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劝阻     
口语话题小朋友们,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不文明,甚至有安全隐(yǐn)患(huàn)的行为,怎么办呢?咱们一起来交流怎样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真诚地劝阻别人,避免一些危险事情的发生。口语支招劝阻别人时,态度要诚恳。要跟对方讲道理,用恰当的语言说清不正确行为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张晶 《小学语文》2009,(7):98-100
【设计思路】《学会劝阻》是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交际内容,教材中的插图,再现了学生的生活场景,教师应巧妙地利用好插图,努力地创设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劝阻的兴趣,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想象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在练习劝阻的实践中获得成功。学会劝阻别人,初步掌握“劝阻”这项与人交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校园突发事件频发<<<2007年11月30日下午4时左右,上海市崇明堡镇中学高三(5)班正在上自习课,教室里没有老师,十多名身份不明的校外人员冲进教室,殴打一名学生,眼见同学被打,两名学生上前劝阻,不料惹火烧身。对方拔刀就砍,其中一名学生轻伤,另一名学生双手及背部被砍三刀,手筋被砍断,被紧急送往医院。  相似文献   

4.
私欲     
上帝劝阻不了恐龙,能劝阻得了人类吗?  相似文献   

5.
学会劝阻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学生在交际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劝阻的要领,做到态度诚恳,以理服人,培养学生见到不良的行为能主动上前劝阻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交际欲望员.假如在生活中看到一些不正确的行为,你愿意去劝阻吗?你会劝阻吗?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劝阻不文明的行为,掌握劝阻的要领,将劝阻的本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懂得:对别人正确的意见要乐于接受,对别人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要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七日,第一个教师节刚过六天,邱北县腻脚区鲁底乡出现了一起严重的殴打教师事件。这天正逢鲁底赶集。下午四点半钟左右,在鲁底街上,普家全与李家候俩人已酗酒划拳多时,酒兴正浓,互相添酒加菜,双方都企图将对方灌醉。鲁底乡小学教师普家平同志目睹此状,就好意劝阻说:“算了,不要再划了,醉倒哪个都不好……。”说  相似文献   

8.
劝阻辩沦     
有时,劝阻是件很困难甚至很危险的事。比如在封建时代,因为劝阻皇上而白白掉了脑袋的事,就层出不穷,历朝历代皆有。  相似文献   

9.
天才警察     
我有两个弟弟,他们两个只差一岁,一样的光头,一样的犟脾气,连手劲都差不多大,又是相互不服气,所以妈不在家时我就得当警察,保卫家中安全。他们两个每天都可能爆发战争,比如走路都是大摇大摆的,不小心就撞到一块儿,然后就吵起来,质问道:“你有什么了不起?”相互都这么说同一句话,可是人却慢慢逼近,大有推翻对方的意思。这时,如果出个一般化的警察,不用说,根本劝阻  相似文献   

10.
"不要太A"句式通常是一个表示劝阻、告诫的否定句式,然而在目前的使用中,它不仅可以表示劝阻告诫,还可以表示赞美褒扬.本文对"不要太^"句式的两种不同用法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学生在交际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劝阻的要领,做到态度诚恳有礼貌、以理服人,并增强学生见到不良的行为能主动上前劝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学生在交际中自主探究并逐步掌握劝阻的要领,做到态度诚恳有礼貌、以理服人,并增强学生见到不良的行为能主动上前劝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劝阻不文明的行为,掌握劝阻的要领,将劝阻的本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懂得:对别人正确的意见要乐于接受,对别人及时的提醒和帮助要表示感谢。教学策略联系生活,巧设悬念,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研讨案例、互动表演、讨论评议中习得劝阻的要领,并将课内所学运用于实践,不断巩固提高交际能力。教学片断一:巧设悬念引主题师:(上课铃响,教师故意迟到一会儿,生疑惑)哎呀,对不起,同学们!老师刚才正在处理一件事,上课铃响了,还没处理完呢。(迟疑片刻)这样吧,就请你们帮老师出出主意吧。事情是这样的,刚才有一个孩子拽着另…  相似文献   

