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现代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说重,是因其语言精练、词藻华丽、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说难,是因其虽“神不散”,但毕竟“形散”,不像记叙文那样完整、说明文那样明白。要教好它,就要针对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将动人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把感隋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深隋的“赏析”中,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隋,掌握出神入化的表现技巧,从而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清人潘克溥编《诗经说铃》犹如一部"诗义大全"。首次立论"诗教肇于唐虞之世";发明诗旨,强调诗教;从"诗无达诂"的思想出发,汇集了汉代《诗序》以来至清代嘉道年间前贤时修说《诗》的思想言论,分类胪列为"正说"、"辅说"、"汇说"、"异说"、"附说",在这些分类取舍之间透射出个人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现代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说重,是因其语言精练、词藻华丽、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说难,是因其虽“神不散”,但毕竟“形散”。不像记叙文那样完整,说明文那样明白。要教好它,就一定要改革教学方法,要针对散文的特点,再现散文的意境,将动人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把感情的清泉引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深情的“涵泳”、“赏析”中,把握文脉,习得语言,领悟其蕴含的思想感情,掌握出神入化的表现技巧,从而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 带着感情 引入意境 意境是散文的生命。教学中若能抓住散文物我一体的意境,散文的主题、感情、技巧等等就都能够带动起来。也唯有如此,才能把散文的思想、感情、技巧讲得深  相似文献   

4.
赵耀世 《现代语文》2014,(7):141-142
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作文教学:"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然而,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正面临学生文章体裁不明晰,情感假大空的尴尬。教师教得"无奈",学生学得"无趣",这严重偏离了新课改要求。要破解这一难题,当推行生态教学。  相似文献   

5.
时秀军 《考试周刊》2012,(16):31-32
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少教多学"模式让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实现双赢,关键是"自以为灯,自以为靠",这种模式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6.
《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法典型的优秀散文,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个经典的"例子",指导学生认真揣摩分析这个"例子",掌握一种"起承转合"的结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说到"起承转合",人们会条件反射般地印象恶劣,受八股文的坏影响,"起承转合"作为一种有用的文章结构方法也随之被人们唾弃,仿佛一提起"起承转合"便封建老朽一般,这是误会。  相似文献   

7.
邵凤森 《成才之路》2010,(17):44-44
《听听那冷雨》是台湾地区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浓浓的乡情、乡愁都注入了这篇优美的诗化散文中。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细细读来,文中的每一个字词无不浸透着作者的乡情、离愁、别怨。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有效教学理念为出发点,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方面研究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通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孔雀东南飞》、《离骚》等教学案例,论证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教什么",即从学生需求角度和凸显语文核心价值角度设置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这是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怎么教",即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持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创新,这是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和保证。  相似文献   

9.
魏加尧 《考试周刊》2012,(26):47-48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颇不宁静"原因何在?"文眼"内涵是什么?怎样确定其主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作者还是趋向于"各种矛盾说",因为她最符合作者的感情经历和心路历程﹐所以倾力在异乡为自己营造了可以安放灵魂的精神故乡。  相似文献   

10.
李美芳 《现代语文》2009,(11):131-133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圣人",《论语》是其思想的结晶,被奉为"经典"。"儒家"是一种学派,不同于西方以"圣经"为依归的基督教等宗教。"儒教"非教,"儒教"之"教"非"宗教"之"教",乃"教化"之"教",同时也具有"政教"之"教"的含义。"征圣"和"宗经"在现代社会仍然不可或缺,同时更应牢牢把握"非教"这一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多次提到"真".无论是抒情,还是写景状物,要讲究一个"真"字,不能无病呻吟或是隔靴搔痒.王国维所讲的"真",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这种境界要求"不隔",要求情感与言词的真实生动.可以说,"真"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重要范畴,也是为我们历代所推崇的一道真理.  相似文献   

12.
散文又被誉为"美文",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这三美正是我们在美读散文中要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散文要"美读",读出散文的随意、自然。散文阅读教学,根本点就在于"反复朗读,品味体验"。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才能体会到散文语言的魅力;只有"品味体验",才能领悟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意境中层层开拓,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明人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柳宗元游记散文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永州八记"大多仅仅用了一个"记",如《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按照常理,《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也应该命名为"西山记"或"西山游记",可是作者为什么在看似简练的题目上再加"始得""宴游"四字呢?细读文本,我们发现在《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此后才知道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这句话告诉我们柳宗元格外看重这次西山之游。  相似文献   

14.
郑海涵 《海南教育》2014,(10):65-66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不教。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之前应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他们"会学"。而"会学"讲的就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了。  相似文献   

15.
对教师的教学而言,思考"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从某种角度来说,"怎么教"属于技术层面,而"教什么",则关系到价值判断和思考。对于"中位数和众数"这节课,如果只是将"教什么"定位于"会求中位数、众数",带来的结果可能只是关注技术层面的练习,这是不够的。理解概念的本质含义比"会求中位数、众数"这个技术更重要,甚至可以说,"会求中位数和众数"也是理解概念中的一部分。"教什么"确定了,再来思考"怎么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大胆取舍,上课才能应对自如,可进可退,把握火候。思考"教什么",有很多相关途径和要素。  相似文献   

16.
彭跃为 《学语文》2014,(4):9-10
如何确定散文教学的内容?我想,有两点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学生的课堂需要;二是散文的文本体式。下面我将针对这两点来探讨真散文课堂到底应该教什么。 一、满足学生的课堂需要 教学,顾名思义,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不能只着眼于自己的教,而不关注学生的学。教师在上课前总是在思考"我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应该学什么"。  相似文献   

17.
散文是生命力长久、文学性极强的一种文学样式,其风采魅力难以一言尽叙!它篇幅较短,题材广泛,笔调灵活。它可以叙事,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可以抒情,在取材、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散文显得更为自由活泼。语文教材中,人选了的名家佳作,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缜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再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凸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说“重”,是因其语言精练、词藻华丽、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说“难”,是因其虽“神不散”,但毕竟“形散”,不像记叙文那样完整,说明文那样明白。要教好它,就一定要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尹侠 《贵州教育》2012,(21):35-37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经历了十年的新课程改革,到了先静下来反思、然后再奋然前行的时刻。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无论是"重教轻学说"还是"儿童中心说",似乎都在关注教师"教"的技术或学生"学"的过程,功利性地追逐"教"与"学"有效性的最大值,而忽视了数学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无论传统的数学教育重"双基",还是因新课标创新地提出"四基四能",其中"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总是处于最基础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芮彭年 《上海教育》2010,(23):59-59
一教书育人,教什么书、育怎样的人,是教师,也是一切关心教育的人都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立足于德育这一内容,我认为《上海规划纲要》德育部分从公开征求意见稿到最后发布的正式文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进步。关注德育要尊重规律、整体构架。我们常说德育要"树魂立根",这"根"和"魂"就应该是底线、底气、底蕴,就是要让学生懂得,  相似文献   

20.
王淦生 《辅导员》2010,(14):14-14
今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在报纸上甫一刊出,便有读者揭露其中一篇为抄袭。那篇以"足不出户,我已到达巴西"开头被南京师大中文系教授骆冬青誉为"一篇说‘不'的奇文",差不多原原本本抄袭了作家李汉荣刊登于2010年第1期《散文》杂志上的长篇系列散文《购物记》中的第一章节:《巴西亚马逊红木地板》。我对照了一下两篇文字,那篇"优秀作文"除了续了个用以点题的80来字的尾巴外,其余部分几乎是对李文的原文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