是没有处理好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料的关系而产生的结果。教材是“本”,是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与依据;课外学习资源是拓展,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它应该是课内教学资源开发的补充和深化。  相似文献   

2.
关于陶渊明的思想,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属于儒家,有的认为属于道家;有的认为非佛家莫属;也有采用综合观点,认为外儒内道或外道内儒的。本文结合具体文本研究认为,陶渊明的思想成分较为复杂,主导思想还是儒家思想,并在继承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突破,使儒家思想在陶渊明身上得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文本解读方面有着重大的变化,多元解读已引入了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由于文本的意义充满了未定性,再加上学生个体有着诸多的差异,因而对同一文本解读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在这多元解读的背后也会听到一些不和谐之音。有的教师甚至已陷入了一些误区。笔者认为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应多多关注以下两个方面:文本这一信息本源;社会主导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拓展阅读喧宾夺主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笔者认为:拓展并非弃文本而不顾,而是教师围绕主题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拓展不能走拓展“八股”之路,而应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拓展式课堂也绝不能变成语文教学中的“花拳绣腿”,而应该是实效性和创新性并重。  相似文献   

5.
当前语文课堂有两个误区:一是存在泛问题化现象,问题多但无效,隔靴搔痒,对文本的解读毫无帮助;二是忽视教师的作用,随意学生在同一层面上游走。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倡大家辩证看待生本课堂与深度体验的关系,通过对文本细读来深度体验,以引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组国外小学生网站。这些网站有的针对小学生开发,具有活泼生动的界面、新颖有趣的内容;有的针对小学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对这些网站的浏览,教师可以从中借鉴教学方法,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所启发,更有对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凌虹 《湖南教育》2010,(4):32-34
教材文本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知道将文本置于什么位置;有些教师盲目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无暇关照教材文本,甚至冷落、淡化、遗忘教材文本。其实,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也不能忘“本”,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语文教学只有把“本”留住,把“本”激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备课是教师把握教材,与文本对话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在整合作者思路、学生思路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思路,对课堂情况进行预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完整的备课最起码包括这样三个环节:1、研究教材和学生;2、确定教学思路:3、撰写教案。  相似文献   

9.
“超越文本”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但是,这都应以文本的学习为基础。然而,在新课程实验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超越文本,置课文于不顾,有的刻意地追求“多元解读”,甚至在答案唯一的地方也要拼命地选取多种不同答案:有的离题万里,不着边际地“对话”讨论;还有的旁征博引,千方百计地开发课外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内容与教材文本内容之间存在辩证关系。教学内容必须以文本内容为依据,前者必须尊重后者的基本内容及内含的“三维”教育教学目标,前者的价值离不开后者的存在;与后者的相对静止性、稳定性相比,前者具有灵活性、生成性,更具有时代性,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及相关教育教学资源的结晶。下文以高一《经济生活》为例,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1.
张春 《铜仁学院学报》2003,5(3):13-14,17
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人认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过时了,有的人认为要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就必须否定市场经济;因此,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的实施已走过完整的一年。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认为要真正体现新课标理念并有效实施新课程,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合理开发和应用教学资源;二是科学、有效地使用教材组织教学;三是注重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下面谈淡我对新课标下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教学实践及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在小学语文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由于对文本课程的开发缺乏有力支点,导致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浅尝辄止、未尽人意。教学深度的难以推进,导致学生参与激情不够,这样知识与技能训练就不够扎实,致使机械练习出现、课业负担加重甚至学生厌学。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我认为开发教学资源时,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时,文本情感应是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  相似文献   

14.
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它需要智慧的双眼去发现、灵巧的双手去利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组文本资源,助推学生深入学习;巧用生成资源,助力学生彰显个性;借用生活资源,助力学生探究理解;开发习题资源,助力学生建构认知。这样能营造生活化的探究氛围,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探究与理解所学的知识,加速数学认知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15.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语文学习拓展了无限的空间。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教学资源.不少教师陷入了误区:或者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背离学科本质;或者本末倒置,丢弃文本,忽视文本价值;或者蜻蜓点水,匆匆过场,忽视运用过程……简而言之.仅注重在材料拓展的宽度上做文章,至于怎样把宽度的拓展与深度的掘进有机结合,却考究不多。  相似文献   

16.
教材文本是教师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犯了“理念眩晕”症,片面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不知道将文本置于何位置;有些教师盲目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无暇关照教材文本,甚至冷落、淡化、遗忘教材文本。其实,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也不能忘“本”,否则就是舍本求末。语文教学只有把“本”留住,把“本”激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会落到实处。1.无度的拓展,“淹没”了文本的重点为了体现“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很多…  相似文献   

17.
人的发展潜能是客观存在而又巨大的。而对潜能的开发与实现需要教育来完成。但长期以来就不乏这类现象:许多学生在小学成绩好,可到初中就不行了;有的初中好,到高中又不行了;有的高中好,到了大学却表现平平甚至一落千丈。而像那种本来智力不错最终却绩不如人的更是屡见不鲜。那么,究竟是谁堵住了学生智慧的泉眼,使其潜能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出来,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18.
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读懂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但读懂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读出不同的味道:有的教师读不出所以然,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反复去读,已能揣摩出编者的意图;有的教师研读品思,对教材的编排了然于心。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第一层次的教师占相当比例。农村...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倡导开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并且鲜明地指出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教”教材,意味着教材就是样本,是圣旨,只能照搬,教师成了教材的工具;“用”教材.意味着教材是一种工具,可以取舍,可以编辑.教师可以自主地驾驭。直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实施状况.我们深深感到很多教师已经树立起了新的教材观,在备课时不再囿于教科书,能大胆取舍.合理利用相关教学资源。但是,我们也发现另一种教学倾向:有些阅读课弱化文本现象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实验区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在课堂上只要是与文本内容有关的生成,教师往往十分关注,都会抓住这些生成点大做文章,由此引发开来,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完成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说;课堂上重视与文本有关的生成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正如新课标所说:“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引导学生深入地钻研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