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徐希来 《数学教学》2009,(12):3-4,7
二期课改把上海市十二年一贯普通中小学的课程体系架构为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的课程结构.研究型课程是上海市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的能力、合作与发展的意识.针对如何用好教材已有内容,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探究活动,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教材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研究型课程评价的特点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第二期中小学课程教材的改革已经启动,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在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学力观指导下,通过学校教育的三类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为三种学力的培养提供保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开设研究型课程被看做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①在上海,研究型课程已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在高中阶段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上海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根据上海普及12年中小学教育的总体要求,对普通中小学阶段进行了12年一贯的整体课程设计,建立了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高中阶段)为主干,体现基础性、整体陛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其中研究型课程分为两类:单独设置的研究型课程Ⅰ一般以课题(问题)或项目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上海“二期课改”建立了着眼于学生素质培养功能的新课程结构,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一种不同于基础课程、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为了探索适合拓展型心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上海市七宝中学的心理教师们进行了长达5年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5.
付炳建 《现代教学》2011,(7):125-125
我校以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为本,致力于课程建设。在“三级、三类、三维”课程体系下,开齐开足基础型课程,同时统整学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初步形成我校拓展型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6.
上海二期课改建立了着眼于学生素质培养功能的新课程结构,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还提出要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今天我们就如何正确认识与具体实施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以及社会课程资源如何利用来展开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12,(Z2):30-31
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研究(探究)型课程组成了新课程的三大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2010年颁布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改革的目标一是转变学习方式,二是培养综合学力。拓展型课程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以及实践能力提高的有效载体。拓展型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  相似文献   

8.
多元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在日前举行的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探索展示交流活动上,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开出的17节各类课程,给观摩者留下深刻印象。校长刘明介绍说,学校力求为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全景式课程体系,开足17门基础型课程,同时以学科拓展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拓展型课程体系,选修拓展活动突出以社团为抓  相似文献   

9.
学校整合信息技术、劳动技术、通用技术学科,构建了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并积极探索多学科融合,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科学素养。1.基础型课程:注重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我们将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学科、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学科进行贯通融合,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技术,并初步学习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石琢 《科学教育》2006,12(6):9-10
拓展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二期课改在课程标准里设定了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拓展型课程已被提到日程上来。拓展型课程具有广域性、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等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拓展型课程有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因为这是对基础部分的进一步探究;同时更注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11.
中学研究型课程实施已有十多年,在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本文从上海市十二年一贯制普通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研究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及拓展型课程的特征对比中,阐述研究型课程的基本特征,并就某些认识误解的形成作一探讨,提出开展教学指导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2.
拓展型课程是基础型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在初中数学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实施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情、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巧用拓展型课来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季洪旭 《上海教育》2010,(12):51-52
课程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高度重视课程建设,明确提出“以夯实基础,发展个性特长为着眼点,构建可供学生选择的和谐发展的课程;以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为主要生长点,构建重基础、多样化、多层次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模块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案例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平中学语文模块课程的整体构建 (一)模块课程的设置依据 第一,以语文新课标对高中阶段的拓展型课程设置具体内容与要求为参照,建立与基础型课程相匹配的模块教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课程改革从着眼于发展学生素质出发,初步确立了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的课程结构体系。许多学校都在探索并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作为体现拓展型课程的综合实践课,已在不少学校进行了开设尝试。下面就我校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情况谈谈我们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二期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我校加强了艺术课程的整合,重视不同艺术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配合与衔接。我校在体现艺术课程基础性和人文性等共性特点的基础上,既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审美和理解,又重视艺术课程的整体价值,强调艺术的人文特点和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上海于1998年启动了二期课改,紧紧围绕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基础教育的目标,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设计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类功能性课程,在保证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和发展基础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8.
王国彬 《上海教育》2008,(14):13-13
上海是课程改革的领跑人。上海的课改体现了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本质要求,学校课程的设置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属性。设置的课程意图保障学生的差异性得到照顾,这种照顾不仅应体现在拓展型课程中,还应体现在基础型课程中。在学校的规划、德育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改革、教学管理方式改革等方面,上海做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19.
卿平海 《四川教育》2000,(10):22-23
任选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而设置的,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志向,从学校可能提供的任选课程中自主选择修习。任选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它将健步走进中小学,成为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科学抉择。学校课程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基础作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前提是学生在中小学时就应逐渐形成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个性特征。而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和倡导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社会中 ,加强研究型课程的实施研究 ,对于学生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研究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来看 ,中小学课程改革必须走出研究型课程认识和实施中的三大误区 ,同时要设计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功能的树模型 ,让研究型课程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