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第25题: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带不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改写为: (2)提示语:(阅览室内)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改写为:  相似文献   

2.
仿写句子是高考题型中的保留节目。她句式灵活,逻辑性强。或文采斐然,字字珠玑;或警策锦心,促人深思。主要检测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整合能力。现就一次调研测试中相关的题型的具体事例分析之。题目: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生动形象而不失原意。提示语:(驾驶室)严禁酒后驾驶!示例:司机一滴酒,亲人千行泪。(1)提示语:(餐厅)请勿乱泼饭菜!改写为:         (2 )提示语:(学生寝室)请节约用水!改写为:         从试卷反映的情况看,考生基本上做到了对语境题的改写而不再是一味地仿写,也呈现出一种向生动形象靠近的…  相似文献   

3.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有道让人耳目一新的题目,即第25题:依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6分)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改写为:(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改写为:一、试题评价本题根据2003年《考试说明》“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中“应用”部分的考点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设置,能力层级为D。考查的重点为“语言得体”。语言得体是指语言运用要适合语言环境,即…  相似文献   

4.
1 元认知提示语:促进探究深入的动力1.1 什么是元认知提示语所谓元认知提示语,是为了激发元认知活动而使用的提示语.元认知提示语不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其目的在于激发元认知调节、监控认知活动.元认知提示语既可以由教师提出来,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元认知提示语不同于一般的认知提示语,它们的差别主要在于:认知提示语离具体问题较近甚至有时是直接就具体问题进行提示,而元认知提示语则离具体问题比较远.不过在具体问题中,究竟什么是认知提示语,什么是元认知提示语,有时实际上很难做出  相似文献   

5.
任志强 《考试》2004,(5):8-9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第25题,是公认的最出彰的题:它既关照学生的校园生活,又体现了人性美,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仿照着示例来改写校园提示语,当成为2004年备战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但从学生改写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注意了“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的要求,但很少出现佳句妙语。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认识到改写校园 ?A ?A ?A ?A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下说话的神态各不相同。《草船借箭》一文的开头部分写了诸葛亮、周瑜两人互相之间的对话。由于课文是古文改写的,基本上采用的是“诸葛亮说”、“周瑜说”这样的形式,没有说话时人物的神态描写,而且都是把说话提示放在前面。备课时,我想到如果能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改写,既可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又可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一箭双雕。于是,教完课文后,我在学生中进行了这次改写训练。改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补充人物说话时的神态;第二,改变对话形式,即说话提示语或在前,或在后,或在中间,也可不出现。下面是一位学生对第二自然段的修改: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中,有让学生体会提示语后标点符号使用的三种情况,即:1.提示语在前,此时提示语后要用冒号。例如:小红高兴地说:“我赢了!”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人教版、苏教版、西南师大版和北师大版四种版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提出问题提示语的统计、分析与思考,提出四条提示语编写建议:编写提出数学问题专题(栏目),凸显提出问题策略;合理增添提示语的附加信息,增强提示语的有效性;调整提示语所处提出问题模块位置的分布,适时引导提出非常规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和交叉领域增加提示语编写次数。  相似文献   

9.
对话,是记叙文中一种最为常见的表达手法。但由于缺乏专题式训练,学生在写对话时,提示语常常表达方式单一,位置单一,标点混乱,不能正确表达人物的语气、感情、性格。为了让学生能更系统、更深入地学习,教师应对提示语的写作做专题式指导。写好对话中的提示语有以下方法与策略:尽量少用"说",让提示语更准确;给提示语"加点料",将提示语写具体;给提示语换个位,让重点更突出;不用提示语,让对话更流畅。  相似文献   

10.
1.本文讲的引语仅限于带引号的直接引语。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是:提示语前的引语末尾如何使用逗号、分号和句号、问号、感叹号的问题,侧重于讲逗号、句号的使用。它包括两种形式:提示语在引语之后和提示语居引语当中。 2·0 提示语在引语之后。 2·1 先看下面一例:  相似文献   

