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生态中心主义自始至终都潜藏着这样一个隐性逻辑"生态学与伦理学同质".这个逻辑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展开的①生态学所揭示的自然的系统性表明,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因而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学关联就是自然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学关联,伦理学本身就是生态学;②生态学所揭示的自然的自组织性表明,自然物就是一个与人一样的生命主体,具有"价值评价能力",它之所"是"即它之所"应该",因此生态学本身就是伦理学;③生态学所揭示的自然的先在性表明,人是一个后来者,人是属于自然的,所以属人性的伦理价值范畴也就是属于自然的,伦理学属于生态学;④生态学所揭示的自然的复杂性表明自然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而复杂性就意味着稳定性,稳定性就意味着和谐与美丽,就等于伦理价值,因此生态学就意味着伦理学.抹煞生态学与伦理学的异质性,这是"生态伦理学"得以成"学"的奥秘;它无视黑格尔的"不错"与马克思的"真理"的本质区别,无视自然的实践"中介"性质,具有强烈的"独断论"色彩.  相似文献   

2.
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基本观点。在马克思看来,人不仅是类存在物,而且是现实的、感性的、有差别的存在物,即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假如一种存在物本身既不是对象,又没有对象,这种非对象性的存在物,只是虚构出来的存在物,是抽象的东西。“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因为它感到自己是受动的,所以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  相似文献   

3.
环境伦理学的价值论困境及其症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诉求人与非人类的价值平等性,非人类中心主义一方面赋予自然以主体性,另一方面消解人的主体性,而这样做的结果却反而凸显了人的主体性与自然的自在性;无视马克思的实践范畴,因而无视实践的受动性决定了人类呵护自然的必要性,这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内在价值论的认识论症结;自然的价值是实践中的生成与创造,主体性与属人性是价值范畴的本质属性;因此,为了树立人类的环境伦理意识,非人类中心主义更应该彰显人的主体性———作为“存在的看护者”或“守护者”的主体性,作为“普遍的”、“自由的”、“类存在物”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思想、康德的"物自体"思想等从哲学层面阐明了"人的自然本质"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及其统一,现代生态学则从知识论层面认证了这一问题。"人的自然本质"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及其统一的思想,构成生态伦理学的人学根据;生态伦理学则昭示了人类对"人的自然本质"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及其统一的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技术化生存的"自然"迷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使人类逐渐地远离自然状态,从而使人类的生存从"自然"地生存走向"技术化生存".技术,从其本质上讲,是作为自然的对立概念而出现的.当技术的风险,特别是技术进程无逻辑的风险展现时,人们为了各种目的开始诉诸"自然",用"自然"来对抗"技术".然而,"自然"是一个充满了模糊性和矛盾的概念,"自然"就是"变化".从人类生存的历史看,新石器时代人类脱离四处寻找食物的生存方式,开始从事农业或者畜牧业,发展出全新的工具和技术来维持生活,并建立社会.而工业革命则引起了"机械文化"的产生,人类的生活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至今仍在持续着.人以技术为中介获得自己的生存,这与其他动物只基本本能地适应以求生存的生存方式形成了本质的区别,技术已成为人类生活世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问题的信息哲学基础上展开逻辑恩辨,对"信息生态论"的"人"与"信息环境"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与认识改观,从而形成"信息人态论".它透射出了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对宇观信息系统的控制与驾驭,并藉此推动宇观信息系统进化,从而真正地实现"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伦理学作为环境伦理学的主要流派,就其理论特点而言是环境伦理学理论的整体主义发展趋向的重要代表。作为自然价值论伦理学建构原则的生态-整体论原则,集中体现了理论的整体主义特征。文章通过对罗氏思想的系统梳理,力图揭示罗氏如何借助生态-整体论原则对内在价值进行生态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价值的等级结构。这在本质上,就使自然价值成为自然价值论伦理学的逻辑基点,由此推导出人类应对自然承担的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8.
尽管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环境问题并不像今天这样突出,但是马克思还是见微知著、富有前瞻性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形成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协调、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相统一的环境伦理思想。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放到社会历史和生产关系中考察,超越了纯粹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藩篱,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因技术与伦理关怀:保持必要的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技术对伦理学的挑战在于它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伦理价值赖以存在的基础,引发了对人的本质及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的深刻反思。实体论者出于"人的自然本质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张,强烈反对人类借助基因技术而充当上帝的行为。而主观论者则竭力维护"人的主体地位",把人类利用基因技术对人自身的操纵看作是人的主体性的自我展现。对基因技术的伦理反思关键在于在实体论与主观论、在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以追求优雅生存为指归,不断协调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动植物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与重视。那么如何对待动植物的权利呢?相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绝对人类中心主义存在着明显的对立。相对人类中心主义是正确而理性的看待动植物地位的观点和立场,动植物不具有人格,而只具有"物格",动植物的保护应该通过"物格"及其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来看,当下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核心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正确认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任何"中心主义"都是片面的,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并不存在着以谁为中心的问题,它们只有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区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是单纯的顺应自然,而是顺应和改造的统一,关键是人要把握好受动与能动之间的主动性,或者说是辩证的主动性.因此,我们需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的困境,主动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一社会一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年颂马     
2002年是中国人的马年.国人以颂马成习.马受到了人们的赞颂:千里马、草原骏骑、马到成功、汗马功劳、老马识途、义马救主……. 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几千年来,它一直同人们生活、劳动在一起,甚至战斗在一起.无论是耕于田、辕于车,还是伴随英雄驰骋疆场,虽以草料裹服,也毫无"怨言".在人类饲养的"六畜"中,马是最讨人喜欢的家畜之一.  相似文献   

