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任建军 《学子》2013,(8):60-61
本文论述了工业设计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设计竞赛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参赛,促进学生自觉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的新模式及方法,为设计竞赛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方高校土建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教学等方面,对土建学科与执业资格制度相适应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提出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师队伍和人才培养综合平台建设、实行产学研有机结合以及提高教师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能力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加强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创新能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加强电子类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大力度开展学科竞赛、加强产学研培养创新人才平台建设等创新型人才培养办法。教学实践证明、构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当前,对教学观念、内容、方法的改革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笔者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探索当前历史时期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并提出将学科交叉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梅英 《文教资料》2011,(15):236-237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操、实训等实验教学环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我校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对策:一是实行实验室建设的项目化管理:二是加强考核,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三是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加强电脑设计实验室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积极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优势学科平台建设情况,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提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思路。以优势学科建设为抓手,以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性人才为优势学科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教学科研与研究生产学研基地建设为基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导师创新团队为先导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探索和实践具有优势学科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2):274-277
作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重要一环的工程训练中心,应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探索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创新人才培养着力点,通过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的综合工程训练体系,建立全方位开放的创新实践平台,引入创客文化,打造创客社团,推动多元协同,产学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师资队伍等措施,努力打造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实践平台,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学科交叉、实践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1334"人才培养模式和"3+2+4"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实践育人平台。该平台在教学科研、质量工程、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前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介绍了在实验室建设方面采取科学规划、深化质量工程、实施实验室建设项目化管理、实验室管理科学化等措施建设实验室,并相应采取设置创新实践学分、在本科生中开展教师指导科研训练、实施项目化实验室开放、将学科竞赛纳入常规教学管理等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方式方法及实践成效。介绍了实验室发展和搭建创新实践平台提升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做法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创新实践能力是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工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科竞赛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了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国各高校探索艺术设计学科办学特色的大背景,本文立足财经类高校艺术设计学科中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采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实证等分析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教育学为学科着力点,分别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提出建设性意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重要的观念转变,在较细致的层面上摸索在财经类高校环境里符合艺术设计专业自身教学规律的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学科交叉、实践创新、协同育人"的理念,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搭建了3个层次的大实践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省级生物物理教学示范中心为常规实践平台,使实验教学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奠定坚实基础;物理创新发明、电子创新设计、生物物理交叉创新和教学技能实训为4个校内学生实践创新平台,提供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舞台;与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构建了社会实践创新平台,促进了学科交叉渗透,完善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形成了"3134"人才培养模式(即3个交叉学科,1个以上项目驱动,3个层次实践创新能力训练,4年实践不断线),应用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构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平台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要适应社会和经济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文章从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教学创新体系角度出发,提出在大学生培养计划中,应以实践和创新培养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筑实践创新平台,为学生实践、课外活动、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以学科竞赛活动为有效载体,着重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化工类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办学的明确目标.本文结合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情况,总结了开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本科人才培养在教学计划制定、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平台建设以及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等方面的一些改革探索与实践及成效情况.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地方院校心理学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心理学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从明确学科方向、优化重组资源、加强合作交流以及走特色创新之路等方面论述了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具体举措;同时,从明确培养目标、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加强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做实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科研创新及实践能力等方面,为提高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科竞赛作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引擎之一,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以安徽新华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提出科教相融、科创相助(科-学科与科技竞赛;创-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科竞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等各个环节,并进行了一系列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该研究对学科竞赛如何融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整合依托"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艺术设计学科各专业知识交叉与融合的特点出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提高相关专业的教学水平.文章主要从宏观教学体系与微观项目(课题)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与探索,通过当前教学机制的改革与专业合作模式的创新,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整合提供可操作性的方法与手段.文章丰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内涵,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探索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关系及内在规律的基础上,解决了强势传统学科内涵扩展以促进专业建设和复合拔尖人才培养以及相应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平台、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问题,构建了多学科交叉的矿物加工复合拔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相比远程艺术设计教育在师生关系、教学媒介、教学方法上发生了重大转变,远程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将学科特点与远程教学模式相结合,在专业设置、资源建设、平台构建、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出符合远程教育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工科建设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结合开放大学办学定位及优势,以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路径:根据建筑行业的产业导向及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利用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和多元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高效便捷的学习环境;校企联动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搭建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通过组建大学科师资团队、推行多导师制,建设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