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洁婷 《教育文汇》2004,(11):40-41
《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是继《李岚清教育访谈》后,我国前副总理李岚清出的第二本书。这回.他谈的是音乐。  相似文献   

2.
《李岚清音乐笔谈》的出版,是我国教育领域和出版领域的一件人事。我谈以下三点感想:薰蘸薰蘸薰蘸薰蘸薰蘸薰黔一、《笔谈》的出版,将会有力地推动整个社会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笔谈》用简洁的、生动的、富有趣味的文字,向我国广人读者特别是广人青少年学生介绍欧洲经典音乐,是一木艺术教育的普及读物。艺术教育是美育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我首先想从人文教育的角度谈谈《笔谈》出版的重要意义。人文教育的对象是人文世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内在的)和文化世界(外在的)。从内容上来说,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韵律活动则是孩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提高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结合我参与研究的"江苏省第十一期教研重点课题"《幼儿园韵律活动中运用经典音乐的实践研究》,设计并执教了一节大班音乐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教学中,指导学生对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方式。经典音乐作品中的美是全方位的、立体的,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作品中美的感悟是不同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老师要在学生的心灵和作品之间搭一座桥,通过这座桥学生和音乐作品进行交流,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田。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应通过指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形象的感受、了解、体验来学习音乐家创造美的音乐语言、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用美好的音乐塑造美好的心灵,磨练美的性格,使美的人格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音乐之声》这部音乐剧中,充满了不同风格、优美动听的音乐唱段,包含有深刻、崇高的戏剧内涵,这些都成就了这部音乐剧中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音乐之声》经典音乐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朋友送我一本书,它静静地躺在我的案头。奶黄色的封面上,《李岚清音乐笔谈》的标题伴着红白相间的印文,以其醒目的色彩时常跳入我的眼帘。作为副总理的李岚清,对于音乐,正如其自序中所说,是一位“非音乐专业的音乐爱好者”,那么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他又是怎样来阐发他对音乐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7.
以《论语》的相关内容为例证,从音乐天赋才华、音乐现实实践和音乐思想理论诸多方面,剖析了孔子作为音乐家的形象。孔子,其音乐感受能力能够融汇感通他人,其音乐自觉素养至于浑然忘我境界;将不言之教以音乐而履行之,将志向人生以音乐而融汇之,将音乐等艺术评价标准提升为"尽善尽美"。孔子,是一位突破了音乐神秘不可知论,而推崇可知论的音乐家;是一位孜孜以求匡复周礼,以拯救民众于水火,而针砭时弊的音乐家;是一位成就中国古典音乐经典文献《诗经》,而成为音乐思想深睿的音乐家。  相似文献   

8.
李岚清告诉记者,他从1995年国家大力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开始,就萌发写这本书《欧洲经典音乐部分》的念头。他从收集整理资料,阅读大量的音乐书籍,结合工作和人生体验写《音乐笔记》和音乐感想,到现在成书,前后断断续续花了八年多时间。他收集的资料有几箱子。李岚清在书中介绍了50位音乐家,都是他比较喜欢的。他在书里特别注意挖掘音乐家之间的关系,大师间的友情,比如从舒曼到勃拉姆斯的故事中看到了跟中国人一样的精神———“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舒曼的寿命很短,去世以前又疯了,由于他大力推介过勃拉姆斯,他死后,勃拉姆斯一直照顾他的遗孀…  相似文献   

9.
这两天 ,一口气读完了《李岚清音乐笔谈》。掩卷凝思 ,一时心潮难平。闯入脑际的第一个词汇 ,就是“认真” !毛泽东说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在这本书中 ,一人一事 ,一曲一作 ,一图一像 ,从整体构思 ,到斟字酌句 ,无论是音乐家“传略” ,还是作者的“札记” ,没有一样不浸注着作者的认真精神。那么 ,这样的认真精神是从哪里来的呢 ?依我的浅见 ,第一是责任心 ,即作者虽然不是从纯学术的角度去专论自己的对象 ,但他仍以严谨而高度负责的态度将一个完整、系统、准确、扼要的“欧洲经典音乐”文化呈现于当代读者特…  相似文献   

