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从现代语言学互文性的角度看,作为文学文本之实体构成的语言,其包含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质素,语音、语词、语法无不透露出或隐或显、或强或弱的互文性信息。在文学文本翻译的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对照中,洞察出更为丰富多样的互文性表征:语音听音显意、语词文化会意及语法结构限意。这种对文学文本翻译的语言学互文性规律之解读,既显现出重要的文本翻译互文性理论建设之价值,又富有指导文本翻译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概念是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本间相互指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证明了互文性在翻译过程的重要性。它旨在强调文本的含义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来自于其互文本以及整个社会文化知识体系。本文借助对互文性和文学翻译的研究,意在讨论互文标志在文学翻译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如何以新的角度指导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3.
自从法国文论家J.Kristeva首次提出“互文性”这一概念以来,对于“互文性”的研究屡见不鲜。文学作品中的“互文性”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对互文性进行深入研究对翻译实践有着切实的指导作用。本文研究了“互丈性”与文学翻译的关系,突出了互文性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曾力子  管机灵 《海外英语》2022,(10):113-114+117
互文性在文学翻译中的研究比较盛行,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互文性研究尚少,互文性的丰富内涵给写作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契机,通过将隐形文本放大凸显呈现以实现写作教学目的。同时,通过生成的写作文本、文本文化、学科交织范式可以实现对互文性理论的补充与反构。  相似文献   

5.
曾力子  管机灵 《海外英语》2022,(12):102-103+126
互文性在文学翻译中的研究比较盛行,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互文性研究尚少,互文性的丰富内涵给写作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契机,通过将隐形文本放大凸显呈现以实现写作教学目的。同时,通过生成的写作文本、文本文化、学科交织范式可以实现对互文性理论的补充与反构。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已经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而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又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再创造,互文性理论在翻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译者的角色,文本意义和跨文化互文三方面探讨,可以看出互文性理论在翻译中的特殊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克里斯特瓦提出了互文性这一概念。而互文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在穿越言情小说中的应用。穿越言情小说是言情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试从互文性的角度出发,来了解互文性在穿越言情小说中的应用,试着揭示穿越言情小说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理论认为,任何文学作品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文学历史传统的一个环节。诗歌语言历经千百年的锤炼,语言洗练、韵律严谨、对仗工巧。诗歌中充斥着大量的互文现象。传统的互文性研究仅把视野囿于意义的阐释,但实际上从音住到篇章以至文化所构成的集体无意识各个层面上,无不烙上了互文性的印记。文章创遗性地把互文性理论引入诗歌翻译,从语音象征、韵脚形式和押韵格式等几方面探讨了互文性视野下诗歌翻译中的音美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梳理互文性发源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克里斯蒂娃的文本观等互文性理论,对《时时刻刻》和《达洛维夫人》两个文本进行研读,主要从《时时刻刻》的主题着手,分析它的创新手法,揭示互文性对文学创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既要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又要再现原作的语言艺术。互文性作为一种动态思维策略和思维方法,对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英美文学翻译的策略,并用实例验证策略的应用价值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北宋时期,著名士大夫苏辙谪居筠州,成为江西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苏辙在努力做好公职的同时,频繁与当地禅僧友好往来,并用诗文阐发自己参禅悟道与寄寓佛禅的心境.苏辙的筠州参禅,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北宋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特征,也反映了筠州的佛教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2.
《史记》所载司马相如“琴挑“文君与文君“夜奔“的故事,历代学者对该故事乃有不同的解读,从中折射出不同的价值取向。这些解读,或褒或贬,或有感而发,成为一种历史文化的现象。选择不同阶段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略作点评,不失为一个有趣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清代学者王培荀所撰《听雨楼随笔》收录了与司马相如、卓文君相关的诗作及评述,这些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相如与文君文化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认识价值,在相如与文君文化传播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秦文君是当今创作成绩辉蝗并广受少年儿童读者欢迎和热爱的作家,她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文学创作,把儿童文学事业视为最美的事业。秦文君完全是用一颗爱心来创作的,她重视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强调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感,能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趣味。秦文君又完全是用一颗童心来创作的,她极力宣扬其“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强调创作目的的“为儿童”和创作原则上的“少儿视角”。  相似文献   

15.
敦煌本《捉季布传文》的故事原型来自《史记》、《汉书》中的季布故事,由于时代的变更,社会的发展,文体文风以及受众视角的转变,使得季布故事在流传中不断加以丰富,至唐代敦煌变文其情节更加完善,人物更加丰满,不仅一改汉代史传文学简略质朴的叙事风格,而且整体变化尤为明显。探讨《捉季布传文》对《史记》中季布故事的拓展,进而探究唐代俗文学的创作视角。  相似文献   

16.
淹没于水下的静乐宫,占据古均州城之半,它是古均州城的精神中心,也是明代武当山大修道宫的首宫。从文化学、建筑学的眼光,探涉明代静乐宫的文化背景、形制特色,复建后的静乐宫的建筑鉴赏等问题,可以了解静乐宫丰厚的文化蕴藏,更好地对静乐宫建筑做艺术审美和结构鉴赏。  相似文献   

17.
论嵇康与嵇喜的赠答送别组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嵇康与嵇喜赠答送别组诗既体现了兄弟的手足情深,也表达了二人志向迥异的哲思。名为送别,实乃言志。亲情难以愈合分离,说明了魏晋之际两条思想路线斗争的激烈。  相似文献   

18.
北宋时期张士逊曾三次拜相,有过在襄阳、均州生活的经历,在北宋政坛有较大影响,文学创作虽无十分建树,但其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却是北宋的政治、社会生活、文化、文学,尤其是地缘文化包括道教文化等方面的一个折射,因而对其生平及部分诗歌创作进行考证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代在武当山大修宫观时,动用了大量的军队.此后,又派均州千户所的军队常驻武当山,逐渐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20.
十堰是中国车城 ,区域性中心城市 ;武当山是道教文化旅游胜地。十堰改名武当将淡化车城主题定位 ,造成负面影响。与武当有历史渊源的是古均州 ,武当文化底蕴不适合十堰和丹江口市。宜将武当山特区改名为武当山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