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彪 《青年记者》2022,(18):9-11
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作为传统舆论研究中的两个主要关键话语,在新时代出现了一定的指导局限性。本文认为舆论生态与舆论治理是有效解决当下舆论现象复杂多元的有力视角,并在对传统舆论观只关注单向度的信息维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从信息、情绪、关系、行为四个层次构建大舆论观。大舆论观的提出对舆论治理具有重要的范式转向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治理中舆论治理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舆论的重要性逐渐被新闻传播学界意识到,新闻学界分别在舆论理论研究和实际的舆论调查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舆论学理论研究目前只有不多的人在做,多数人专注于眼下各种实用性的舆论调查。一些调查对什么是舆论把握不当;面对舆论、舆情,如何划清马克思主义舆论观和法西斯主义舆论观的界限,认识不清。习近平强调宣传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个"势",包括舆论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正视和尊重舆论是把握、引导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在媒介融合和媒介社会化大环境下,广告舆论和新闻舆论一样成为信息传播和话语表达的重要工具,广告舆论的功能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广告舆论研究的社会意义凸显。本文归纳了广告舆论研究状况,梳理了广告舆论研究的不同语境,提出广告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媒介融合、广告传播、舆论形成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析广告舆论研究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4.
谢加书 《中国出版》2014,(19):46-49
新媒体舆论是网民通过新媒体就公共事务发表意见和建议而形成的有倾向性的意见,是网民民意的体现。与新媒体舆论相关的是传统媒介舆论等,“媒介舆论是指通过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舆论。它包括各种传播媒介,尤其是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刊登的言论、来信、社会讨论、社会调查、民意测验等”。[1]媒介舆论和新媒体舆论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新媒体舆论的主体是网民,没有严格的把关人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多元多变。而媒介舆论载体是传统大众传媒,媒介舆论主导权掌握在把关人手中。同时,新媒体舆论和传统媒介舆论之间体现为相互影响、相互转换关系。民众意见可通过新媒体形成新媒体舆论,新媒体舆论逐步壮大,被党报党刊等关注,就可转化为媒介舆论,二者合二为一。当然,媒介舆论受到压力,也可能在新媒体中兴起,变为新媒体舆论。  相似文献   

5.
在舆论表达与舆论引导这一对矛盾之中,舆论引导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构建健康和谐舆论氛围的主导力量;舆论引导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两者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和持续保持。因而,探寻影响舆论引导效果的主体因素,并进而改进其舆论引导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研究发现,在以新媒体为驱动的媒体融合时代,影响舆论引导效果的主体因素有舆论引导者的互联网思维水平、舆论引导者的新媒体传播素养、舆论引导者的互联网文化引导艺术、舆论引导者的互联网内容生产质量以及舆论引导者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意义诠释技巧等诸方面。只有坚持转变思维,更新观念,雅俗共赏,才能达到释疑解惑,近悦远来的舆论引导效果。  相似文献   

6.
邴正 《中国记者》2013,(1):47-48
这是一个多媒体的时代,也是一个多元舆论场交叉互动的时代。在协调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关系时,一定要重视官方舆论场内部各不同舆论场之间、民间舆论场内部各不同舆论场之间、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之间多边互动的复杂关系。要学会面对多元舆论场的分化与整合的工作。争取有合有分的多样化舆论引导策略,才能把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龚婷 《东南传播》2016,(5):148-150
梁启超对舆论有深入的研究,曾凭借在报纸上所造的健全舆论掀起了中外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梁启超的舆论思想包括舆论的定义、舆论与舆论领袖的关系、健全舆论的要素与舆论领袖的伦理道德以及舆论领袖引导舆论的策略等问题,尤其是他对舆论领袖提出的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等这些道德要求对今天"互联网+"时代下增强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梁启超还建议舆论领袖采用忠告、向导、浸润、強聒、见大、主一、旁通、下逮等这些方法引导舆论,这些研究对新形势下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公信力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媒介融合关键问题
  媒介融合建设以主流媒体为核心的多元舆论场。当前舆论场的确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缺陷,包括:传统媒体在舆论场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官方舆论场在重大事件中缺乏引导力,民间舆论场以微博为主导和驱动,舆论场中缺乏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媒介融合环境下舆论引导的难度增加等等。面对这种态势,我们认为,“两个舆论场”的弊端正在凸显,媒介融合过程中有必要推进“三个舆论场”的重构。这三个舆论场分别是:由党和政府主导的官方舆论场、以都市类媒体为核心的大众舆论场以及由网民主导的民间舆论场。  相似文献   

9.
舆论改革,除了普及舆论知识以外.最重要的是更新舆论观念,改变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陈腐观念和违背舆论规律的做法。舆论改革同各项社会改革一样,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舆论机构、舆论管理,又涉及舆论的主体、对象、功能和舆论的环境等等。在当前,主要应当抓好以下三条: 一是改舆论主体的一元化为多元化。按照词书上的解释,舆论是“众人的舆论”,具体点说,舆论是众人在某种利害相近的事情上大体一致的议论。作为  相似文献   