13.
屈世尚 《内江科技》2008,29(2):13-13
劳动生成了人的全面本质。劳动是人的本质形成的起点,也是人的本质发展的基础。从自然属性来说,人的本质是劳动产生的;从社会属性来说,劳动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劳动决定了人的本质的变化发展,劳动的解放将为人的本质的丰富和完善开创一个崭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人背弃自然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与现实含义,从生物学及生态学上论述了人外生命及生物圈的价值,论证了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不可能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最后指出只有非人类中心的环境伦理才是人类克服生存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虎只有一种.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等都属虎的亚种.不过,名字中有"虎"的动物可就多了,无论是无脊椎动物,还是脊椎动物,不论是单独一个种叫"虎"的"独虎",还是整个科、属都叫"虎"的"群虎",都让这些动物沾上不少"虎气".  相似文献   

16.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生态伦理学就是要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局限,把自然纳入人类伦理关怀的范围,用道德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使之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17.
创造的误区     
创造是人的天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第一需要。几乎人人都希望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有所创造。但另一方面,许多人在实际上,只有运用现成的,很少有明显的创造。推究起来,一般并非是天资或境遇方面不如别人,而是创造对象性陷入一些误区。1、只把对象性指向外对象,忽视了内对象人类长期以来进行的是第一次的飞跃,即解放体力的诸种创造。由于自然对人类的威慑,为了存在和战胜自然,人类虽是自知自组织系统,却把主要的精力用于研究外部对象,创造和制造种种解放体力的工具、能源和机器,相对地忽视了对自我内对象的认识、控制、开发、塑造。对…  相似文献   

18.
深层生态伦理学把现代生态问题与人的自我实现勾连起来,把根治生态危机的希望寄托于人的自我实现理想的转变,要求人们把对自然的保护意识转变为一种内在的道德需要,转变为实现自我的一种人生追求,认为成就一个"生态自我",是人的自我实现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被一些生态社会主义者称为"经典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蕴含的"生态学理论"也在不同意义上获得人们的肯认.不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看作是最早的生态哲学家,他的生态学理论也被尊奉为最早的真正意义的生态学理论.然而,当生态社会主义者进一步拷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学理论的价值取向问题时.却陷入了一场"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争执.有人认为经典历史唯物主义是生态中心主义,也有人说是人类中心主义,孰是孰非,难见长短.在争论中,有人提出经典历史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人类生态学的.我们认为,从人类生态学视角理解经典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想做但做不到的事情 人类一直在想办法让自己能够真正做到"死去活来".如人类眼下就在进行这样的尝试:用冷冻的办法先让自愿者"死去",等一段时间过后,再通过科学解冻,让"死去"的人复活,这样,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死去"几十年或上百年后再活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