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分)(一)古诗文默写(7分,每空0.5分)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赵翼在《论诗》中赞美人才辈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五柳先生传》中表现五柳先生志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渡荆门送别》写山势与流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苏轼在《浣溪沙》中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现自己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2.
杜甫诗三首(略)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按要求填空。(1《)望岳》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望》中描写国都沦陷后变得残破不堪、满目荒凉、唯有山河依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诗中多用对偶句,请找出杜  相似文献   

3.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1.默写 (l)《观刘麦》中写天气炎热的句子是:_ (z)《望洞庭湖赠张巫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 古语的诗句是: (3)《醉翁亭记》中描写春、秋的句子分别是:_ (4)“洞庭湖月夜图”指《岳阳楼记》中的_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作者同情广大老 百姓和其博大胸襟的千古名句是: (6) ,不知日之人。 (7)古今诗词中常有巧用数词并且形成对偶的现 象,例如王湾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相信喜 欢吟咏诗词的你能再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来,请把 它写在下面,并写出其作者。 2.下面词语中音、形、义全对的一组是() A.慨(k击…  相似文献   

4.
刘慎吉 《山东教育》2002,(35):28-28
人教版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三册,对杜甫《春望》诗句“烽火连三月”中“连三月”注解为“接连三个月,即整整一个春天”。笔者认为此注解欠妥,值得商榷。 烽火:1.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2.比喻战火或战争。 (《现代汉语词典》) “烽火连三月”中“烽火”的含义显然是烽火的比喻义,诗中指安史之  相似文献   

5.
杜甫的《春望》是五言律诗的佳作。诗人眺望真实的自然景物,眺望国家的真实现状,在眺望中流露真实的情感。诗人期望家中平安,期望国泰民安,以及守望着内心之情。《春望》中"望"字统摄全诗,眺望真实之景,期望想念之事,守望内心之情,融情于景,融情于事,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爱国之情和思家之情。  相似文献   

6.
杜甫的《春望》一诗出现不很久,就蜚声诗坛,誉满天下。千百年来,它脍炙人口,众口皆碑。对于《春望》的诗句的内容,历代的文人有许多精辟独到的阐述,而少有理解上的歧义;尽管历代的学者对《春望》的推崇程度不一,但对它的主题,看法倒是比较一致,都认为是杜甫爱国忧民、恨别思家之作。前段时间,读了社诗专家傅庚生先生于去年出版的《杜诗析疑》一书,我得益非浅,的确释去不少多年一直存在的疑窦;但对其《春望》一诗主题的论述,却不敢赞同。现将我自己的粗浅看法提出来与傅  相似文献   

7.
一、积累运用(20分)1.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古诗文中的句子。(7分)(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2)郦道元《三峡》中引用的两句渔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白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的意境相似。(3)无数英烈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有英名,请用文天祥的两句诗赞颂他们的壮举:________________。(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从你所积累的古诗中选出两句表现“百姓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配画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请欣…  相似文献   

8.
一、识记类默写 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随风潜人夜,一 2.一草色人帘青。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一 4二铁马冰河入梦来。 5.旧时茅店社林边,一 6二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理解类默写 (一)根据句子意思,写出诗文原句。 1.《陈涉世家》中,表现出陈胜蔑视权贵的叛逆性格的一句话是:“!” 2.(l)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描写春雨特征并含蕴哲理的诗句是:“ (2)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描写了两山对出、一叶江帆由远而近的动态美的诗句是:“ (二)联系上下文,写出替代内容。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的是:“ …  相似文献   

9.
文学语言中有一种现象,即用近乎相反的语言可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言若反而情相类。如同是言愁,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杜甫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都是借头发来说,却一“长”一“短”。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之友》2006,(8):30-33
第一部分(一3题12分) 1.用古诗词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①兼蔑苍苍,白露为霜。,在水一方。(《诗经))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李爆《相见欢))③自经丧乱少睡眠,(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④,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每空l分,共4分)①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一文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以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______O②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含有“草”字的完整诗句: 3.《名人传》是《语文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每小题2…  相似文献   

