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石油钻井技术科学化的主要特征是以钻井信息化、智能化为特点向自动化钻井迈进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技术成就有:(1)发展了井下信息实时检测技术,如随钻测量、随钻测井、随钻地震、随钻地层评价和钻井动态数据实时测量,使钻井过程中井下地质参数、钻井参数和井眼参数能够实时测量、传输、分析和控制;(2)开发了井下导向和井下闭环钻井系统;(3)发展了有利于发现新油气层和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新钻井技术和方法,如欠平衡压力钻井、水平井钻井、多分支井钻井及连续油管钻井;(4)随着IT产业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提高石油行业勘探开发、数据应用和经营管理水平而进行的钻井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在钻井钻进过程中,我们需随时关注井眼轨迹参数、地层和井底环境等随钻测量信息。而将这些信息传输至地面的关键技术在于信号编解码。本文将重点介绍MWD和LWD仪器在传递随钻测量信息时常用的三种信号编解码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石油的不断开采,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多,当前阶段我们国家油田的开发面临规模较小、油层薄、低渗透性等问题,这些地质条件复杂的油藏,测井过程中使用电缆往往会失败;而LWD随钻测井技术可为各种类型测井需求提供关键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油藏评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测井被称为地质学家的"眼睛",是发现油气藏、精细评价油气藏、优化油气藏开发方案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油气勘探开发不可或缺的技术.ESCOOL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下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网络化电缆测井系统,由网络化地面系统和井下测井仪器构成,支持裸眼测井、套管测井、地层测试和井壁取心作业服务,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网络化、耐高温高压等技术特点.ESCOOL系统采用OFDM方式,自动估计和适应电缆缆芯,充分利用电缆信道拓展通讯带宽,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Mbps,提升大数据量仪器测井速度,有效缩短作业时间;井下仪器采用现代电子技术、材料科学、超高温探头以及热管理等多项技术,实现耐温235℃,耐压175 MPa,能在复杂恶劣地质环境下准确获取地层各项参数,实时将数据上传到地面,让油藏"无所遁形".  相似文献   

5.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岩性识别、生油层评价上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在钻井过程中实时得到岩石原始的物理性质及进行地质导向,基于自然伽马能谱测量原理,本文实现了随钻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的系统、机械及电路设计,并对测量能谱开展了自动稳谱和解谱方法研究,最后在实验井中验证了仪器的测量效果。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随钻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的稳谱效果可靠,能谱处理得到的铀、钍、钾含量与电缆测井结果基本吻合。本研究对随钻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在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蒙古国宗巴音凹陷带是世界上较旱发现油田的陆相沉积区,其发育地层与我国二连盆地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对该区的岩石地质特征、生物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区域地层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古气候和古生物环境对该区地层特征的影响。研究将对该区油气预测以及相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次钻井的目的是获得该区的地层剖面,获取二。煤层的储层参数,主要包括:煤层埋深、厚度、水文地质条件等。完成该井的钻井、地质录井、地球物理测井、生产套管固井等工作,为后续射孔压裂及排水试气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砂泥岩互层的地层中,泥质砂岩的存在较为普遍。而这类岩性在油气储量计算参数有效厚度的确定时作为干层予以扣除,因此了解它的测井响应特征尤为重要。通过取心井的测井v向应特征研究进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储量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钻井、测井、取心、分析化验、试油试采及生产动态等数据,在地质条件约束下,动静态相结合建立地质务件约束下的各类测井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李燕 《内江科技》2013,34(1):88+105
作为一种测井新技术,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无论是测量精度,还是解决的地质问题,都比常规电阻率测井有很大提高,其在大斜度井或高陡地层测井解释、高阻水层解释、储层渗透性分析、泥浆侵入情况分析、原状地层电阻率求取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丰硕的地质成果。本文主要论述了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的基本原理、优越性、主要解释分析方法和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在取心井单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系统论述了济阳坳陷东营凹陷陈家庄地区馆陶组下段至明化镇组下段曲流河沉积环境的各种沉积微相特征。根据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和顶底接触关系三个要素,建立了适合本区河流环境的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式。由于取心成本较大,所以在石油钻井不能大量取心的情况下,参考取心井岩心资料,根据各种测井曲线来分析沉积环境,追索沉积相的横向变化及砂体展布便成为油气田开发中的重要研究手段。笔者在系统观察陈家庄的地区若干取心井岩心及测井曲线特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春光油田沙湾组属于稠油油藏,受地层非均质性强、油气水层共存等因素影响,解释评价存在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在分析沙湾组地层测井、录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优选特征突出的参数,建立了测井参数与录井参数的交会图版,并据此形成沙湾组油气层测井、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春光油田沙湾组油气层解释评价符合率,同时对其它油层组的解释评价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作物三维形态数据测量中的误测量及数据缺失问题,以玉米为例,通过分析其主要形态特征,提取形态参数,提出了器官参数有效性判断准则;利用VC++开发工具,设计并开发了作物三维形态数据获取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使用方便、参数纠错能力强、稳定性高等特点,能够满足数字植物研究中的作物三维形态数据获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远距离弱小目标视觉测量系统探测能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美莲  李爽 《科技通报》2012,28(8):177-180
在远距离视觉测量过程中,视觉测量系统参数选择不当,将无法使被测目标成像,从而严重影响视觉测量系统的探测能力。根据远距离弱小目标的成像特点,研究了弱小目标成像与目标光照度、成像距离、传感器灵敏度、动态范围、曝光时间及光学系统光孔大小等参数的关系,建立了远距离弱小目标视觉测量系统的极限探测距离模型,为远距离弱小目标视觉测量系统的参数选型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验证成像系统极限作用距离模型在具体应用中的有效性,对具体的视觉测量系统进行了探测能力试验。试验表明:测量值与计算值基本一致,特别是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证明该模型基本正确,可用于视觉测量系统的探测能力估计。  相似文献   

