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现代派美术作品五花八门、纷繁复杂,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能在欣赏课上清醒地“阅读”现代派美术作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阅读”现代派美术作品的时候,应打破以往的神秘主义,要静心介入,用心去读,在尊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作品  相似文献   

2.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程度。  相似文献   

3.
美术欣赏教学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视觉审美享受和美术文化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对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有所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美术欣赏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探讨的是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的比较欣赏法。  相似文献   

4.
杨廷国 《福建教育》2007,(7):114-114
一、画“什么内容”的训练 美术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画种不同,反映的方式有别。因此,必须让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前懂得美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积累生活素材。一开始对学生进行的应是“有内容可画”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漫话剪纸欣赏课教学郑永勤,杨佩文剪纸欣赏课,是美术学科课业形式之一,是指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想象、鉴别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精神活动来正确认识美术作品。欣赏内容包括中外美术史上的主要作品,中国现代美术作品和中外优秀儿童画作品;组织形式有专题...  相似文献   

6.
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美术作品选登教师…  相似文献   

7.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简称全国美展),是中国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每五年举办一次。自1949年7月举办第一届全国美展以来,今年已是第十一届。  相似文献   

8.
民间美术作品是指那些“最生动”、“最丰富”也是“最单纯”的植根于农村或乡镇生活的美术作品。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满足生活实际需要、表达思想感情、美化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民间美术作品欣赏作为美术欣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以“威严的门神”一课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进行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  相似文献   

9.
美术作品的形式,就是内容的存在方式。而风格则是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而在整体上呈现出的独特的艺术特征。对美术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是美术欣赏和接受中的重要内容。从审美角度把握作品风格,需要结合一定的美术发展史、美学思潮、艺术观念、创作方法流派演变等知识。  相似文献   

10.
王永刚 《新疆教育》2012,(14):62-62
中专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q-内在的精神含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要培养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态度、审美情趣、审美标准以及对作品形式、结构、语言特征、风格等等的感受力。本试图通过分析构图概念、形式、手法、剖析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的主要地位及其作用,从而引导读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从作品画面的主体——构图统帅作用去领略作的匠心独运,加深对美术作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于西方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进行了探索,认为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评估美术作品的优劣性。在此过程中,美术评论和美术史彼此促进,又帮助我们去感知和理解那些真正的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改革中,要求学生具有美术作品鉴赏的能力,而美术作品的鉴赏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有情感的投入。“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体验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理解、联想、鉴别及评价的过程,是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它不仅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高中美术鉴赏课应充分挖掘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丰富内容和深刻人文内涵,引领学生走近美术作品,在审美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更准确地感受美术作品、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6.
孙奎浩 《山东教育》2001,(29):48-48
美术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有机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神兼备”。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由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所构成的完整统一体,它们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内容是形式的精神内涵,形式是内容的物质外观。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去品味的。一般的,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是从外部形式美的感受开始,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逐步体察表面形象的深层含义。由此可见,美术欣赏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第二是对作品内容美的欣赏。  相似文献   

17.
幼儿美术鉴赏是指通过让幼儿对各种美术作品的感知、叙述和分析,初步懂得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能对美术作品作出自己的评价,扩大审美视野和丰富审美情感.据此,在美术作品内容选择和方法运用上应注意: 一、幼儿美术鉴赏的内容 1.经典美术作品(历代和当代). 经典美术作品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产,这些财产不仅可以陶台人的情感,而且可以启迪人的思想,对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鉴赏的对象和内容除了绘画,还应该包括雕塑、陶艺、建筑等三维美术作品(图1).  相似文献   

18.
美术作品是儿童表达自己情感体验与生活经历的直接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的美术作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进而借助艺术治疗帮助那些在生活中感觉抑郁或困惑,甚至有心理疾病的儿童。  相似文献   

19.
李明煜 《考试周刊》2014,(69):185-185
<正>就整个美术活动过程来讲,美术活动包括美术创作与美术欣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作品只有通过人们的欣赏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完成自己的使命。因此,美术欣赏不仅是简单的观赏、观看,还要赋予美术作品"第二次"生命,让美术作品真正成为现实的美术作品,体现它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一般学生而言,对于美术作品只是一种表象上的认知,其实并不能达到可以欣赏美术作品的  相似文献   

20.
美术作品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基本特征,美术形象自然成为了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实现某种理想的终端形态。艺术作品的日的是表现基本的或显著的特征,比实物表现得更完全更清楚。艺术家对基本特征先构成一个观念,然后按照观念改变实物,经过这样改变的物就与艺术家的观念相符,就是说成为理想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