11.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 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这两句诗是: 京市海淀区) (北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情感色 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与“眼前” 独有的枪然与凄苦。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这两 句诗是:_,。(吉林长春)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 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广西自治区) 4.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句“ 与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广西北海) 5.杜甫在《春望》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 痛,表现他爱国、眷家…  相似文献   

12.
《望岳》是唐朝诗人杜甫青年时代的一篇杰作。多少年来,对诗人《望岳》之“向岳而望”还是“登岳而望”问题,众说纷云,意见不一,不少学者在对“望”的立足点的理解上大都持“向岳而望”说,如肖涤非先生、朱东润先生认为该诗作者当时没有登岳,只是向岳而望。而夏松凉先生《<望岳>解说》(见夏先生著《杜诗鉴赏》)一文就认为“本篇是登山远眺之作”,可惜,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13.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诗文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篇优秀之作。因为该文“自况”、“实录”之特点,写作时间的确定就显得极为重要。这里主要从《五柳先生传》中所表现的人物生活状况,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和社会理想三方面展开论证,提出了《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晚年所作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CAI是盐     
教办在我校举行优质课大赛,其中有两堂课让我至今难忘。一位老师上课前10分钟在操场上散步,很是悠闲,一位老师上课前10分钟搬这搬那,很是忙碌。前者课堂片断简录:《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谁的诗句? 生:陶渊明。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  相似文献   

1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是诗人杜甫在春天写下的诗句,表达了他一种雀跃盼望的欣喜之情。在我们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跨进又一个新的春天的时候,以朱俊杰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的著述《湖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三十年》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装帧精美的厚厚的两大卷摆在案头,飘着清新的油墨香。  相似文献   

16.
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 (人教版 )里有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 ,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所写的一篇自传 ,是陶渊明“归隐”思想的反映。但是 ,依愚之见 ,《五柳先生》这篇文章并不适宜作为初中语文教书的范文。这主要是出于下面几点考虑 :  一、文章的主题思想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  《五柳先生》一文通过对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等的描述 ,表现他清高洒脱、安贫乐道的思想。可是我们看到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更多地创造财富 ,令自己生活富足。如果人人都像五柳先生那样安贫乐道 ,我们哪里还用得着改革开放 ?我们国家…  相似文献   

17.
[单元概说]这一单元课文反映的是古代生活。从内容上说,《三峡》以凝炼之笔描绘三峡奇异的自然之景。《记承天寺夜游》以日常生活的小片断来表达人生感悟。《闲情记趣》以童心写童趣,道出物外之趣。《周处》叙述了周处悔过自新来劝诫世人。《晏子故事两篇》选取了两个小故事,显示晏子机智善辩。《诗五首》中的《使至塞上》勾勒大漠奇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将友情交付多情之月;《春望》染情于物,忧国思家之情力透纸  相似文献   

18.
章念 《现代语文》2009,(5):148-148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有《五柳先生传》一文。经再三研读后,笔者认为此文对“曾不吝情去留”一句中“吝情”与“去留”的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3课是三首七言绝句,分别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三首诗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但因三位诗人写诗时的心境彼此不同,从而三首诗所选用的物象和寄托的情思也各自相异。通过对三首诗的对比赏析,我们可以挖掘出深藏于其中的内涵和美学意蕴。(一)三种心态:“喜春”———“惊喜”———“伤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诗题题眼为“寻”,诗人因寻找春天而心情轻松,因找到春天而心花怒放。因而四句诗描画的是一幅洋溢着欢悦、欣喜和畅快之情的“喜春图”。你看,大自然…  相似文献   

20.
林悦庆 《陕西教育》2003,(10):29-29
一、副词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如“又”这个副词,看似平常,用到诗句中却使诗句情趣盎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西山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这些诗句中的“又”,或使作者对事物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或传神地流露出作者的惊叹狂喜之情。倘若把“又”改为“已”等,那么诗旬显然会逊色不少。正是“又”字使诗句更进一步感染了读者,激发了读者的共鸣。不仅诗人如此,著名作家对副词的使用也是一丝不苟的,如《“你们想错了”》一文:“我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