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鱼类干扰素系统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 (IFN)系统是脊椎动物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御系统 .除了哺乳类 ,有关低等脊椎动物的IFN系统基因知之甚少 .在鱼类 ,近 40年来能证明IFN系统存在的证据主要有两个 :一是检测经病毒诱导后的多种鱼类机体和细胞 ,证明能产生类似哺乳类IFN的抗病毒活性物质 ;二是近年来 ,已经证明在少数几种鱼类中存在与哺乳类IFN系统基因Mx同源的基因 .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 ,紫外线灭活的草鱼出血病病毒 (GCHV)能够诱导鲤科鱼类培养细胞 ,如鲫鱼囊胚细胞 (CAB)产生类IFN活性物质 ,并建立宿主细胞的抗病毒状态 .为了揭示鱼类培养细胞抗病毒免疫的分子机制 ,首先建立了一个研究鱼类抗病毒免疫相关基因的细胞模型系统 ,通过用灭活GCHV诱导CABIFN并进行理化、生物学特性鉴定的基础上 ,成功建立了一个囊括鱼类细胞抗病毒基因在内的差减cDNA文库 .其次 ,筛选文库揭示了一批与哺乳类IFN系统基因同源以及找不到同源性的EST ,表达分析证实它们也是IFN刺激基因 .再次 ,根据哺乳类IFN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 ,从该细胞模型系统中克隆、鉴定了 1 9个IFN系统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 ,包括鲫鱼IFN基因 ,IFN信号传导通路基因STAT1 ,IFN诱导表达调控基因IRF7,IFN行使抗病毒作用的效应基因Mx1、Mx2、PKR、Viperin、IFI5 6,以及一些功能未知的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物质,超级干扰素当然就有超级广谱抗病毒物质的意思,也当然就是一种极好的抗病毒物质。很多微生物可以致病,对付细菌性疾病,现在有各种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乙型肝炎病毒逃逸免疫反应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31390431)等支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曹雪涛院士课题组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浙江大学等团队在抗病毒免疫新机制方面取得突破进展,揭示了甲基转移酶在促进干扰素抗病毒效应中的重要功能,研究成果以"Methyl-  相似文献   

4.
海参多糖是一种结构特殊,为海参所特有的物质。海参多糖具有增强细胞的免疫作用并能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加速肿瘤细胞衰亡的作用,还具有降低血粘度、抗病毒抗真菌、保护神经细胞等生物活性。无论是在食品领域还是在药品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干扰素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本文从专利申请的角度对重组人干扰素的宿主表达、突变体、化学修饰、融合蛋白等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6.
纤维修复可有助于恢复组织的正常结构,但又可导致瘢痕的形成。抗纤维化的药物有很多种,其中干扰素(IFN)是一种生物制剂,在临床上能够很好地治疗纤维瘢痕性疾病。本文主要回顾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和抗纤维化机制,分析常用抗纤维化药物的作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总结干扰素在眼部的抗纤维化作用,探讨了干扰素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2):268-268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傅阳心研究组在研究中创建了加载I型干扰素(IFNβ)的融合性肿瘤抗体(Ab—IFNβ)。陔治疗策略通过重新激活和链接肿瘤微环境内受抑制的固有免疫和获得应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莫玮、张亮等的最新研究发现:在干扰素伽玛通路中.β-arrestinl能够介导该通路中关键转录因子STATI与其负调节因子磷酸酶TC45的相互作用.从而负调节细胞对干扰素伽玛刺激的应答.抑制了干扰素伽玛的抗病毒作用。这一研究发现了β—arrestinl蛋白在细胞核内的新功能,并揭示了STAT1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负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
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抗菌等作用。黄芪多糖主要由果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己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等组成。黄芪多糖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抗肿瘤、肠道保健、抗细菌、抗衰老、抗病毒、抗辐射等作用。针对黄芪多糖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多糖对巨噬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噬细胞功能调节是目前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巨噬细胞是人体内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调节以及抗原呈递等功能,在机体众多的生理和病理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不断增加的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多糖对巨噬细胞的表型及功能有着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使巨噬细胞活化并释放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邢勇 《中国科技信息》2010,(10):208-208
由于病毒结构简单,需借助寄丰细胞的功能而繁殖.抗病毒药物必须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始可作用于病毒.不少抗病毒物质对细胞或机体有毒而不能应用,大大限制了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理想的药物应当不影响细胞的代谢.然而,由于许多代谢步骤为病毒细胞的功能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许多抗病毒药物在体外细胞培养中虽然是病毒复制的强抑制剂,但在动物体内却有毒性.  相似文献   

