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症候式阅读方法实证研究20世纪英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先行者叶公超探索的中英比较诗学对话与创新的新境界。叶公超青少年时期浸淫于英美大学人文教育,与罗伯特·弗罗斯特、T.S.艾略特、I.A.瑞查兹代表的英美现代主义文学和现代批评深度结缘。1926年至1940年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为舞台,以《新月》《学文》等报刊为喉舌,致力于英国文学教学实践和现代批评实践。其现代批评思想比较阐发并打通艾略特和瑞查兹的诗学与中国古典诗论,建构了以文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为要素的中国新诗学。  相似文献   

2.
《说解字》(以下简称《说》)的示部字在语义方面有五类:神祇类、祭祀类、祈祷类、人对神祇态度类、其他类,表现我国古代神化中人与神的相互关系。在语义上,示部字间的同义关系非常明显,反义关系亦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若干重要诗集创作与评价上的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六本诗集: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孙大雨的《自己的写照》、孙毓棠的《宝马》、戴望舒的《望舒草》、卞之琳的《鱼目集》以及何其芳的《预言》为"个案"研究的对象,围绕着诗歌的形式,技巧及评价等问题逐一分析,重点探讨了《大堰河》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自己的写照》为"诗的格律"所作的切实努力;《宝马》"默默无闻缘底事"的原因;《望舒草》在情绪境界上的开拓;《鱼目集》由主情到主知的转变;以及《预言》集空灵幻美的诗风和追求"年轻的神"的诗歌理想等一系列的问题.作者试图在这些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其中贯穿的理论脉络,并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建立起"统一场论"的诗学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4.
"玉女"在道教神衹谱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着眼于汉魏六朝这一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简略地考察了"玉女"这一神衹形象的演变过程。论文指出"玉女"在角色功能上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即先秦时泛指美女、后逐渐神化,汉代始具神衹色彩,并成为专司房中的道教女神;魏晋时,"玉女"的角色功能多侧重于炼丹术;至六朝以后逐渐地由司职房事或炼丹的专业神转变成为具有普通功能的神衹角色。  相似文献   

5.
"殷商统治者十分重视占卜,凡大事均……占卜工艺考究……与自然神祗的祭祀与求告,对风、雨、水及天象、农事、年成等问题的关注。"以上是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一展厅第三展室里一段题为"占以问疑"的展板介绍文字,其中有一处文字错误。段中"祗"是比较少见的汉字,读作zhī,一般同"只",或作"恭敬"的意思,放在上面介绍殷商统治者求神问卜的文字之中显然解释不通。其实,这里的"祗"应是"祇"。"祇"读作qí,常与"神"连用作"神祇"。"神"指天神,"祇"指地神,"神祇"则泛指神。如《论语.述而》:"祷尔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认为比较诗学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如何把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术语和西方的术语加以比较和阐发,是比较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文心雕龙》与《文学理论》的比较是中西比较诗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对两者关于文学规律共通点的探讨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另一方面,《文心雕龙》对文学规律的探讨可以进行无尽的言说,就比较诗学而言,它完全可以与西方诗学展开对话,而这些研究将为比较诗学添砖加瓦,本文就两者在内容形式观的比较上进行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我国长篇小说中的一部巨著,从其文本可以看出作者在小说字里行间所显露的一些零碎的诗学观念以及该小说所运用的一些诗学理论和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悲剧理论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本文主要对这两种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诗学观念作一些比较研究,找出它们的共通之处,从而认清它们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夫之是我国前近代时期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也是一位集大成的诗学理论家和著名诗人。王夫之诗学思想在中国诗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来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学术界对王夫之诗学研究已取得相当成果 ,在此基础上 ,似乎不易再有新的创获 ,但陶水平先生的《船山诗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1年出版 )仍以它宽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见解阐释了这一富有魅力的文学遗产 ,使人读后有耳目一新之感。作者认为 ,王夫之的诗学是中国儒家诗学美学化的最后总结和完成。这一富有创新性的命题成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围绕这一命题 ,作者以…  相似文献   

