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菲茨杰拉德在其两部代表作《伟大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中,向读者呈现了父权社会中女性的不同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最终的命运归宿,对这两部小说用女性视角进行解读,对当代社会的两性关系和女性的生存与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她们眼望上苍》和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都向读者展示了黑人女性在父权社会的各种逆境中不断寻求个性解放、探索人生价值的艰苦历程。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沉默较为典型,所以探究女性沉默现象可进一步分析沉默现象和女性成长主题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的《黄色壁纸》一直被认为是女权主义意识觉醒的一部代表作,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女权主义的角度对这篇小说进行解读,从女权与男权社会、父权思想入手分析女主人公女性"我"的主体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4.
《瓦解》是尼日利亚裔美国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尼日利亚四部曲的第一部,其中主人公奥康科深受父权社会的影响,一生致力于做一个男子汉,避免成为像他的父亲那样软弱如女人的人。阿契贝以奥康科的一生为线索,穿插白人文化入侵,描述了非洲部落父权文化重度受创甚至瓦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分析日本近代妇女解放文学代表作《伸子》产生的社会背景,最终得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女性地位的提高促成了《伸子》的诞生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唐传奇士妓相恋题材的代表作《莺莺传》、《霍小玉传》和《李娃传》中女主人公的娼妓形象进行分析。发掘其矛盾性格和尴尬地位的根源,凸显了封建士子对婚恋自由的欲望和父权统治的恐惧,从而折射出唐代士人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7.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旨在以解放女性和拯救自然为使命,探讨文学中父权对自然和女性的统治,深化对父权制文本的批判。拟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十九世纪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之一《米德尔马契》进行文本分析。通过对小说当中形象各异的女性人物的分析,指出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对女性身处父权社会痛苦处境的揭露,对父权制控制女性精神、扼杀女性理想的控诉和发展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8.
戏剧《李尔王》中的父子冲突体现了多重伦理原则。首先,父子冲突体现了社会伦理的演变,父权传统遭到了新思想的挑战,子辈中出现了敢于反抗父权的叛逆者,他们不择手段化解父权带来的焦虑和威胁,并最终在冲突中胜出。其次,父子冲突中对自然法则的崇拜破坏了人类社会文明,力量至上的丛林法则让传统道德伦理蒙羞,使其成为不堪一击的社会稳定遮羞布。从美学原则上看,善恶冲突具有使善者价值更为璀璨的作用,文学往往通过恶来衬托善,并通过恶带来的恶果来反思社会伦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安吉拉·卡特的代表作《新夏娃的激情》既否定了父权文化下的两性关系,也不推崇母权文化激进派所向往的“安息地”,而是表达作者希望通过变性和变装的方式来说明并没有绝对的男性女性之分,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身体都是社会建构的。本文从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角度解读《新夏娃的激情》,进一步论证性别构建、性别表演在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毕飞宇的小说《玉米》《玉秀》《玉秧》(即《玉米》三部曲)揭示了女性在父权社会的生存困境,表达了女性的欲望主题。论文从身体书写的角度分析毕飞宇《玉米》三部曲,揭示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受到的压抑和束缚。在父权文化中,女性身体一直处于“被凝视”的状态,女性在男性的凝视下,对身体进行自我规训,并屈从于父权社会。在《玉米》三部曲中,女性身体的觉醒带来的是对父权社会的反抗,女性企图出卖身体来获得权力,以“反凝视”的方式来揭露男性的虚伪和卑劣,然而结局最终走向失败。毕飞宇的女性身体书写肯定了女性情欲的合理性,表达了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揭示了女性在自我解放的道路上探索的艰难。  相似文献   

11.
《莉莲的故事》是澳大利亚当代杰出的女作家凯特·格雷维尔的代表作之一。根据伊利格瑞的女性写作和福柯的话语理论分析了小说中的男权话语和女性话语及其对抗,揭示了父权体制下的家庭生活和女性的压抑心理以及女主人公主体意识的觉醒,创造性地表达了自我之声和瓦解父权统治的反叛行为。  相似文献   