10.
党报舆论引导的动因及舆论引导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党报不断探索舆论引导艺术,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日益成为舆论引导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当前对舆论引导的学术探讨中,经常会遇到诸如“为什么要进行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否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殊现象”、“是否所有的舆论都需要引导”等问题,本文从舆论引导的动因和舆论引导价值的概念出发,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网络媒体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传播的认知,其传播情境便利而复杂,呈现多样性特征。网络舆论与传统舆论相比也更加复杂和难于把握。分析网络舆论的概念,对网络舆论的构成要素进行剖析,在肯定网络舆论的积极建构价值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当前网络舆论在其四个构成要素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提出要理性认识网络舆论,对网络舆论要加强引导、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舆论冲突弥漫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大至国际舆论冲突,小至群体舆论对立,时时可以看见舆论对峙。人们为了达到不同目标,不仅需要意见相融,而且在利益无法协调时,就以无休止的争吵、激烈的辩论参与舆论冲突。一、舆论冲突的形式舆论冲突是指两种舆论陷入尖锐对抗的状态。舆论差别,只是意见内容不一样,二者仅采取缓和的意见交流方式。舆论冲突以不可调和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一方压倒另一方为结局。不同组织、阶级或国家的信念、愿望和追求不同,他们的意见就不可能和谐一致。当对立意见扩大到一定范围,以至在两个国家、两种不同公众中形成,往往呈现出舆论冲突。舆论冲突有一个形成过程,只要意见分歧长期  相似文献   

13.
郑爽 《今传媒》2024,(2):116-119
公共舆论中的情感表达是引导舆论的有力方式,但是在舆论引导实践中,部分媒体对情感表达持负面态度,认为不该把情感表达作为舆论引导的方式。因此,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阐释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分析了部分媒体舆论引导中情感表达存在的误区,提出应从情感建立、情感共鸣、情感强化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新型舆论治理观,从而提升主流媒体在舆论场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舆论效能的转化是指将以舆论自主状态为特点的热舆论转化为以舆论控制状态为特点的强舆论,实现维护公共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网络媒体中网络谣言、信息失真、报道失衡、舆论审判、公众跟风盲从等现象对舆论效能的转化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需要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发挥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从而减小网络媒体在舆论效能转化中的制约作用,发挥舆论的监督与引导力量。  相似文献   

15.
舆论引导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的舆论引导需考虑公众细分,以公众在舆论中的表现方式及卷入度为细分维度构建细分矩阵,可将公众划分为潜在舆论领袖、表意舆论领袖、行为舆论领袖、一般潜在公众、一般表意公众与一般行为公众.在监测、分析、影响舆论的全过程中,须识别不同类型公众的特性,把握舆论形成的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传播模式与传播策略,以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舆论方向的重要信息源,网络舆论控制在引导、规范网络舆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网络舆论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在认真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符合网络舆论规律的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舆论,是指相当数量的个人、群众和组织,对公共事务所发表的倾向性一致的意见。新闻舆论是舆论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一切舆论中,它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充当着舆论领袖的角色。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领袖角色作用,是新闻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那么,新闻舆论导向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在新闻舆论导向中要时刻牢记党性原则。 在社会主义国家,传媒是党的喉舌,担负着传播党的方针政策的重大政治任务。因此,传媒在新闻舆论的传播中,必须以传播党的方针政策为首要任务,使新闻舆论在群众舆论和社团舆论等舆论中,始终起着领导和领袖的作用,而不能盲目地跟着其它舆论转。在群众舆论和社团舆论等其它舆论与党的方针政策相吻合时,要善于将这些舆论集中放大,造成更大的舆论威力,以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引导社会潮流朝  相似文献   

18.
李明德 《青年记者》2022,(18):28-31
舆论所涉及的个体成分会使其不可避免地成为“感性的舆论”,而舆论素养作为理性的产物,能对其非理性走向起到中和或阻遏作用。智能媒体以其“平权”属性给予舆论空前的生存宽容,舆论素养的重大意义就是以高度的理性自觉驱动行动来回馈这种宽容,确保媒介空间清朗可控。面对未来智媒形态的新变革,舆论素养养成要充分观照舆论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舆论立场与面向的考量、舆论倾向性的精准把握、负面舆论的免疫力提升、养成对象的类型化管理等方面多措并举,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之以传统媒体的"把关"对舆论形成强有力的控制,新媒体使人们在舆论的形成、舆论焦点的关注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舆论引导难度增加。本文集中探讨了在舆论生成过程中以网络受众为代表的受众特征,进而提出从关注受众个体利益、巧妙运用"议题设置"、政府主动发布信息三个方面有效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里,舆论达一概念被广泛使用,出现过数百次。从他们对这一概念的运用看,舆论是指一定范围的人群对某些具体事务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来的意见和情绪。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舆论的力量。恩格斯曾写道:“世界历史——我们不再怀疑——就在于公众舆论”。“争夺对德国舆论的统治地位即争夺对德国本身的统治地位”。①舆论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有不同的范围和层次。就地区而言,马克思恩格斯使用过欧洲舆论、英国舆论、莱茵地区的舆论等等概念;就阶级、阶层而言,他们也使用过工人舆论、市民舆论、资产阶级舆论、庸人舆论等等概念;就党派而言,还使用过党的舆论、工人内部各派的舆论等等概念。与报刊相联系的,除了它所代表的阶级或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