9.
还愿是为答谢神祇的佑护,偿还对神祇的许愿而进行的民俗活动。仪式乃民间信仰和礼俗下的文化体现,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标记。功能性的用乐一直贯穿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始终。要理清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历史与当下的面貌和传承,除了运用历史的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外,还要从音乐的功能性方面加以考察和认知。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05方案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以来,在教学法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根据创新的主要对象和载体,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以教学内容为主体的创新或称为内容体系创新、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反客为主"创新以及以技术为主要对象的载体创新。对这些创新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僧传》中,佛教徒以自我为中心创造出大量僧人神异事迹,这些神异事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魏晋南北朝佛教权威从谋求到确立的全过程。高僧与中国本土神祇交往类神异事迹塑造了高僧与中国本土神祇交往的多种模式,从不畏惧旧有神到成功制服旧有神,从旧有神对僧人尊敬、对佛教支持到旧有神受戒奉佛、完全服膺佛法,中国本土神祇体系的权威在僧人神异事迹中被逐渐消解。佛胜道巫类僧人神异事迹,通过高僧与中国本土神祇的人间代表巫者、道士威力的比较,证明佛法优于巫术和道术,进一步降低了中国本土神祇的权威。降低中国本土神祇的权威是为了抬高佛教权威。宣扬梵神威力类僧人神异事迹,凸显了佛陀及其弟子的威力,营造出中国佛教神祇体系并树立其权威。在此基础上,佛教徒还通过神异事迹的制作,成功地在"佛命"与"天命"之间建立联系,给君主的即位天命蒙上浓厚的佛命色彩。南朝君主在编造其即位的"天命"神话时,采信佛教徒的"佛命"预言,标榜其"天命"受到了"佛命"的认可标志着佛教权威在中国社会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最受重视的文学形式,因此,对诗的研究历来极受重视,《中国诗学思想史》即是一本对中国传统诗学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著作。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诗歌的含跨时代上起先秦,下至晚清,诗学思想与一般社会文化思想联系最为紧密,形成了贯穿两千多年的诗学思想演化史。其他如赋论中衰,词论、戏曲论、小说论晚起,皆不能贯穿始终;文论则常会相当多的非纯文学理论,因而,从某种角度说,《中国诗学思想史》可视为以诗学思想为线索的中国文学思想史。 将传统诗学思想与一般文化学术思…  相似文献   

13.
南朝时成书的文学批评巨著,除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之外,另一部便是钟嵘的《诗品》。 《诗品》专论诗歌,并不像《文心雕龙》那样,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方方面面,但作为诗学批评自成体系的专书,对于后世诗歌理论以及诗学形态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后世的诗学与诗学批评,受到《诗品》的直接影响,特别是诗学形态和诗学方法的发展,都可以在《诗品》中找到它的滥觞。 严格地说,《诗品》以汉代至梁的五言诗及其作者为论述对象,通论这一时期的诗人及其作品,并没有十分周密的体系和理论,很像是一部简约的诗歌断代史。…  相似文献   

14.
《沧浪诗话》是一部从独特角度探讨诗之艺术性的理论著作。作者以禅喻诗,提出了“妙悟”、“兴趣”、“入神”的审美论题。从“妙悟”到“兴趣”再到“入神”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这一过程充分表现了作者师古人、尊盛唐、准李杜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15.
张保红教授的新著《古诗英译中西翻译流派比较研究》(2018)以中西共八位译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各位译者所处历史时代的诗学与翻译诗学,深入剖析各位译者的翻译观。通过对大量译例文本内及文本外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每位译者的翻译策略、方法与技巧的选择进行了庖丁解牛似的剖析,并据此对比分析了中西两大译者群在五大方面表现出来的典型差异。与一般的古诗英译研究相比,该书的翻译诗学及中西对比视角均显得独树一帜,而作者开创的从绘画、书法等多维艺术视角对译诗进行研究,定将引领古诗英译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年代的久远,传世文本的错简以及传抄过程中的错误,使得《楚辞.九歌》的研究仍有待深入。近年来,两湖的楚简相继出土,为《楚辞.九歌》有关《云中君》所祀之神、《东君》的错简问题、《国殇》是否为《九歌》组成部分等问题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可知《云中君》所祀之神祇为雷神,《东君》在《九歌》中的次第存在错简情形,《国殇》是《九歌》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新批评派是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文论中的重要派别之一。新时期,我国学术界展开了对新批评派与中国古典诗学的比较诗学研究,研究者最初对新批评派与中国古典诗歌批评理论进行比较诗学研究,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文心雕龙》、明清小说评点与新批评派的比较诗学研究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对于《九歌·少司命》的内涵,古来训释甚众。少司命神的职司较最古老的神祇各司一职已有所发展。如《楚辞》里常见的丰隆,即兼雨、雷、云神于一身。在原始《九歌》内,少司命神很可能具有战神或准战神的身分。《九歌》本来是祭祀战神的巫歌巫舞;少司命神厕身《九歌》诸神的行列,必与战神存在难解难分的因缘。上古人祭祀战神,主观愿望自然是祈求战神佑助战争奏捷。神的出现序列是自然神最先登场(原始人“万物有灵论”的反映);图腾神联袂而至(“图腾崇拜”的反映);宗祖神接踵而来(祭祀宗祖的反映)战神较“抽象”,部落中冲突频繁,方有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比较《道德经》与《圣经》养生思想,发现《圣经》归属于宗教的范畴,贯穿《圣经》中的养生思想是正确处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而《道德经》归属于哲学的范畴,诉诸于心灵或理性,从养生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道法自然、柔弱处上、培养德行等。  相似文献   

20.
神道教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发源于日本的原始神祇信仰,其历史变迁与外来的宗教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根据神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其历史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神祇信仰;二是律令制国家形成时期的皇室神道;三是不断融合外来宗教思想与文化,各种理论教派逐渐形成的教派神道;四是作为统治阶层意识形态工具的国家神道;五是神社法人化与信仰自由化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