12.
《红字》是女性追求真爱,挑战清教社会中神权、父权和政权的代表作。小说以红字为主线,刻画了海斯特·白兰在自我改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双重性格:抗争性与妥协性。小说的深刻意义在于体现了海斯特·白兰对社会的改造: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对真爱的追寻,改变了人们对红字的世俗看法,并赋予它更多反映女性精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菲茨杰拉德被称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和"20年代的编年史家"。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等长篇和短篇小说对美国梦的破灭做了深刻的揭示,对"一战"后的美国社会进行了有力地批判。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菲茨杰拉德研究,大多还集中在"美国梦破灭"、小说技巧等方面的主题,但若用女性主义批评的观点来解读菲氏的作品,就会发现作者强烈的父权思想。  相似文献   

14.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文坛巨星麦卡洛的代表作之一,在该小说中麦卡洛主要讲述了牧场工头女儿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故事。在明知神父是不可以拥有爱情、不可以结婚的这一禁锢下梅吉和拉尔夫最终还是冲破了樊篱实现了灵魂和肉体上的结合。梅吉对传统的父权的反叛背后有着特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5.
《觉醒》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性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小说出版时遭到了各种抨击,直到女权运动兴起后才得到广泛的关注,现当代的批评家也从各个角度对小说进行分析。文章从审美的角度,运用博克和康德的崇高理论,分析《觉醒》结局中引起崇高感的两种力量,即艾德娜对父权社会的绝望和无意识对母亲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以冷漠、怪诞的写作风格著称的奥康纳小说折射的美国文化,还是儒学思想代表的中国文化,都充分体现了父权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深远影响。奥康纳小说《智血》、《枫林树景》和《好人难寻》,不仅揭示了当时文化背景下父权对子女的压迫、奴役,也表现了敢于反抗父权、漠视男性主权地位的人物形象。而儒学文化中无数经典形象大多衬托了父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父权制在两种文化中的折射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中国女性更要挣脱父权的束缚,打破对父权的盲目屈服,自尊、自信、自强地面对生活,实现自我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在其代表作《大地》中深刻揭露了儒家思想之糟粕,主要表现为儒家思想支配下的父权和夫权制度。《大地》中描写的杀婴的恶习剥夺了女性的生存权,裹脚的陋习剥夺了女性的行动自由权,包办婚姻和纳妾的习俗剥夺了女性追求幸福的权利。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她父母的婚姻让她认识到父权制度下女性的悲惨命运,从而构成了她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之成因。我们惟有客观公正地看待儒家文化中的流弊与渣滓,认真地加以修正与改造,才能完成更高层次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真实反映父权社会下女性形象的一部短篇小说,威廉·福克纳通过该小说向读者展示了昔日美国父权社会吃人的现象。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以及对当时父权社会的剖析,艾米莉的形象不再仅呈现出僵化的没落南方贵族形象,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反抗精神。虽然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父权社会的牺牲品,但是艾米莉最后挣扎中所体现的悲剧美是感人至深的。  相似文献   

19.
朱春梅 《海外英语》2014,(18):234-235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真实反映父权社会下女性形象的一部短篇小说,威廉·福克纳通过该小说向读者展示了昔日美国父权社会吃人的现象。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以及对当时父权社会的剖析,艾米莉的形象不再仅呈现出僵化的没落南方贵族形象,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反抗精神。虽然最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父权社会的牺牲品,但是艾米莉最后挣扎中所体现的悲剧美是感人至深的。  相似文献   

20.
《女勇士》中的女性主义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盛 《文教资料》2013,(2):15-16
美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代表作《女勇士》中表现出了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表达了对受压迫女性的同情、对理想的两性关系模式的向往和对父权制度的控诉。本文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汤亭亭的女性主义写作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