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郝滢 《鸡西大学学报》2013,(9):114-115,121
在《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对于麦克白行为的挑唆作用往往被刻意夸大,而班柯对于麦克白的影响力却往往被忽视。试从麦克白夫人恶毒的言语,脆弱的内心角度来解释她作为一个妻子给丈夫给予的情感帮助,而从班柯的看似大义凛然的外表,其下包藏的险恶的用心来分析他对于麦克白恶行所实际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麦克白斯》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斯在女巫的预言、个人的野心和妻子的怂恿之下杀死了国王,自己登上王位。最后麦克白斯众叛亲离,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剧本通过对麦克白斯及其夫人犯罪心理的细致刻画,表达了作者惩恶扬善的人文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3.
周凌敏 《文教资料》2007,(11):62-64
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不仅在语言层面大量使用悖论,而且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也使用了悖论。班柯这个人物就是个悖论。他帮助麦克白杀害了国王,并使麦克白登上国王宝座,他是麦克白无声的同谋者;同时,他促使麦克白走向沉沦,走向毁灭,他又是麦克白的谋杀者。悖论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复杂环境和人类本性的深层矛盾。  相似文献   

4.
胡荣娟 《文教资料》2007,(34):151-152
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中的主人公麦克白一向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本文依据黑格尔的"情境说",将麦克白放在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环境中进行动态的考察,并认为,麦克白固然是一个弑君篡位的恶棍,但同时他的毁灭却显示出人格的伟大和崇高,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正是这种合理性和英雄品质使麦克白这个人物形象焕发出特殊的光彩,赋予他深长隽永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作于1606年的小说《麦克白》所描写的,是麦克白人性与良知的崩溃的故事。莎士比亚通过讲述曾经的英雄麦克白如何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批判了野心、欲望的侵蚀作用。主人公麦克白在他悲剧的性格的驱使下所做出的残忍行径不仅使身边的人感到恐怖,更加造就了他悲剧的命运。而他性格之中最令人生畏的是他强烈的权力欲、野心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残害他人之后难以控制的罪恶感。而这一贯穿全文始终的主线,构成了麦克白采取行动的心理基础,也就决定了他最终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在作品《麦克白》中创造了麦克白这个典型悲剧人物。主人公麦克白急切地想发展和提升自己,但是他无法克服所在时代和自身的限制,最后经历不可避免的失败。该人物的悲剧根源在于其自身性格、欲望和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的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他的毁灭过程隐喻着人类灵魂的永恒困境,具有悲剧的深刻性与延续性。麦克白这一形象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在剧本中采用巫术的内容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女巫的预言实际上是麦克白狐疑、犹豫、易于受外力影响和自信性格的一种矛盾外现。从文本的浅层次来看,是女巫的预言造成了麦克白的悲剧,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读,并没有理解《麦克白》的真正意蕴。从文本的深层次来看,是麦克白的独特性格造成了他自身的悲剧,这才是《麦克白》的真正意蕴。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的极为重要的悲剧理论——悲剧主角的过失论,通过对来自与外界影响因素和麦克白自身因素的分析,得出最终导致麦克白的悲剧命运的是他难以抵抗外界因素的诱惑和自身对权利的极度热衷。正是因为悲剧主角的过失论,更好地说明了麦克白的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0.
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麦克白夫人作为莎翁笔下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呈现出多重特征.她虽然表现出坚韧强大的一面,却依然未能跳脱出父权制社会的框架.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切入,分析麦克白夫人如何打破传统女性在文本中作为他者的形象,解读麦克白夫人后期如何再现了他者特质,并进一步探析这种矛盾背后的深层...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一《麦克白》中的人物麦克白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就在于个人力量的毁灭。那闪着金光的王冠确实让人着迷,它是个人力量的象征,麦克白就因它而酿成悲剧。他具有百倍的勇气和能力,权力的欲望使他不甘心在别人的影子下生活,但内在的欲望和外在道德的束缚让他痛苦挣扎。在他的整个抗争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力量,他的毁灭是一个巨人的毁灭。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具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3.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最后一部,剧中主人公麦克白从一位王亲贵族和著名大将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除了他自身的野心和权势欲望之外,女巫及其预言的诱惑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如夸大女巫及其预言对麦克白所产生的影响和认为女巫们的预言代表了麦克白内心的罪恶愿望都是与剧情格格不入的.  相似文献   

14.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某些主人公为悲剧英雄,另外一些为反面角色.我们认为在《麦克白》这一剧中的主要人物麦克白是属于前者,即悲剧英雄.《麦克白》是一出有关残忍谋杀国王邓肯、大臣班柯、麦克道夫夫人及其幼小的子女,以及使国家和人民陷入灾难的悲剧.麦克白是导致这场惨剧的主要人物,而他自己也从至高无上的位置跌落于毁灭的深渊.既然  相似文献   

15.
陈曦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35-137
莎士比亚在其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中描述了多个人物角色的睡眠,同时,他也把死亡比喻为睡眠.因此,<麦克白>中的"睡眠"意象具有双层含义:一般意义的"睡眠"以及"死亡".实际上,在该剧中,很多主要人物只能在睡眠中或死亡后得到精神上或心理上的解脱.因此,对该剧中邓肯、麦克白以及麦克白夫人的睡眠进行意象分析可以诠释该剧的悲剧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世界戏剧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他的《麦克白》时至现代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个弑君、残暴的人何以形成如此深刻而凝重的悲剧效果 ?着重从人的愿望、人类的激情给自己带来痛苦与毁灭的角度 ,分析麦克白悲剧的成因 ,可以看出作者围绕着麦克白的行为 ,渐次写出了他思想的变化及变化过程中灵魂的挣扎和痛苦 ,而这一点也正是此剧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细读《麦克白》,笔者发现,麦克白的悲剧性源自他强烈的自我实现与现实走向间的巨大差异。本文力图通过自我实现、事件走向和悲剧张力这三层维度的探析,并且以《麦克白》之内的细节、整体作为具体文本,之外的莎士比亚其它作品作为广阔坐标系,以及创作者的历史背景作为深入途径,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的欧洲悲剧人物相比,麦克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正面人物,而是一个从气势非凡的英雄沉沦为一个祸国殃民的暴君。但是麦克白弑君、篡位、被杀的命运,却同样引起了强烈的怜悯与恐惧,并非恶人受惩罚引起的大快人心。麦克白作为悲剧主人公,其独特的审美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他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具有伟大的品质;第二,他在犯罪之后饱受痛苦的良心谴责和精神折磨,是一个具有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第三,他具有一种诗人的想象力,这更加剧了其内心冲突。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不仅把悲剧人物麦克白置于外在社会道德方面的善恶冲突之中,而且主要展示出他自身灵魂的搏斗,并在搏斗中走向自毁,从而写出了一个强大而深刻的灵魂毁灭的悲剧。这是《麦克白》成为伟大悲剧的奥秘。  相似文献   

20.
这里指出麦克白之所以容易受巫婆们的影响并不是因为他过度的迷信,而是因为他自己邪恶的欲望诱使他犯下弑君的滔天大罪。上帝的恩典对于罪大恶极者也是毫无保留的:麦克白夫人精神失常而自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枭首的下场。阐明了任何时候公正、真实、节制、慷慨、坚忍、仁爱、谦逊、虔诚、忍耐、勇敢等优良品质是我们每个人应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