11.
概念阐释什么是材料命题作文?就是引用一则材料作提示语,同时给出作文的标题。具体地说有两种形式:1.提示语+全命题。这种命题既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又隐含一定的限制和要求。2.全命题+提示语。提示语通常是给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做一个引导,使考生有话可说。文题展示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文明提示语"没有起到提示文明行为的作用呢?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我明白了:只有让提示语的内容深入学生心中,文明提示语才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于是,我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首先,我利用广播宣讲提示语诞生的小故事,讲解每一条提示语的含义,进行爱护提示语、爱护厕所卫生的宣传;其次,我与班主任老师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心理,探讨教育方法.老师们大力支持学校工作,根据学校提出的各项要求细致入微、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孩子们开始意识到自己行为中的错误,努力改变着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语言运用题”是高考语文最出彩的地方。尤以全国卷最具代表性和新颖性。继2003年的改写提示语、2004年的撰写对联、拟写公益广告词、为新闻内容和天气信息之间设计衔接语之后。今年在三套全国卷的“试验田”中又冒出了几朵“标新立异”的“二月花”.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4.
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话题作文提示语作用不大,不必细读,其实提示语是作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许多与话题有关的信息,决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研读,吃透它的内容和要求。学生运用提示语时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问题一:不认真阅读提示语,选材范围毫无限制例一:以“考试”为话题。提示:你现在正在参加初中升学考试,围绕着这场考试肯定发生过许多故事;你的背后一定有很多双目光在注视着你考试;你对这次考试一定会有很多的感触、感慨……请你尽快地抒写吧!没有这段提示语,我们真的可以尽情抒写——考场内外的种种考试,无论是自己经历的,还是他…  相似文献   

15.
1 元认知提示语:促进探究深入的动力 1.1什么是元认知提示语 所谓元认知提示语,是为了激发元认知活动而使用的提示语.元认知提示语不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其目的在于激发元认知调节、监控认知活动.元认知提示语既可以由教师提出来,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元认知提示语不同于一般的认知提示语,它们的差别主要在于:认知提示语离具体问题较近甚至有时是直接就具体问题进行提示,而元认知提示语则离具体问题比较远.不过在具体问题中,究竟什么是认知提示语,什么是元认知提示语,有时实际上很难做出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16.
高珍娣 《小学生》2013,(6):68-68
【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对话,认识"提示语"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提示语的几种形式,并会运用两种以上。2、从人物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学习将提示语写具体生动。教学重难点:运用适当的提示语将对话写生动。教学准备:1、课件2、作业纸【教学过程】一、课前沟通交流,引入"对话"1.师生互动交流:谈客人老师来听课,心情如何?2.引入"对话"。二、例文引路,了解"提示语"1.那怎样才能写好人物对话呢?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我们提供了示范。我们先来打开书,分角色读汤姆和爸  相似文献   

17.
师:我曾经因为提示语爱上了一个风景区。(以照片的形式出示这一风景区的各种提示语,每一句提示语都非常亲切、幽默,耐人寻味。)(生欣赏照片)①人间仙境,不食人间"烟火"。②一棵大树可制造千万根火柴,一根火柴可烧毁千万棵大树。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代数概念课教学实例,比较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启发性提示语的运用差异。专家型教师善于使用不同表现形式的启发性提示语,并且在概念探究环节注重启发性提示语的使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多种表现形式的启发性提示语,注重不同层次启发性提示语的设计,注重各环节启发性提示语的设计,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言运用题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头戏,一般以主观题形式在22-24题中考查,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具有极大开放性,所选语料新鲜,时效性强,被称为"高考试验田"。近两年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呈现新的动向,和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凸现"生活化、实用化、人文化"三大特征。所以我们要时刻留心身边的高考资源,争取种好这块"高考试验田"。 请看2003年高考语文第25题: 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用上了"心有灵犀提示语",成为我以柔克刚的一法宝。对上课插话的学生,我送给的提示语是:你的妙语打乱了老师的思路,引走了同学的思路,你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