12.
中药免疫调节剂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简要回顾 现代医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免疫系统的紊乱,不仅会产生多种疾病,而且与人体衰老及老年人的多发病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甚至精神病的发生均有密切关系。爱滋病(AIDS)的危害,使人们对免疫缺损的严重后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寻找具有良好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已成为当代新药的发展万向之一。 八十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对植物多糖、特别对中药中的多糖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今已相继报道了100多种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降血糖等多种生理活性的中药多糖,有的已在临床用于肿瘤、肝炎、心血管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和康复,其中最重要的药理作用当推免疫促进作用。众所周知,正常的免疫功能是人们保持健康、战胜疾病的重要保障,而肿瘤、肝炎等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普遍低下,中药多糖的抗肿瘤、抗感染等功能就是通过机体免疫系统的介导才发挥其作用的。已有的大量药理和临床应用表明这些功能确切的多糖,其原生药大多属于补益类中药,如人参多糖、黄芪多糖的原生药人参、黄芪均是知名的补气  相似文献   

13.
肝炎病毒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开发有效的抗HBV药物对于治疗该疾病非常关键。HBV对宿主的选择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因此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型至关重要。目前用于评价干扰素抗病毒效果的模型主要有体外细胞模型、转基因小鼠模型等。  相似文献   

14.
资讯     
正蝙蝠为何携带病毒却不生病蝙蝠可以携带埃博拉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但它们却不会因此而染病。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蝙蝠体内一个被称为"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干扰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使蝙蝠刚好能够抵御疾病,却不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虽  相似文献   

15.
社科文摘     
营养对防“非典”十分重要 人体免疫力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营养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营养手段来调节人体的免疫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对预防“非典”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蛋白质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物质基础,参与免疫组织和器官的构成。含蛋白质较丰富的食物包括瘦肉、鱼虾类、奶类、蛋类和豆类。 维生素A对于维持呼吸道和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及黏膜表面抗体的生成等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抵御致病菌的侵袭。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奶油、蛋黄、鱼肝油、禽蛋等;绿色、黄色或红色的蔬菜水果、如菠菜、空心菜、胡萝卜、红心红薯、南瓜、柑橘和柿子等。 维生素C是人体免疫系统所必需的维生素,能抑制新病毒的合成,有抗病毒作用。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柿子椒、番茄、菜花、柑橘、山楂、猕猴桃等。 摘自《北京日报》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12)
人二氢乳清酸脱氢酶(Human dihydroorotate dehydrogenase,h DHODH)是一种参与嘧啶从头合成途径的限速酶,迅速生长和分裂的细胞需要大量的从头合成嘧啶来维持其增长,因此,抑制h DHODH则可抑制嘧啶的从头合成,从而抑制细胞的快速增殖,研究表明,h DHODH可能是一个治疗癌症、移植排异、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病毒等的潜在靶标。本文主要讨论h DHODH在癌症和抗病毒领域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大众科技》2009,(7):6-6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二军医大免疫学研究所曹雪涛院士实验室历经10年发现了一种新型泛素化酶Nrdp1,能够通过选择性促进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产生I型干扰素,抑制炎症性细胞因子产生,帮助机体有效清除病毒感染并减弱炎症损害,从而认知了机体免疫细胞抗御病毒感染和控制炎症反应的新型免疫调节分子机制。新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杂志发表了这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病因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其发病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精神心理因素在哮喘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趋激烈,机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继而干扰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诱发或加重哮喘。探讨心理因素对哮喘发病的影响和调肝法调节应激、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用卵蛋白加束缚应激刺激建立应激条件下哮喘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光镜及电镜等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皮质酮、白细胞介素。干扰素γ、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 mRNA和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阳性神经元,并观察肺和海马组织形态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2006,(2):7-7
中国科学家通过对机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如何调控免疫应答及其机制的研究,发现了一种具有特殊免疫调控功能的新型树突状细胞亚群,证明了成熟树突状细胞能够进一步增殖和分化,从而对成熟树突状细胞是终末细胞的传统免疫学理论提出了挑战,有助于深入认识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理,Nature Immunology杂志将该成果以封面论文发表并配发了评述,还在Blood发表7篇论文。  相似文献   

20.
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Sing)是侧耳科(pleurotaceae)的担子菌,是我国人民餐桌上传统的美味佳肴,也是世界名贵食用兼药用菌之一,它含有多种有效药用组分,尤其是含有调节免疫功能和刺激干扰素形成以及抗肿瘤、抗病毒等功能的香菇多糖(lentinan简称LT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