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人的思想导向,因此二者在研究对象、奋斗目标、价值追求、实现路径等方面都具有一致性。现实的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立论基础和逻辑起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旨归;人的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取向;立足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现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研究,有利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回归人的本质,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具有价值目标、价值准则、价值取向的内在要求,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价值诠释与实现途径的探讨,不仅要从理论上加以诠释,还必须从现实出发加以引证。  相似文献   

3.
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要透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在理论层面取得大学生的高度认同;着力丰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和内容,在实践层面引领大学生内化外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作用,在价值层面引领大学生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社会最核心的价值追求与价值理想,而且引领社会的思想观念发展。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共识和认同是决定国家、社会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基础。因此,探索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认同机制,应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的复兴实践和理念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孕育、生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民族复兴在认知、价值和战略三个层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在认知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总结和基本内核;在价值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软实力、民族精神和价值导向,确保民族复兴的信仰方向;在战略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价值理念。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复兴问的关系,有利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核心意识形态在中华民族复兴中起到的话语主导、精神引领和信念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高度概括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处于主导地位,引领着国家价值追求。同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引领国家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普世价值”成为在社会中流传较广的一种西方政治社会思潮.而大学生作为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社会群体,极易受到“普世价值”的冲击,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在认清西方普世价值观实质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媒体宣传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影响等方式,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抵制和消除西方普世价值观的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要求,江苏高校为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问题仍然严峻。虽然核心价值观在思政课中的贯彻体现明显有所加强,但在专业课、通识课特别是理工农医专业课中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这一理念和原则,仍未得到普遍重视与落实,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迫切需要落细落小落实。为此,应当从增强价值自觉、强化组织领导;努力打造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的"示范课程""拓展课程"和"支撑课程";深入营造"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进一步拓展网络教育平台和优化长效机制等方面推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的育人工程。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它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支配和统摄地位。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高校教育的本质要求;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也指明了发展方向。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内容引领和目标引领,推动高校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作为特定的青年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军,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影响自身的成长发展,更牵动整个社会发展的走向。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而多层次的价值取向能拓展核心价值观的外延。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过程中,要坚持导向与取向结合,在导向中实现取向的发展,使导向回归取向又高于取向。  相似文献   

1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是在国家治理中切实把核心价值观用起来,这就要求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领导干部首先要从思想上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的价值所在,激发内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和能力。概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治理价值:一是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二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精神内核,三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价值认同包括价值认知认同、价值情感认同和价值行为认同。对此,可通过引领大学生准确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以实现认知认同;唤醒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塑造榜样、创设校园文化引导行为认同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建构。  相似文献   

1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塑大学生的时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年价值观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在当代青年大学生中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其内化从而引领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是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在于价值引领,其过程包括融入和引领两个阶段,融入是基础,引领是关键。正确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把握两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强化思想引领、平台引领、活动引领,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被大人民群众认可,转化为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才能获得合法性基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存在现有话语体系渗透力不强、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切契合度不够、与广大群众日常精神文化生活脱节等问题。关注广大群众日常生活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物质基础,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政治基础,价值引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思想文化基础,加强教育引导和话语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和精髓,文化与价值观天然地具有紧密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和历史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两者在价值追求和精神实质上高度契合。增强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实现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既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价值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特性,价值哲学应体现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统一。价值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片面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到逐步全面、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两者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是达到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高度统一的理论成果。实践导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践导向性功能既表现为自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上,又通过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导向,成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现实的中介。  相似文献   

19.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握价值自觉、价值自信和价值实践三个维度。价值自觉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前提,价值自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价值实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路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和引领人们团结奋进的一面精神旗帜,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当下,总体谋划、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和保证改革的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意蕴,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融合,即:坚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发展价值目标,推动改革进程;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治理价值取向,凝聚改革共识;遵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道德生活价值准则,检验改革成效,从而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和不竭的改革动力。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张力更为扩大,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成果就更能固化为社会的基本认知和内化为公民的价值取向,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必将形成强大的正反馈效应,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