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老舍与赵树理,是现代中国文坛上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文学大家,一个是京味,一个是乡土味,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乡村学究;一个是留美留英的洋学士,一个是土生土长的土作家。但他们的作品艺术价值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2008年是中国大悲大喜的一年。大悲莫过于汶川大地震,大喜则包括两个北京奥运。这二件大事一个是国内问题,一个是国际性活动;一个是灾难,一个是喜事。它们对媒体都不啻是一次极富历史意义的历炼和洗礼。  相似文献   

3.
策划既是组织者的一种思考,也是一种实践;既是一种战略,也是一种战术;既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既然是战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两军对垒,如高手对弈,立见高下。现在笔者不妨来一局“纸上谈兵”,演绎一下如何使兵法在新闻策划中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4.
罗琛 《湖南档案》2014,(12):43-44
一个民族的记忆,筑刻在青铜金鼎的胸膛上、鲜活在汗青竹简的眉心处。一圈年轮,记录的是一棵树的春夏秋冬。一层岩石,彰显的是一个世纪的积淀。一本年鉴,书写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本带锁的日记,勾勒的是一段心跳的回忆。一本本档案,承载的是一个单独个体、一个单位、一个社会历史的真实记录!与档案结缘,让我的目光更加深邃。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卖一赠一”用法对编辑同志:常看到商家打出“买一赠一”的条幅,但从语法角度来分析,我认为“卖一赠一”的用法是对的。首先,分析几个关键字:“买”、“卖”、“赠”。所谓“买”,指拿钱换东西。动作是由买方即顾客完成的,施动者是顾客;“卖”,是指拿东西换钱,动作是由卖方,即商家完成的,施动者是商家;而“赠”,即赠送,把东西送给别人,是商家招揽顾客,推销商品的一种营销手段,施动者是卖方。作为一个短句或短语,其中前后动作的施动者是一致的,应有相同的逻辑主语。“买一赠  相似文献   

6.
周峰 《军事记者》2011,(10):55-55
"这里是‘有一说一’,我是严守一。"这是电视剧《手机》的主人公、某访谈节目主持人严守一的开场白。严守一做的节目是"有一说一",可现实生活中的他却爱说假话,常常言不由衷、口是心非,到头来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但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  相似文献   

7.
IDEA绝密档案     
陶磊 《声屏世界》2011,(7):77-80
忘掉努力发想的某个Idea,回到生活中,享受生活,有热情的生活,对生活充满感动。毕竟,Idea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陶磊对我来说,Idea不仅仅是一张平面广告,不仅仅是一段TVC,也不仅仅是一场广告的营销活动,更不仅仅是一条看似聪明的标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有三任总统名传史册,一个是国父华盛顿,一个是维护了国家统一的林肯,再一个则是罗斯福,他们都代表了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不同的是一个是创建,一个是保卫,一个是赋予国家新生和活力。创建和保卫为历史所囿,并非人人可遇可为,但为一种体制和制度增添活力,使之不朽,则是后人尽可为之的。  相似文献   

9.
办报纸,最难的是一版的安排。一版是报纸的脸面,也是党委主要领导的脸面。省委机关报是省委书记的脸面,市委机关报则是市委书记的脸面。所以,担任一版编辑的同志没有不夜夜绞尽脑汁的。也因此,各家报社高度重视一版的编辑,上一版的稿件打高分,一版的编辑分也超过其他版的分数。笔者在此以海口日报为例,谈谈本人对一版编辑工作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这种不卑不亢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丽。作为我国当今最负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除了优美的歌声之外,宋祖英的美是让人难忘的,她的衣着,她的微笑,她的端庄,都给人一种亲近之感。用金铁霖先生的话说,就是在任何时候,不管是什么场合,她都是微笑的。她尊重所有的人,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人,她的态度一直不卑不亢。这种不卑不亢,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丽。  相似文献   

11.
沉思是一种美丽,一种情愫,一颗灵感的种子。在沉思中,孕育着智慧的火花。手中的《沉思录》,正是这些灵感火花的记录。它是人生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一种生命的自醒,它使人保持着一种温馨的清静和开阔的从容。  相似文献   