14.
一天午自习,我刚走到教室后窗口,就听到教室里有桌凳的摔倒声,同学们的惊呼声,还有班干部的劝阻声。我立刻意识到:班里出事了。于是我急走几步,赶到教室。看到我的出现,班里马上静下来,两位正在扭打的学生也立即停下,但双方都还拧着脖子怒视着对方。我一看形势,双方火气还真不小。于是我面对同学们,平静地说:“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写作业,王强、张政到休息间。”到休息间后,王强、张政似乎感到很委屈。当我让他俩分别给我叙说打架经过时,双方不断争辩,试图把责任都推给对方。不过在他们的辩解中我还是了解了事情的大概。王强和张政背靠前后坐,…  相似文献   

15.
开庭 审判长:岳阳楼区实验小学“学生模拟法庭”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今天,在这里公开审理刘鑫与龙泉两人医药费赔偿纠纷案,现在开庭。(核对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身份。) 法庭调查 原告龙泉陈述诉状:2003年2月26日第二节课下课,学校发电影票,被告刘鑫在教室里又是叫又是喊,并拿着电影票使劲挥动,我上前劝阻,他不听,竟用电影票把我的右眼划伤,我用去医疗费、就诊交通费、营养费414元,还请了两天病假,我要对方赔偿我的这些费用。  相似文献   

16.
一、个案概况 彤彤(化名),女,8岁.2011年9月入学就读一年级.在入学一个月期间,出现了如下症状: 不听别人说话,注意力涣散;上课乱动,跑进跑出,不听劝阻,处罚无效;不喜欢做作业;写字慢,常超出格子外;阅读、做算术特别困难;经常忘东西,丢三落四;手脚笨拙,容易跌倒;运动能力差,跳绳怎么也学不会. 二、问题概述 1.注意力不足:常常无法长时间专注于所做的事情或游戏上,别人和她说话,她从来不看对方,也不注意听.  相似文献   

17.
在制止他人的不良行为时,我们既要达到劝阻的目的,又要使对方不过于难堪.这时,我们运用口语交际的语言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交际场景] 一个同学在墙上乱涂乱画. 甲:你画吧,这是"墙面艺术",你看建筑工地的围墙上,很多人都在上面画画.等你练好了,说不定会有广告商请你绘画呢! 乙:我建议你在自家房子的外墙上画,这样别人就没话说了,你爸爸也不会打你的屁股. 丙:可惜你不是神笔马良,你要是马良就好了,就能想要什么就画什么.画一棵摇钱树,你家的钱就用不完啦!  相似文献   

18.
正《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六下的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储备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一个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劝阻吴王,说服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的故事。文章以对话为主,叙事生动传神,突出前因后果的照应。如果说吴王攻楚是因,那么少年智劝是果;如果说少年智劝是因,那么吴王取消攻楚又是结果。文章前后勾连,一线贯通,脉络分明,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吴澄 《现代语文》2016,(4):108-111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释义及用例是其主体部分,一直受到词典编者和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拟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特点及其例证的特殊性出发,以HSK六级词汇"劝阻"一词为个案分析,采取基于语料库的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总结出其在《国家语委语料库》中的基本用法搭配,然后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得出其在语料库中的典型用法。最后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四部具有代表性的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中"劝阻"的释义用例情况,发现这四部词典的释义用例存在以下问题:1."劝阻"的典型用法搭配情况参差不齐;2.用例不够丰富,缺乏多样性,不能满足读者需求。  相似文献   

20.
毋与勿     
"毋"音wu,"勿"音wu。两个词都是副词,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但是,"毋"多用于书面语,如"请毋妄言、宁缺毋滥";"勿"既用于书面语也用于口语,如"切勿倒置、请勿胡言乱语"。用在标牌上或仓库、房门上的禁止语或劝阻时一般用"勿",如"请勿攀摘花木、请勿吸烟、请勿入内、非请勿入"。另外,它们的搭配不同,用"毋"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