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学前教育》2020,(2):6-6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某种意义上讲,是养育孩子成就了父母。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督促父母把以前忽略的课程都补上,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修剪自己的生命枝叶,最终圆满自己的人生。试想,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又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呢?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感兴趣,又怎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呢?如果不是养育孩子遇到了困难,我们又怎会去探索,去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呢?如果我们的生命正在走向开阔,这难道不是孩子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吗?所有这些改变,都表明我们在成长。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段自我成长的旅程。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走路     
《高中生之友》2011,(3):47-47
父母就像天使,张开翅膀保护孩子是他们的天性。即使到了飞不动的时候,他们也会拼命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空间。但是,所有被父母呵护的孩子都会长大,都需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到全新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天空。孩子会远远地在父母的注视下,慢慢成长,变得有力量。最终能够回报给父母同样的爱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当其他孩子依在父母怀中撒娇时,他们只能在空荡荡的家里发呆;当其他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大快朵颐时,他们只能冷锅冷灶自己动手填饱肚子;当其他孩子牵着父母的手在公园里玩耍时,他们只能摸着胸前的钥匙回味逝去的童年。  相似文献   

4.
直升机父母     
《父母必读》2011,(10):18-18
这是目前在北美洲正在流行的新词,指的是那些不停观察着孩子所有活动的父母,他们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头顶盘旋,又随时准备降落,他们巨大的嗡嗡声几乎挤占了孩子们自己所有的动高度监管。他们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为孩子安排所有活动。孩子的生活,就是父母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现在许多家长都给我来信,问我相同的一个问题,即孩子在学习时,是否需要父母的“全陪”?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谈。美欣姐姐每个家长朋友都希望自己家庭幸福美满,孩子聪明大方,学有所成。而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是单单靠钱能解决问题的,而主要是靠家长的陪伴和用心。现在有很多的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在小学阶段,有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读书比较专心,而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学习的专注程度就不够。也就是说同样是花钱让孩子去补习,而有的孩子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可见,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家长朋友们,不要把孩子交给…  相似文献   

6.
<正>在孩子的成长中,玩游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父母陪孩子一起玩更重要。所以,每个父母都应该了解一些儿童游戏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有更好的成长。游戏的过程是儿童学习的过程,也是他们主动学习的方式。通过游戏,孩子能够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建构自己的经验,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社会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形成新的态度、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7.
陪伴孩子长大,是所有父母的责任,也是一件美好的事。让我们用好这份陪伴清单,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也让自己享受与孩子相伴的美好日子。99个陪伴计划,99件有趣的事,将在新的一年里,为你带来99个难忘的亲子互动瞬间。  相似文献   

8.
正对今天的父母来说,"陪伴"无疑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功课之一,一是因为陪伴是实现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二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对孩子有了更高的期待,希望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与亲情。当然,对今天的孩子来说,陪伴也是父母送给他们童年的最好礼物。"你觉得陪伴意味着什么?"最近,我们向几个家庭发出了这样的问题征集,得到来自父母这样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都发现,法国孩子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用刀叉吃东西,他们在玩耍时也不需要父母陪伴。这都缘于法国父母善于向任性的孩子说“不”,并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孩子成长期间,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不是老师不是朋友,是孩子的父母,正所谓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自己的家庭。对于学前阶段的学生,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教育场所,父母也是他们最好的老师,这个阶段的学生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决定着孩子今后的个性发展,孩子的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的养成与父母的教导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日子,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是受用。“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父母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父母这样听,孩子才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进一步与父母交流。”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老师又何尝不是呢!  相似文献   

12.
宋文娟 《家长》2009,(7):30-31
没有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他们的父母。至少,孩子爱父母没有像父母爱孩子那样爱得那么深。出现这种情况,人们通常会抱怨孩子不懂事。看完下面这位母亲的诉说,你就会发现,孩子不那么爱父母,父母本身也是有责任的。  相似文献   

13.
相信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拥有远大的前程。然而,很多时候可能会事与愿违,因为有些父母不知道自己给孩子的爱或以爱的名义给予孩子的东西也有可能毁了孩子的前程。给孩子一份合适的爱,将是让孩子永远受益的“六一”节礼物。  相似文献   

14.
过度保护型有些父母总是过度保护子女,因为他们总认为孩子没有能力面对外部世界。“这种类型的父母本身就很胆小,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危险,所以从来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一切都由他们包办。然而他们不知道,以爱的名义过度保护孩子,这只会削弱孩子的自信心,”过度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任何事情。他们对于外界的批评非常敏感,并且极度依赖父母。成人后,在面临重大抉择时,他们往往要花费比其他人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过度赞誉型对子女的优点过度赞誉或夸大也非常危险。“这类父母总是忙于让子女在各个方面出…  相似文献   

15.
明智的父母     
明智的父母不是给予孩子所需要的一切,而是教育他们懂得他们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明智的父母不是力图为孩子创造幸福,而是教育他们幸福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明智的父母不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而教育他们如何寻找,创造和利用机会。明智的父母不是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使他们的生活幸福,而是教育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明智的父母不是要求孩子超越他人,而是教孩子超越自我。明智的父母不是要孩子坚持自己的所有想法,而是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不总是绝对真理,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应该谨慎,应考虑别人的感受。明智的父母不是代替孩…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很多农村地区,有着许多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由于常年在外务工,不能经常回家陪自己的孩子。由于这些孩子所处的地区交通不发达,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也都比较落后,怎样让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丰富,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感成为了很多人的研究对象。学习语文可以让这些儿童从文字中感受情感,开拓眼界。因此本文将分析如何利用语文教学,拓展留守儿童的视野,抚慰他们的心灵。一、留守儿童特殊性格与心理形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同地域间的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近年来,来首都北京务工的外来人员急剧增多,其中有不少人还带着自己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是由爷爷奶奶在家乡抚养长大,快要上学时才被父母接到北京,他们必须面对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亲人,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有的孩子父母已在北京奋斗多年,经济上比较富足但却离了婚,对于他们来说,家庭的温暖比什么都重要。还有的孩子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家长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他们,这类孩子往往比别的孩子更渴望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18.
很多父母,嘴上说着爱自己的孩子胜过一切,其实他们是在自欺欺人。旨在通过电影《我是山姆》的观影感受,告诉家长,家长的爱,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最简单的爱。  相似文献   

19.
韩国十分重视早期儿童教育问题,大部分已婚妇女都是辞职在家抚养孩子,直到孩子进幼儿园。一些职业女性会和自己的直系亲属(如自己的父母)共同抚养孩子,这也是韩国家庭本位观的体现。所有的家庭成员以及整个社会都在承担教育儿童的责任。韩国女性认为抚养孩子比追求自己的事业更为重要,因此,韩国的儿童在上幼儿园之前的几年时间都在家中,与父母一起度过。早期儿童教育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很重要,自古以来,韩国就很重视孩子和他们的教育,无论父母本身是如何的教育背景或社会经济地位。在韩国的古代,他们就很重视妇女的孕期教育,为了孩子将来的…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许多农村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选择外出务工,留下自己的孩子。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缺失了家庭教育,这就进一步导致他们性格的缺陷,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因此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状态以及心理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