12.
一月热帖     
《网络传播》2014,(2):90-91
自觉培养两种习惯:一是看好书,二是听演讲。始终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微观上问心无愧,二是宏观上遵纪守法。争取两个极致:一把潜能发挥到最大,二把生命延续到极致。人生要做两件事:一是感恩,二是结缘。人生要迈两道坎:一是情,二是钱。成熟的标志不是会说大道理,而是开始去理解身边的小事情。  相似文献   

13.
头版是报纸的脸面,也是报纸形象的体现?既然一版是这张报纸的形象所在,我们就耍精心耕耘,全力打造,把一版办出特色,办出精彩而吸引读者。一版新闻内容不仅要真,而且必须是重甍,这是办好一版的大前题。发在党报一版上的新闻必须是重要的报道,重要的消息,否则就称不上头版了。然而对一版的“要闻”,  相似文献   

14.
丁海宴 《现代传播》2002,(6):114-115
立意 ,习惯地理解为作品的中心意义。或者叫作品的主旨、主体思想。这种解释基于一种“名词化思维”。即 :立意是什么。或者什么是立意 ?“……是……” ,产生的一定是关于对象的解释 ,一种逻辑的认知结果。其结果可以是一种精神 ,一种境界 ,一种品质 ,一种个性 ,甚至是一种心态 ,而实际上 ,立意是动词性的。意义是什么 ?这只是立意的一个条件。立意的另一层含义 ,则是意义的形成、制造和构建。即 :意义的造型。意义没有形成意义 ,还不是意义的全部。换句话说 ,意义的造型不是意义之外的操作 ,而是意义本身的动作。是立意概念中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年夜饭     
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夜晚,是一岁中剩余的一点短暂的时光。时光是留不住的,不管我们怎么珍惜它,它还是一天天在我们的身边烟消云散。  相似文献   

16.
追随永恒     
“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这一命题的提出,等于先承认了一个前提:今天的孩子是一个一个的“现在”,他们不同于往日的孩子,是一个新形成的群体。在提出这一命题时,我们是带了一种历史的庄严感与沉重感的。我们在咀嚼这一短语时,就觉得我们所而对的这个群体,是忽然崛起的,是陌生的,是难以解读的,从而也是难以接近的。我们甚至感到了一种无奈,一种无法适应的焦虑。 但我对这一命题却表示怀疑。 作为一般的,或者说是作为一种日常性的说法,我认为这一命题可能是成立的。因为,有目共睹,今天的孩子,其生存环境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14,(7):41-42
爱吃,是一种态度;能吃,是一种乐趣;懂吃,是一种享受;会吃,是一种学问。真正的生活者,源于对食物的无比热爱。美食给人身体上的愉悦,爱给人心灵上的满足,当美食遇到爱,便幻化出了人世间极致的美好。《人间有味是清欢》精选了梁实秋最经典的谈吃名篇,是梁实秋代表散文“雅舍”系列的精选集。这些记忆的味道,唤醒的不只是对食物的眷恋,更承载了对人和过去时光的无限怀念,带来的是一种情怀,一段回忆。一片乡愁,一种人生。让人在阅读之中如沐春风,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8.
王小宇 《记者摇篮》2009,(12):35-35
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最基础的活动,是我们从事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好比一位画家,要绘一幅画,首先要构思,方能动笔。当记者首先要学会采访。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娴熟掌握的一种基本功,它是新闻写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阅读,是城市的一种文化,市民的素质和阅读习惯则是一座城市文化品质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城市的文明需要自己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东西,而阅读则是最能展示一个城市的独特风采。今年两会期间,新闻出版界代表就将城市阅读指数纳入文明城市指标体系上交提案。城市与阅读之间正在发生聚合作用。城市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正如单向街的张帆所说,阅读的本质是一种获取,一种快感。源于对更多知  相似文献   

20.
心理的空间是一种无法寄托的深邃遥远,它漆黑,它深远:等待的空间是一种望穿秋水的孤独宽广,它悲伤,它煎熬。空间,是一种立体的几何存在,是一种三维具象的画面。它将情感的饱满用一种更加立体的手段呈现,具有无法用语言陈述的视听包裹力度。空间的内存是无限的也是隐形的,各种情绪、感觉、思想却都可以填充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