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第三人称指示语是语用学中人称指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语用学中的相关理论和丰富的语料,着重分析第三人称指示语的历史变迁,并探讨第三人称指示语的一些新的语用现象,从而更好地使用和理解语言.  相似文献   

2.
英语语篇中的语言指示语拾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话语指示和社会指示等五个方面来论述语言指示语的作用,并重点例举说明这些指示语在实际使用中的例外现象。中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语言指示语的了解,从而尽量避免语言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使话语交际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思 《考试周刊》2012,(3):19-20
空间指示语是语言中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它是语言和语境的关系在语言体系中的反映。在叙事语篇中,空间指示语的使用对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塑造、意义构建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借助Levinson的空间参照结构和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对叙事语篇中的空间指示语进行认知性分析,使读者能更好地把握语篇中的空间信息,有助于读者全面地理解整个语篇。  相似文献   

4.
周晓博 《海外英语》2012,(4):258-259,261
汉语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语言形式,是中国悠久古代文化的结晶。鉴于指示语(deixis)在英译汉诗中的大量使用和其所起的作用,分别对人称指示、地点指示、时间指示、话语指示和社会指示在英语译诗和汉语古诗中的不同使用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说明指示语在汉、英语中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5.
张伟华 《现代语文》2006,(12):62-63
指示语是语用学最早选定的研究对象,因为它直接涉及到语言结构和语境的关系,而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正是通过指示语而得以在语言结构上反映出来.指示语一般分作五类,即: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语篇指示和社交指示.在这五类中,最引起研究者注意的是人称指示语.  相似文献   

6.
张萃 《文教资料》2013,(22):6-7
指示语是语言和语境的关系在语言结构中的反应。人称指示语与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任务等相关联,在特定语境中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的社交关系。通过对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的语用分析,发现从语用的角度借助于语境,人称指示代词的运用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刻画及文学作品主题的凸显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指示语是语言中的基本要素,较强的语境依赖性和浓厚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指示语独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对指示语正确灵活的运用,一方面可以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准确适当的示范,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本文试从指示语的几种类型入手,通过课堂实例分析其在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中的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8.
语境和指示语都是语言交际理论中比较重要的常用的术语。语境是指语言交际所涉及到的各种各样不同环境,是交际中相互关联的情境。人们的言语交际离不开语境。而指示语作为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映的正是话语和语境的关系。文章论证即时语境是分析指示语现象的有用工具以及即时语境是怎样使引语中的指示语的解释成为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指示语来源于希腊,指的是任何语言形式用于完成这一"指向",它是用来对当前上下文进行信息编码。指示功能是由那些正式话语的性质所决定,在沟通行为的某些话语中发挥作用,本文从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地点指示语,语篇指示语和社会指示语的语用含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第一人称指示语是语用学中指示语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单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衡量其真假值 ,因为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反映了说话者借助语境 ,对语言编码赋予某种特定的含义指向。探讨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内涵可帮助听者弄懂说者所要传达的弦外之音 ,从而帮助大家更好地生成和理解话语。  相似文献   

11.
《姐妹》是乔伊斯小说的开篇之作,国内外文学评论多从主题研究和叙述特色来分析此小说,其实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来分析《姐妹》的文体特色,则能发现《姐妹》语言的选择与主题思想的体现十分紧密的契合在一起,这对深化理解小说的瘫痪主题以及对乔伊斯作品的深层次地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文学作品风格传译的角度各异.文章以原型-模型理论为基础,拟建立散文体文学作品风格分析与传译的理论框架,其中包括作品本体、作品载体和读者接受三个风格要素.  相似文献   

13.
文学翻译涉及到语言、文学、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文化在民族、历史、地域上存在着差异,文学翻译又是一种历时性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原貌风格和内涵,把握文化的传递与渗透,又要满足译文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尤利西斯》和《达罗卫夫人》为例,分析比较了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与伍尔夫在意识流表现上的以下不同:乔伊斯更多地使用内心独白,语言也更为奇特费解,伍尔夫较多使用间接叙述,语言上风格典雅,文体优美。  相似文献   

15.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不同语言之间达成"相解"。所以,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就特别要注意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思维表达上的特点与差异,注意翻译的忠实与统一性原则。好的翻译是能把原作的优点完全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迁移必然对英语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阐释迁移理论、分析母语在英语习得中的迁移现象,并结合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提出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比分析,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积极引导,在充分理解母语语言模式上修正并建立起正确的英语语言模式;采用原版教材,激发英语学习兴趣;鼓励课外阅读,创造各种学习机会,从而达到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语言交际策略中语言与文化的互动性,并通过语言间的结构层次与理解差异以及思维与表达加以比照,探析彼此间的相互影响。由此可见,在语言学习中采取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掌握语言交际策略,减少语际负迁移,可以缩小与目标语文化之间的社会和心理差距,进而形成比较完善的语言认知体系。  相似文献   

18.
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占重要地位.时至今日,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并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理论: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对比分析假说,心灵主义的迁移最小论和普遍语法理论.母语迁移对二语学习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化四个方面.因此,要合理的运用母语的正迁移,尽量消除或降低母语的负迁移,达到促进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的语体和文体涉及体裁和题材的语言与结构。语体和文体是表达,而翻译也是表达。寻求原作的表达,再从翻译中表达出来,是翻译的核心所在。翻译者在对小说、戏剧、诗歌等体裁进行翻译处理时,必须展示出原作语体和文体的复杂内涵和再现原作的表达形式以及感情基调。  相似文献   

20.
各种教学法对母语的态度大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主张利用母语;一类主张排斥母语.将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错误主要或全部归结为母语这一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而语言的迁移现象又不可避免的成为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障碍.那么,学习者在掌握目标语时究竟应该持哪种态度,本文将从母语的正迁移作用,负迁移的不可避免性及中介语的必然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