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文学鉴赏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将“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与“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并列提出,从2000年开始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学鉴赏方面所占的比重也开始增加。文学鉴赏教育,是以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分析为目的的教育。常常有人把文学鉴赏和阅读文学作品混为一谈,其实,文学鉴赏虽然离不开阅读文学作品,但是,仅仅一般地阅读文学作品并不就是文学鉴赏。所谓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把握艺术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诊断的逻辑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从两方面进行培养,一方面加强朗读训练,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的阅读,培养学生们文学鉴赏能力。一、如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一)加强文学认知度,培养鉴赏能力在文学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运用独特的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对小学各学段的阅读量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已成为学校、教师及家庭关注的重点。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和环节,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从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等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价值,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讲授鉴赏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组织丰富的鉴赏活动,淡化鉴赏教学的功利色彩等三点有助于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鉴赏中,对不同的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不论是在阅读鉴赏还是写作实践中,学生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文体崽识,这是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俊 《江苏教育》2012,(25):30-3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基于儿童的鉴赏性阅读主要借助儿童的审美积累和生活经验去感受作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启迪,力求达到情感共鸣和理智领悟的认识,逐步培养和提高文学的审美能力。儿童姿态应是小学鉴赏性阅读的基点和价值取向。小学的鉴赏性阅读不是专业的文学鉴赏课,应立足于小学语文、儿童阅读,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鉴赏能够自觉和有效,通过文学的熏陶,养成审美的心灵。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  相似文献   

7.
文学鉴赏是一种再创造,把文学作品的材料运用于写作之中,将读与写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在提高文学鉴赏力的同时丰富写作内涵,增强表现力。本文就如何通过英语专业文学鉴赏课,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幼儿文学鉴赏是建立在阅读幼儿文学基础上的欣赏活动,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在儿童文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鉴赏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使他们在幼儿文学领域有所造诣,通过品味童趣、激发美感、引起共鸣,对幼儿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在其审美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陆红梅 《考试周刊》2013,(29):45-45
<正>散文是一种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阅读散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散文,通过对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感受作品的文情并茂,从中得到情感的熏陶与心灵的洗礼。一、指导学生欣赏,体会散文的情感美散文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字里行间无不散发着作者的情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习中,学生听说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一般都以阅读为基础。作为教师而言,重要的是要寻求最好的阅读方法,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让学生易于学习和把握。比较阅读教学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相同(相近)主旨不同作者之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比较、中外小说之比较,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也会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品味,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1.
?韩柳文研究法?一书,寄托了林纾为古文保存精华的理想,体现了他在文法与鉴赏两大版块突出的理论成就。文法论,是古文创作的技法理论:立意上,崇尚意在笔先、忌露贵掩;结构上,追求关合照应,制局有法;用字上,讲究锻炼字眼,因字见义。鉴赏论,是古文阅读与批评理论,主要表现为对揣摩创作心理和“博观”、对比等鉴赏方法的运用。?韩柳文研究法?是林纾古文理论的实践,问世后也备受关注,梳理其中文学思想,于文学写作、文学欣赏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学原本便具有实践性,现代文学更是注重社会功能,但是以往的文学教育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了文学无用论观点的盛行,要在现代文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大致有三种方式。第一,细致讲授作品的结构,理清作品的基本模式,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第二,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恰当地停顿,并体会诗歌中的复杂感情,通过朗诵诗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指导学生排演话剧,揣摩语言中的细微情感变化,以此塑造学生良好的外在形象和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3.
从优化教学内容、丰富课堂组织形式、改革评价机制等分析了"研讨式教学模式",认为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实施"研讨式教学模式",既坚持对学生传统文学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培育,也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提出在教改实践过程中需要以作品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注意凸显课程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探索初中生古诗拓展阅读实践活动的具体做法为:编撰地方古诗读本,编选的古诗尽量以名家名篇为主,题材尽量涵盖本地文化特色,且语言要生动、准确、简洁;开展古诗赏读活动,包括利用咏新津的古诗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举办赏析咏新津古诗的讲座,引导学生探究咏新津古诗中蕴含的地方文化,让学生进行古体诗创作等。阅读活动促进了师生对地方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现在所见的古代诗文墨迹,人们基本将其当作书法艺术看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古代文人无论是记言记事,还是作诗作文,其书写的墨迹原本是应用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所要传达的信息借助文字予以彰显。从作者书写的动机和书写之后形成墨迹的功能来看,这些墨迹首先是文学作品的文本;其次古人将字写得好看些;再次由于印刷技术和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出现,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它最初的文本——书写墨迹,则被当作另一种审美形式——视觉艺术了。因此,当代所谓书法艺术,自作诗文甚少,人们欣赏书法作品,亦基本不读文字而只看墨迹是否"好看"。如此以来,书法的文化性、文学性日渐式微,其形式美感日益流行,这是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更加注重应用性.所谓应用性人才,就是要求培养品质高尚、举止得体、技能掌握卓越超群、文学底蕴深厚的社会工作者和祖国建设者.为此,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中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阅读鉴赏能力、写作功底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笔者在文章中提出,在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精读课上通过对典型的语篇的分析,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全文的布局与结构、段落之间的联系,以及各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提升学生布局谋篇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现阶段语文课堂所大力提倡的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会"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说"的能力,并通过课内及课外的阅读不断积淀语文底蕴、夯实语文功底,进而向提高写作能力迈进。  相似文献   

19.
阅读文学经典能以审美的方式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构建。在当今的"读图时代",中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减少,不利于提高语文素养和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文学经典具有教育性,阅读文学经典是激励青少年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文学经典具有人文性,阅读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精神,启迪学生智慧,帮助学生寻找精神的家园。文学经典具有工具性,阅读文学经典,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