15.
《深圳特区科技》2004,(10):164-165
为了解决钻探中钻头方向的控制问题,我校研制出种随钻测灵器,它能在从垂直到水平的任意斜度钻孔(井)中进行随钻测量记录。并能同时检测钻孔斜角与钻具面角。现已有的钻孔斜角测量技术主要是通过钻井测斜仪进行测量,其基本技术是采用地球重力场、液面水平或悬锤原理,一般需要在停钻情况下进行测量,且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钻孔斜解测量范围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6.
冷41块在早期开发过程中,测井解释层很厚,但是在很多层中,夹杂着泥质含量较高的泥质砾岩,泥质砂砾岩及泥质粉砂岩,这类岩性在电性上也表现为较高电阻,但是这类岩性物性差,基本不含油,属于非有效储层,由于受上下较厚含油砾岩层的屏蔽影响,电性上仍较高的响应值,电测解释结果有所偏差;另外不同测井系列的误差造成的解释偏差,都会对精细描述带来不利的分析结果。因此,利用系统取心井冷37-45-562井实际岩心观察和岩心分析资料与电测曲线进行对比,针对冷41块油气水层建立测井解释模型,进行测井二次解释,建立冷41块储层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正国内石油挖掘开采进程中,油气生产作业过程中测井解决方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测井工作进展顺利,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有效参数,为钻井作业企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油田企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能够依据测井数据研究评估石油流体品质和石油流体特性。油田企业测井解决方案,能够帮助石油企业提升石油及其副产品的生产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石油产品发掘效率,该技术对于整个石油行业产业升级进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油气层被钻穿后,地层中的油气以扩散、渗滤两种形式进入井筒并沿液柱上窜,现场通过对后效气测录井资料的分析可以对已钻油气层的地层原始压力、储层的物性等方面进行定性的评价,为下部勘探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在准确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及高度的前提下,钻井施工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该项数据合理选择钻井液性能参数实现近平衡钻进,达到既保证井下安全又能保护油气层的目的。在新探区,应用后效录井资料也可以检验地层压力预测和随钻地层压力监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电力实时监控系统是专为油田油井和高压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及远程控制而开发的综合监控系统。它能准确实时地监控各种电参数及扩展参数,通过计算机将上述参数形成数据报表和各种曲线,并根据初始参数对超过上下限的参数进行声光报警,也能在中心站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其适用对象为抽油油井、电泵井及各种电力设备等。  相似文献   

20.
实时动态GPS测量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测绘领域。在实际坐标系统间的转换应用中,求解出的转换参数的精度高低将直接影响测量成果。因此,转换参数的求解在实际测量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