10.
本概述了多媒体课件《经典音乐》的流程设计,介绍了开篇动画页面、开篇页面、导航页面、名音乐家介绍、名曲欣赏页面、奥斯卡金曲页面、退出程序页面、鼠标右键菜单说明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卓有成效地继承和概括了17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包括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现象,创造出永恒的音乐艺术,被后人誉为“古典大师”、“欧洲音乐之父”。巴赫创作了极多的钢琴复  相似文献   

12.
李玉 《教师》2012,(18):112-112
乘着课改的春风,经过近几年的潜心钻研、刻苦探索和教学实践,本着求实创新的原则,我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教学新思路,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以下是笔者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与体会。一、在新教材中适当增加经典音乐作品在新教材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少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如《春江花月夜》《梁祝》,贝多芬的《英雄》《命运》  相似文献   

13.
音乐世界     
《音乐世界》2021,(1):96-96
《音乐世界》是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音乐类专业期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宗旨,以推出音乐人才、音乐作品,展示音乐理论、表演成果为己任,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原创、守正创新,团结广大音乐家、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音乐世界》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音乐精华,关注国际国内音乐热点,积极开展音乐理论研究,是既有创新理念,又具理论高度的新锐期刊。  相似文献   

14.
电影包含诸如图像、声音、音乐、语言等模态,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本文以经典音乐电影《音乐之声》为研究对象,截取电影中三幅连续的画面,从两种模态图像和声音,对该画面进行分析。本研究希望能够拓展多模态话语研究的范围,为观众欣赏此电影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音乐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考察外国音乐史,特别是欧洲音乐史,我们就会发现大量的这样的实例:音乐从文学中汲取营养,文学借鉴音乐的表现形式,二者互相渗透、互相阐发。自从歌德的《浮士德》诞生以来.欧洲许多第一流的音乐家都从宏大的《浮士德》中获得过灵感,  相似文献   

16.
青主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史上一位重要的、有影响的音乐家、作曲家,也是现代中国第一位音乐美学家。他撰写的《乐话》、《音乐通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具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的音乐美学专。他系统地论述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及音乐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17.
经典音乐是经过岁月的积淀才生生不息地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它也应该是学生成长中最好的精神食粮。那么,如何让学生处理好流行音乐和经典音乐的关系,并进一步爱上经典音乐便成为中学音乐课堂永恒的话题。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钻研教材,引领学生感受经典音乐我们现行的音乐教材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无数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精心编撰的,有很强的适应性和趣味性,能够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最基本的音乐知识,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作为教师,就要融汇贯通地去挖掘  相似文献   

18.
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音乐教学实践已证明,听是撒播音乐种子的播种机,是开启音乐大门的金钥匙,听可以令人去探索,去发展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可以提高音乐的感受力,音乐听觉能力直接关系到音乐表现技能及音乐鉴赏力的程度与水平。教师要善于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地使用听觉,听出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21年《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全年征订活动现已开启欢迎新老读者朋友订阅!《中小学音乐教育》(月刊)创刊于1983年,由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是国内创刊早,专门为音乐教育事业服务的,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音乐期刊。本刊荟萃教师的丰硕成果,以鲜明的特色和实用的价值,深受国内外音乐教育界的欢迎。《中小学音乐教育》为广大师生设立了"音教畅想"、"创意课堂"、"教案精选"、"音乐知识"、"校园旋律"等专栏,多方位展示国内音乐教育的现状;反映教师的心声;推广、交流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一本名为《李岚清音乐笔谈》的书摆上了书店柜台。该书对欧洲50位经典作曲家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评价,处处渗透着作者聆听音乐的感悟,受到读者好评。3月22日、23日,李岚清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举办题为《音乐·艺术·人生》的讲座时,从这本书说起,让广大师生聆听了一场音乐与人生的交响诗。汇丰银行也招学音乐的"高素质的人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只有专业知识,而不懂审美和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修养,还不算高素质的知识分子。"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